馬來克力士劍

馬來克力士劍

馬來克力士劍指的是自菲侓賓至印度一代馬來民族古代所用的劍, 不止馬來群島地區, 也並不單指馬來西亞一國,主要包括爪哇、蘇門答臘、巴厘等諸島。有人說,“克力士”是馬來語中就是“刀劍”的意思,其實並不準確,克力士在馬來語中專指克力士劍,而其他刀劍自有別的叫法。造成這樣的狀況,大約是因為歐洲語言系統中刀劍不分,所以在傳播中以訛傳訛所致。馬來克力士興盛於13世紀的滿者伯夷王國,屬於糙面隕鐵焊接花紋刃中的尖端精品,精美絕倫。其製造工藝極為精細,僅反覆錘鍛入火一道工序就要重複500次左右,刃上的夾層鋼有600層之多。史料記載,三國時期,魏太子曹丕愛劍,曾招楚越良匠為其打造百辟刀劍,也不過是在打造刃身時“入火”一百次。

馬來克力士劍——南亞的冷兵器之王簡介

馬來克力馬來克力

馬來克力士劍指的是自菲侓賓至印度一代馬來民族古代所用的劍, 不止馬來群島地區, 也並不單指馬來西亞一國,主要包括爪哇、蘇門答臘、巴厘等諸島。有人說,“克力士”是馬來語中就是“刀劍”的意思,其實並不準確,克力士在馬來語中專指克力士劍,而其他刀劍自有別的叫法。造成這樣的狀況,大約是因為歐洲語言系統中刀劍不分,所以在傳播中以訛傳訛所致。 馬來克力士興盛於13世紀的滿者伯夷王國,屬於糙面隕鐵焊接花紋刃中的尖端精品,精美絕倫。其製造工藝極為精細,僅反覆錘鍛入火一道工序就要重複500次左右,刃上的夾層鋼有600層之多。史料記載,三國時期,魏太子曹丕愛劍,曾招楚越良匠為其打造百辟刀劍,也不過是在打造刃身時“入火”一百次。

1739年(清乾隆四年)荷蘭人攻占爪哇,他們紛紛從馬來人手中搶奪刀劍,帶回自己的國家,以擁有一把克力士為榮耀。現在,荷蘭大大小小的博物館陳列品,證實了這一點。幾年的戰爭,使白種人深知馬來刀劍的犀利:荷蘭槍手的火槍鋼管經常被馬來大刀劈斷,佳刃輕輕推送即可刺入人身。更可怕的是:有的刃上有毒,一划破皮膚,就會危及生命!這使侵略者深受其害,並且印象深刻。從而,馬來刃的威力使世人震驚。歐洲各國王室貴族,收藏家和博物館,都以能收藏到上佳馬來良刃而自豪。

帶有諷刺意味的後果是:克力士伴隨著馬來人對侵略者的英勇抵抗一起威震西方。馬來人輸了戰爭,但克力士贏得了榮譽。遺憾的是自白種人統治以後,禁止馬來人佩戴克力士,馬來制刃家漸少,鑄刃術漸滅。所以雖然目前在馬來亞,仍有人制克力士,外型也沒有改變,但是真正老法打造的克力士卻已經失傳了……
今天的馬來人大多數不知道馬來克力士的知識,不知道他們祖先的劍曾威震世界。克力士一般認為是用隕鐵製作的蛇型短劍。其實克力士中直型的要比蛇型的為多,只是蛇型劍比較有特點,多為西方獵奇者帶回歐洲,所以造成克力士是蛇型短劍的大眾看法。

馬來克力士劍的鑄造工藝

馬來克力馬來克力

傳統的馬來克力士劍純以隕鐵打造,即天外墜落的隕石鐵,傳說中打造神器的原料。不過馬來人鍾愛隕鐵,倒是確實是無奈之舉,主要是因為馬來群島上鐵礦貧乏,且冶鐵工藝不精所致。而隕鐵中含鎳,可以增強刀身堅韌而不碎折,且刃上的花紋也非隕鐵不能獲得。因此在古代馬來,所有發現的隕鐵都必須上交國有,再由國王特交給制刃師使用。制刃師的待遇優崇,被尊為國師,俸養終身,賜給土地,並可世襲接受俸祿。後來隨著中國、波斯等地的鋼鐵輸入,加上馬來本土也探出了少量鐵礦,因此鑄劍師在鍛劍開始加入其他鋼材,但仍運用部分隕鐵來保證刀劍的品質。據說一般的工藝是:三個鋼塊,中間夾上兩片隕鐵冶煉,再錘打成一片,然後剪成兩至三塊,再疊壘入火……可上百次。在具體操作中,各有絕活,因此形成了千姿百態的克力士刃紋。

