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仁奇峰國家森林公園

馬仁奇峰國家森林公園

馬仁奇峰國家森林公園位於長江南岸的銅陵、南陵、繁昌三縣交界處,居皖南旅遊帶中部,風景奇特,文化底蘊深厚,素有"皖南張家界,江濱小黃山"之稱。

基本信息

馬仁概況

馬仁奇峰馬仁奇峰
馬仁奇峰森林旅遊區位於安徽蕪湖繁昌縣境內,現為國家AAAA級旅遊區、國家級森林公園、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省級地質公園、蕪湖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及蕪湖市科普教育基地。
馬仁山東西綿延20餘公里。億萬年來,風雨如刀,雕刻出馬仁山夢幻般的奇峰、幽谷和絕壁;億萬年來,歲月似水,洗盡浮華和雜蕪,顯露出馬仁山特有的靈秀、寧靜與清逸。 “馬仁峰”、“魯迅峰”、“仙人擺渡”、“金雞報曉”、“十八羅漢朝南海”……似真似幻,爭奇鬥巧。難怪明代學者潘之恆在遊覽馬仁山後,要驚嘆它是遺世獨立美女、絕塵凌波的蓮花,其峭、其幻、其攢、其散、其翕、其張,是黃山的石筍和蘇州的天平山所不可比擬的。
山因林而秀。楠木林、櫧樹林、山蒼子林、翠竹林… 無邊無際,莽莽蒼蒼,構成了馬仁山獨特的森林景觀。漫延150畝的楠木林,是地球上維度最高、面積最大的原始楠木林。
馬仁山文化蘊藏豐厚,自古就聞名江南。東晉時著名的孝子何琦,唐代隱士王羽中霄、李暈、陳商,宋代著名學者陳翥,明朝翰林徐傑等,都曾在馬仁山中隱居講學。明清初“姑孰畫派”領袖蕭雲從在《太平山水圖》里,畫有兩幅馬仁山圖:《雙桂峰》與《洗硯池》。馬仁山還是一座佛教名山。山中馬仁寺,始建於唐朝,歷經一千餘年風雲,至今依然梵鍾悠悠。今天的“馬仁寺”匾額,為原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先生的臨終絕筆。
馬仁山主峰下聳立著一座雄偉壯觀的大香爐,高9.9米,重99噸,爐身鑄有999個“福”字,不愧“天下第一香爐”的稱號。建造“天下第一香爐”,目的是紀念“人字洞”遺址發現、祈願人類和平幸福。“人字洞”遺址,位於繁昌縣境內,為距今約220——240萬年前的古人類活動遺址,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香爐頂部建有一個48平方米的展廳,陳列著“人字洞”出土的動物化石和古人類使用過的石器。
馬仁奇峰紅色收藏館,是目前規模最大、最具特色的毛澤東成套像章收藏館。收藏著近萬枚毛澤東像章和其他紅色歷史文物。
三星級旅遊飯店——馬仁山莊,緊鄰景區,隨山而建,臨水而居,置身山莊,奇峰、奇壁、青山、竹海……盡收眼底。
山莊擁有舒適典雅的套房、景觀標房、美墅100間套,各類大小宴會廳、大型多功能廳、會議室、網球場、健身房、商務中心等設施一應俱全,其中,大會議廳可供350人開會,大餐廳可接待300人同時用餐。舉行各類會議,進行商務洽談,從事拓展培訓,觀光休閒或親朋歡聚的理想選擇。
馬仁山有五大文化:山水生態文化、遠古文化、歷史名人文化、紅色文化、佛教文化。以五大文化為依託,以建設一流的休閒度假區為發展方向,馬仁奇峰在未來的歲月里,必將盡顯“祈福源頭,休閒勝地”的神奇魅力,迎接八方賓朋!

自然風光

景區自然風光絕佳,人文蘊藏豐厚。自然風光以奇峰、奇壁、奇柱、奇洞、奇屋、奇樹為代表,奇峰異石,靈山秀水,嘉木修竹,更兼山間珍禽翔集,時見水濱異獸出沒,呈現出幽、險、秀、奇的特色。

人文文化

人文蘊藏表現為遠古文化、歷史名人文化、佛教文化、紅色文化、自然生態文化等五大特色文化。漫步楠林竹海,梵鐘聲聲,隨風過耳,寧不發思古之幽情?佇足月亮湖畔,奇峰異石、紅色藏館、巍巍寶鼎,悉數入目,深為馬仁文化折服。

