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反恐特勤隊

香港反恐特勤隊

反恐特勤隊(英文:Counter Terrorism Response Unit,縮寫:CTRU)於2009年7月成立,隸屬於香港警務處行動處行動部行動科反恐怖活動及內部保全組,是準軍事化特種警察部隊,主要責任為執行警務處的反恐策略,於各基礎設施單位執行反恐巡邏及處理恐怖攻擊等。反恐特勤隊乃警務處繼特別任務連及機場特警組後,具反恐能力的第3支特種警察部隊,及亞洲第一支警察反恐巡邏部隊。

歷史

前導

香港反恐特勤隊香港反恐特勤隊
為了準備香港於2000年代未期舉辦的多宗大型活動保全事務做好準備,警務處於2008年前派遣了人員遠赴美國紐約市警察局交流,特別參考了後者的特種武器和戰術部隊及大力士隊(英文:HerculesTeam,於9·11襲擊事件後特別成立,專門負責於紐約市的地標位置以高姿態、配合重型裝備進行反恐巡邏)。

2008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馬術比賽舉行前,警務處助理處長孫貴良於2008年8月4日舉行了記者招待會,公布了香港警務處針對於是次項目的保全安排,包括特別成立了中央特別職務隊(英文:CentralizedSpecialDutiesTeam,縮寫:CSDT),下設兩支反恐隊──分別為場館特遣隊(英文:VenueTaskForce,縮寫:VTF)及馬術刑事調查隊(英文:EquestrianEventCrimeTeams,縮寫:EECT),專門負責處理是次馬術比賽的保全及其他相關任務,務求使到比賽能夠順利舉行。一旦發生重大事故,警隊將會全權指揮應變,包括調配馬術比賽的私人保全公司的保全人員和場地義工。兩支反恐小隊乃於2007年12月(亦即比賽舉行前8個月)成立,人員均接受過特別訓練,包括熟讀奧運憲章、比賽程式、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組織委員會規則、應變方案及緊急疏散等事項。

籌備組織

成立反恐特勤隊的構思源自於警務處助理處長孫貴良檢討2008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馬術比賽後,認為今後香港舉辦大型國際活動的機會將會增多,或者會招惹來恐怖攻擊。鑒於踏進2000年代,世界各國先後發生了九一一襲擊事件、馬德里三一一連環爆炸案、倫敦七七爆炸案、2006年孟買火車連環爆炸案、2007年友誼快線爆炸案及2008年孟買連環恐怖攻擊等等,為了防範於未然,香港因而有必要及早成立一支能夠隨時進行反恐巡邏和即時處理恐怖攻擊的城市反恐特種警察部隊。

反恐特勤隊的名稱初時擬定為反恐後勤隊(英文:Counter-TerroristReadinessUnit),後來正式成立時更改使用現時名稱。2009年5月29日,反恐後勤隊開始進行首次招攬,共有逾百名人員投考;於同年8月14日完成了招募程式,共遴選了31名男性和4名女性警務人員,大部分人員擁有駐守於特別任務連或及機場特警組的經驗。與此同時,首批人員隨即接受為期兩個半月的高度密集式訓練課程。

成立

為了防範恐怖攻擊,警隊制訂了相應的反恐應變計畫,與中國公安機關及境外的政府合作,共同監察國際趨勢,交換情報及作出適時的風險評估,進行演習及訓練以提升反恐能力,並且在海陸空等的邊界進行保全行動。此外,為了提高香港社會在打擊恐怖活動的警覺性,各警區透過社區聯絡網路,提高廣大香港市民的反恐意識及知識。在國際義務層面上,聯合國安全理事會針對恐怖活動及支援恐怖活動的國家,通過打擊恐怖主義及對某些國家施以制裁的決議。按照有關規定,香港在2002年制訂了《聯合國(反恐怖主義措施)條例》。此外,亞太區經濟合作組織亦確認了恐怖攻擊是各成員國家或地區在經濟發展過程中,所需要面對的其中一項威脅。香港作為亞太經合組織的成員地區,有責任與其他成員國家或地區聯手採取措施去打擊恐怖主義。為了履行國際間的反恐責任,香港(警務處)必須設立有效率於執行反恐任務的架構。

為了遏止一切可能在香港發生的恐怖活動,警隊特此整合了原來由不同部門負責的事務,集中警察力量和資源齊集於一支部隊內。2009年7月,反恐特勤隊順應勢著2009年東亞運動會舉辦而成立,首任主管及副主管分別為警司史勿輝和高級督察周信偉。後來經過風險評估後,警隊認為反恐特勤隊當時暫時未需要全面出動,只是需要參與2009年東亞運動會的保全任務;至12月21日,反恐特勤隊首次全面地出勤,為該年的聖誕及元旦節日作好保全準備。於同月月底,反恐特勤隊作出予成立後首次招募,增加員額66名。此外,在12月18日,反恐特勤隊史上首次透過《警訊》於電視頻道上被較為詳細地介紹。