一把馬來克力士的完成,是由許多工匠合力製成的。級別最高的是鐵匠,馬來語稱Tukang-Besi,鐵匠在煅刃之前, 先要舉行Sudjen的儀式,意在驅邪迎神,這個神叫Demir,然後制刃。還有金匠Kemasan,銀匠Tukang-Perak,銅匠Tukang-Kuningan,制柄者Pengukr, 制鞘者Tukang-Warangka,畫匠,漆匠,料匠,麽刃匠等,在古代他們集體在市場上工作,形成景觀。但是打鐵是不給人看的,子承父業,秘不傳人。

 
克力士劍看似大都相似,實際上,根據其尺寸、外形及工藝特徵可以分成上百個品種,不同地區的克力士劍也各有特點。爪哇的克力士劍被認為是最標準的,其全長通常為30~ 50cm。其劍身主要分為直形和曲形兩大類,直形代表靜,曲形代表動。對於曲形劍來說,其彎曲的次數也各有講究,一般是3~13次,也有個別劍竟彎曲29次之多。據說這個數目必須是奇數,這個數目如何來數,也是比較複雜,如果數的方法不當,往往會差了一個數,得出的結果就成偶數了。劍身的橫截面有橢圓與菱形兩種,其表面一般是平的,也有的上面有浮雕。

克力士劍還有一個重要特徵就是其表面的花紋,這種花紋與大馬士革花紋不同,它實際上應該被稱為“帕莫”,是通過各種成分的金屬經過精巧地反覆摺疊鍛打而成的,呈現出類似於植物葉脈一樣的圖案,這些圖案大致可分為5大類:散播的穀物、豆蔻的花、直上之花、可可樹的枝葉、生薑的花。其他都是這5種圖案的變種。與其他花紋鋼相比,克力士花紋刃的特色在於花紋畢露,甚至可以用手觸摸出花紋凹凸起伏。最後打造完成之後,還要經過處理才能使刃身花紋更加清楚,常用的方法有兩種:一是用鮮檸檬汁加砒霜水浸泡。二是用加了硫化物和食鹽的米湯,燒煮幾個小時。具體內容秘不示人。另外,由於克力士在鍛制過程中產生許多極為細微的空隙,因此制刃師將其浸擦香液或毒液,以形成香刃或毒刃。香刃出鞘即香,毒刃則傷人必死,其功效均可保持上百年而品質不變。

克力士劍的劍柄和劍鞘也很有特色,早期的克力士劍、柄一體,後來逐漸改用其他材料制柄,從劍柄上可以看出使用者的社會等級。原料通常是裝飾用的木材,經由手工雕刻而成,長度一般為10~13cm,劍柄的末端是彎曲的,因而克力士劍的握持方法和手槍類似。早期的劍柄是雕刻成人或者動物的形象,而後期則更像是抽象的幾何圖形。劍鞘大都為硬木製成,鞘外還有鞘套,金、銀、銅製的都有,上面刻有花、鳥、獸等圖案,雕工極為精細。

馬來克力士劍的特點

馬來克力馬來克力

克力士劍的佩帶方式是斜插在腹部前方的腰帶上,劍柄在右上方,劍鞘在左下方。其使用方法是,用右手握持,劍身可以水平,也可以豎直,快速地向前方直刺,在這個過程中肘部一直是彎曲的,如果肘部伸直,則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其效用。這在有限空間內的近身作戰中很有優勢,但如果在開闊地帶,對方使用更長的兵器,如長劍、長矛或者棍棒,克力士劍的威力便值得懷疑了。克力士劍實際上是一種更適於偷襲或者突然行刺的兵器,而不適於陣地戰。

除了爪哇以外,蘇門答臘、巴厘等島上也有克力士劍。蘇門答臘的克力士劍主要有兩種,一種叫作“邦江克力士”,另一種叫作“巴哈里克力士”。前者為長劍,劍身較窄,有點像歐州的擊刺劍,劍柄多用動物角或象牙製成,雕刻得很精緻。後者與爪哇的克力士相似。巴厘島的克力士劍也與爪哇的差不太多,直形和曲形劍在巴厘也都有,只是比爪哇的更長一些,一般劍身長是40~50cm,有一把劍身長70cm的,算得上是有記載的最長的克力士劍了。

克力士劍一劍三用,首先是一件兵器,其次是個人配飾物,第三還作為祭祀時避邪的儀杖。在爪哇,克力士劍被認為是男性的象徵,當一個男孩到成人的年齡時,他的父親必須為他佩上一把克力士劍,從此以後,這個男孩就會被看作是一個真正的男人了。對於爪哇人來說,克力士劍是他們精神上的守護神,如果沒有克力士,爪哇人會覺得自己不具備完整的人格,並感到缺乏自信。而且,人們認為從祖上繼承的克力士劍經過歲月磨礪,隱藏著更神秘的魔力,能在最危急的時刻使劍的主人化險為夷。 在古代,馬來人常佩三把克力士,專職侍衛佩四把,其中最華麗細緻的是妻子定婚時所贈給的那把。而最珍貴、犀利的是家傳的那把克力士——百分之百的隕石鐵打造!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