遠古文化--人字洞

在月亮湖畔、馬仁山主峰之下,有一座雄偉的“天下第一香爐”,為紀念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人字洞”古人類活動遺址發掘10周年而建。旨在為人類祈福。
“人字洞”古人類活動遺址位於繁昌縣孫村鎮瘌痢山,距馬仁山約10公里,1998年5月首次發掘,因山洞剖面呈“人”字型而得名。經中國科學院考古學家多次發掘,共發現7000多件早更新世早期的哺乳動物化石標本,300多件石、骨器製品。在已出土的石、骨器製品中,有十多件骨製品有加工痕跡,這些石、骨器應是古人類製作的工具。經過古地磁測定和現場觀測,專家認為,繁昌人字洞遺址應該是距今約215到250萬年的早更新世早期人類活動遺址,是歐亞大陸目前發現的最早的古人類活動聚集點。
馬仁奇峰景區管理委員會有感於“人字洞”的偉大發現,發願建造“天下第一香爐”,志在為人類美好的未來祈福。“天下第一香爐”由香港建築師學會規劃及地政委員會主席蔣匡文先生親自設計,高9.9米,重99噸,高度、重量、體積、創意均為世界之最,堪稱天下第一。香爐內設有48 平米展廳一個,陳列有“人字洞”出土的石、骨器工具、動物化石以及全國9大寺廟住持開光的9座小香爐。遠古文化和現代文明在這裡和諧共生,融為一體。

歷史名人文化

馬仁山“擅名於江南”的歷史十分久遠,山山水水間遍布人文印跡。唐代高士、王羲之後裔王翀霄,陳宣王五世孫、許昌男陳商,著名書法家李陽冰後裔李暈,共同築室馬仁山中,求真悟道,被後世傳為佳話。王翀霄洗硯池至今依然水呈墨色。宋代著名學問家陳翥曾在馬仁山隱居36年,設帳講學,著書立說。包拯曾慕名上山拜望陳翥。王安石、蘇東坡、黃庭堅等宋代名士深深欽服陳翥學問人品,都曾詠過懷念陳翥的詩篇。宋代馬仁山人徐遘、徐迪兄弟,精通詩文,專心學問,先後考中進士,在當時名氣很大,時人把他們比做陸機和陸雲。明代翰林、江南名士徐傑,不為權貴屈膝,掛官歸隱馬仁山,當世傳為“陶彭澤再世”。
歷代名人頌揚馬仁山的文學藝術作品非常豐富,韓愈、李賀、賈島、王安石、蘇東坡、黃庭堅、郭祥正、徐傑、潘之恆、崔、蕭雲從,等等,或詩或文或畫,寫盡了馬仁山水之美和人情之淳。明代潘之恆、崔淐分別寫有《馬仁山記》,文字至美,一時遍傳江東。蕭雲從《太平山水詩畫》里繪有馬仁山名景“雙桂峰圖”和“洗硯池圖”兩圖。蕭雲從開創姑孰畫派,其《太平山水詩畫》清代即傳入日本,開啟了日本南宗畫派。

佛教文化

位於馬仁竹海之中的馬仁古寺,為高士王翀霄於唐貞元11年(795年)所建,與建於宋代的處於龍首峰西南的峽谷里的烏霞寺(又稱烏霞洞)遙遙相對,素有“南洞北寺”之稱。幾經興衰,至今已有1000多年歷史。道光《繁昌縣誌》記載:“馬仁寺,在縣西南二十五里。乾隆十四年重建。知縣王熊飛有記。又名蓮社院。按,寺在馬仁山下,唐貞元十一年隱士王翀霄建。宋嘉祐八年改今名蓮社院。治平、熙寧間,僧紹聰重修。後廢,僧道瑛再建。近八分村徐斌改建,易名馬仁寺。”
“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宗教政策得到落實,馬仁寺得以恢復重建。寺廟山門上高懸的“馬仁寺”匾額,為原中國佛教協會主席趙朴初先生題寫。寺內大雄寶殿雄偉壯麗,殿後建有關帝廟、仙姑祠,立鐵鑄寶鼎一尊,前院立有高8米漢白玉滴水觀音和韋馱佛像,寺前竹海之中矗立鐵鑄千佛塔。現任住持、繁昌縣佛教協會會長釋心律法師,潛心佛學,廣植善根,馬仁寺已經成為遐邇佛子們的心皈之地。
馬仁寺住持心律法師,1992年出家,為曹洞宗第四十四代傳人,現任繁昌縣佛教協會會長。2004年在北京大學宗教哲學系進修,2006年研究生畢業,被聘為北京大學哲學系國內訪問學者。2008年在美國美聯大學攻讀PH.D博士學位,參學任教。心律法師學修並重,佛學造詣頗深,被聘為美國加洲西來大學宗教學系佛學研究院研究生導師、兼職教授;韓國慶州威德大學宗教研究所高級顧問、客座教授,長期從事宗教比較學和戒律的研究及講授。

紅色文化

馬仁奇峰紅色收藏館坐落在馬仁奇峰景區內,為徽派建築,占地面積平米,展館面積近平米。
館內收藏全國著名毛澤東像章收藏家、蕪湖市十佳收藏人物龔世林先生40年來潛心收藏的介紹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書籍和近萬枚精品毛澤東像章。毛澤東像章中有套章、對章、單枚章等。由金、銀、銅、鐵、鋁、瓷、竹、玉、骨、紅木、玻璃、塑膠、夜光、泡沫、不鏽鋼等23種材料精製而成。此外,還陳列了介紹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書籍和畫像,內容極其豐富,再現了中國革命的光輝歷史和革命家的豐功偉績,該館為安徽省目前規模最大、最具特色的紅色收藏館。
新四軍三支隊司令部舊址位於馬仁山北側的中分村,2007年被批准為華東地區紅色旅遊景區。目前,已開闢出譚震林將軍舊居、新四軍三支隊司令部、君吟處、將軍連理樹等紅色旅遊景點。抗戰期間,譚震林將軍率領新四軍三支隊千餘健兒駐守馬仁山,屏障皖南。
1938年冬,日寇企圖突破馬仁山,掃蕩新四軍軍部,打通皖贛線。譚震林將軍為了粉碎日寇的圖謀,率領新四軍三支隊健兒於繁昌一線設防,與日寇浴血奮戰,五戰五捷,擊斃日偽軍千餘人,這就是光耀史冊的“繁昌保衛戰”。

自然生態文化

馬仁奇峰地處亞熱帶,氣候溫和,光照充足,雨水豐沛,造就了景區非常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
景區林壑秀美,既有黃山之瑰偉,武夷之秀逸,九華之層煙疊翠,雁盪之叢石嶙峋,又具有名山大川少有的質樸和自然。美妙的山水之間,孕育了豐富多樣的森林植被,森林覆蓋率達95%。馬仁山擁有地球同緯度唯一成片自然生長的楠木林,加上馬仁竹海、櫧樹林、梓樹林,等等,匯合成浩瀚的林海。這裡又是珍禽異獸的樂園。馬仁山中活躍著獐、麂、白面狐、穿山甲、貓頭鷹、松鼠、大靈貓、白琵鷺、紅腹角雉、白鷳、錦雞等動物,國家Ⅰ、Ⅱ級保護動物麋鹿、白鷳、藍耳翠鳥、等也時常現影。

馬仁六奇

◎奇峰:魯迅峰、駱駝峰,峰峰神似;偉人山、龍虎山,山山逼真。
◎奇壁:馬仁石壁,綠苔古藤,絕壁生輝。
◎奇柱:馬仁石柱,一柱擎天,獨秀江南。
◎奇洞:太陽洞、月亮洞,遙遙相望,交相輝映。
◎奇屋:馬仁石屋,鬼斧神工,渾然天成。
◎奇樹:楠木林、櫧樹林,林林翹秀;迎客楠、連理樹,樹樹奇特。

天下第一香爐

在月亮湖畔、馬仁山主峰之下,有一座為紀念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古人類活動遺址“人字洞”發掘十周年而建的“天下第一香爐”。此爐取意於為人類祈福。

天下第一香爐天下第一香爐
“天下第一香爐”由香港建築師學會規劃及地政委員會主席蔣匡文先生親臨勘察設計,高9.9米,重99噸,高度、重量、體積、創意均為世界之最,堪稱天下第一。香爐內設有48平米展廳一個,陳列有“人字洞”出土的石、骨器工具、動物化石以及全國諸寺廟住持開光的9尊小香爐。遠古文化和現代文明在這裡和諧共生,融為一體。

馬仁寺

位於馬仁竹海之中的馬仁古寺,為高士王翀霄於唐貞元11年(795年)所建,與建於宋代的烏霞寺(又稱烏霞洞,處於龍首峰南向的峽谷之中),遙遙相對,素有“南洞北寺”之稱。馬仁寺幾經興衰,至今已有1200多年歷史。
道光《繁昌縣誌》記載:“馬仁寺,在縣西南二十五里。乾隆十四年重建。知縣王熊飛有記。又名蓮社院。按,寺在馬仁山下,唐貞元十一年隱士王翀霄建。宋嘉祐八年改今名蓮社院。治平、熙寧間,僧紹聰重修。後廢,僧道瑛再建。近八分村徐斌改建,易名“馬仁寺。”
馬仁寺山門上高懸的“馬仁寺”匾額,為原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先生題寫。寺內大雄寶殿雄偉壯麗,殿後建有關帝廟、仙姑祠,立鑄鐵寶鼎一尊,前院立有高8米漢白玉滴水觀音和韋馱佛像,寺前竹海之中矗立鑄鐵千佛塔。

紅色收藏館

馬仁奇峰紅色收藏館坐落在馬仁奇峰景區內,為徽派建築,占地面積800平米,展館面積近400平米。 館內收藏全國著名毛澤東像章收藏家、蕪湖市十佳收藏人物龔世林先生40年來潛心收藏的近萬枚精品毛澤東像章以及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書籍和畫像。毛澤東像章中有套章、對章、單枚章等。由金、銀、銅、鐵、鋁、瓷、竹、玉、骨、紅木、玻璃、塑膠、夜光、泡沫、不鏽鋼等23種材料精製而成。該藏館是中國最大的毛澤東成套像章收藏館
此外,館內還開闢了介紹譚震林將軍當年率新四軍三支隊在馬仁山下抗擊日軍的專欄,內容極其豐富,再現了中國革命的光輝歷史和革命家的豐功偉績。該館為安徽省目前規模最大、最具特色的紅色收藏館。

馬仁山莊

◎三星級飯店 ◎四星級“森林旅遊人家”◎地球石屋度假村
馬仁山莊坐落在風景秀麗的馬仁奇峰森林旅遊區內。山莊依山而建,錯落有致,總面積近20000平方米。以徽派建築風格為主要元素,融現代設計理念和中國傳統建築藝術於一體。現代化的設施與優美的自然環境相互融合,置身其中,美不勝收。
山莊擁有裝飾精美的豪華套房、商務套房、景觀房、標準客房80間(套)、19幢造型獨特、舒適典雅的別墅型石屋。設有各類大小宴會廳,“特色土菜”、“野味山珍”、“保健藥膳”為山莊餐飲三大特色。大型多功能廳、會議室、網球場、健身房、精品屋、商務中心等設施一應俱全,階梯會議廳可供350人會議,餐廳可接待300人同時用餐。是您觀光休閒、親朋歡聚、商務洽談、拓展培訓及舉辦各類會議的理想場所。

道路交通

蕪湖市區出遊指南:

馬仁奇峰距蕪湖市區僅40公里,車程為1小時。行車路線:長江路——峨山路——三山區——繁昌縣——景區。沿江快速通道,方便快捷。市民出遊可乘坐蕪湖—繁昌的班線車,站內轉乘5路旅遊公交既可。
外部交通指南:

1、南京方向:馬鞍山(G4211馬蕪高速)---蕪湖樞紐往銅陵方向---(G50滬渝高速)繁昌出口左轉---繁昌(S216省道)---馬仁山路(X47縣道)至馬仁奇峰風景區
2、、上海方向:(G50滬渝高速)---蕪湖樞紐往銅陵方向---(G50滬渝高速)繁昌出口左轉---繁昌(S216省道)---馬仁山路(X47縣道)至馬仁奇峰風景區
3、合肥方向[1]:(G5011蕪合高速)----蕪湖樞紐往銅陵方向---(G50滬渝高速)繁昌出口左轉---繁昌(S216省道)---馬仁山路(X47縣道)至馬仁奇峰風景區。
4、合肥方向[2]:(G3京台高速)----銅陵上水橋樞紐往蕪湖方向----(G50滬渝高速)銅陵東出口右轉(S320省道)---九榔左轉(X47縣道)至馬仁奇峰風景區
5、黃山方向:(G3京台高速)----銅陵上水橋樞紐往蕪湖方向----(G50滬渝高速)銅陵東出口右轉(S320省道)---九榔左轉----(X47縣道)至馬仁奇峰風景區
6、杭州方向:(G25杭寧高速)----長興(G50滬渝高速)----蕪湖樞紐往銅陵方向----(G50滬渝高速)出繁昌出口左轉---繁昌(S216省道)---馬仁山路----(X47縣道)至馬仁奇峰風景區六、門票價格及優惠政策:門市價80元/人,持老年證、軍(士)官證、教師證八折優惠,學生證5折優惠,70歲以上安徽籍老人級、持1—4級殘疾證的遊客免費。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