逐步改革

2011年,警務處處長曾偉雄於訪問北京期間向傳媒表示指出,香港被恐怖攻擊的風險屬於中度,但是必須居安思危,警隊有責任主動地加強防預;刑事及保全處處長盧偉聰亦表示,於2010年,於恐怖攻擊中死亡的全球人數數字大幅攀升至近20,000人(傷亡人數總數為60,000人),加上香港既是世界級城市,又是航空樞紐,故此香港即使目前安全,也必須作好全面的準備。針對計畫,於同年6月月中,反恐特勤隊作出了成立後第2次大規模招募,增加員額40名,以完成達到成立時定下的初步擴充目標──初步成立成為一支擁有一連數量人員的特種警察部隊。人員數額增加以後,有助於擴展反恐特勤隊負責的保護範圍,並且能夠加強警隊的整體反恐應變能力及更有效率地落實警隊的反恐策略。與此同時,反恐特勤隊將會引進更先進的武器以及個人裝備,同時亦會引進第一代特別警察車輛(包括計畫投資720萬港元,添置14輛高性能的越野車輛,用以加強於比較偏僻的保護地點執勤效率。)、裝甲車及攻擊快艇等等,用以進一步大幅度地提升其裝備以及反恐能力。此外,反恐特勤隊增加了與其他地區的反恐隊伍交流。

2012年8月月中,反恐特勤隊作出了成立後第3次大規模招募。9月28日及10月5日,反恐特勤隊史上第2次透過《警訊》於電視頻道上被較為詳細地介紹。

標誌

反恐特勤隊以獨角獸作為徽章內容及吉祥物,由於獨角獸的英文名為Unicorn,與Unique(獨特)發音相似,含意是警務處唯一主要負責反恐的特種警察部隊,故此選用獨角獸作為隊徽。

專業守則

反恐特勤隊所貫徹的專業守則為:“勇氣、合作、尊重及團結。”。

裝備

每名反恐特勤隊人員的全副隨身裝備共重逾40磅。下列為已經曝光、記錄過或公開過的裝備。

通訊器材

數碼對講機,為摩托羅拉MTP850Ex型號,於2011年於青衣某處工廠表演練習時曝光。數碼對講機具備防水、防塵及防止干擾功能,而且接收信號力強,說話音響清晰,若果配合車輛轉發器及手提轉發器,在增強信號後,即使使用者身處樓高80層的摩天大廈的不同層數,人員亦能清晰對話。與此同時,在使用該新系統後,遇險的人員不論是按動緊急求救掣或是呼叫求救,控制室都能夠憑著對講機附有獨一無二的編號,識別遇險人員的身份,從而增加支援效率。

強力望遠鏡

夜視鏡

求生燈,方便人員於漆黑環境中工作時,方便拯救人員知悉其位置。

防暴裝備

阻燃頭套,單孔款式,由阻燃物料(包括Nomex及Kermel等)所製造。用作阻燃及對匪徒造成心理壓力。

防彈盔(防彈盔布)

防爆風鏡

護耳罩

防毒面具

戰術背心

充氣式救生衣,人員意外墮海時會自動充氣。

防彈衣,新款於2012年引進,採用高密度的尼龍製成。

防生化衣

防火手套,同時具有防滑功能。

護膝

戰術靴

防彈盾,以炭鋁合金製造,約4呎高。其中一款於盾近頂部位置安裝了一塊防彈的纖維玻璃鏡,讓人員能夠視察環境。

斧頭

戰術斧頭(英文:TacticalAxe),分為兩款,可以擊碎以及割破夾層玻璃。

鐵剪電動油壓剪

電動切割器

鐵筆

電鋸

鐵錘

壓力柱

爆破工具

武器

槍械

第四代格洛克17,附有戰術電筒及安全繩。(成立至今)

HKMP5A3衝鋒鎗(成立至今)

HKMP5A5衝鋒鎗(成立至今)

HKMP5F衝鋒鎗(2012年至今)

HKMP5RAS衝鋒鎗(2011年至今)

其他

胡椒噴霧

伸縮警棍

戰術筆

軍刀,屬於美國海軍特戰開發小組Mark3ModO。

戰術電筒

手提射燈

急救包

高空工作工具

車輛

反恐特勤隊所使用的警察車輛與一般香港警察車輛相像,然而內部設計及所攜帶的裝備不同。每輛專用警察車輛都有配備一個急救袋〈包括呼吸輔助器、醫療氧器及PowerheartAEDG3自動體外心臟去顫器等〉及爆破工具等。

福特全順貨車

梅賽德斯-賓士斯賓特518CDI貨車

豐田Hiace第五代貨車

豐田陸地巡洋艦200系列四驅車

配備

正常巡邏期間,隊員的基本配備包括有:

Glock17半自動手槍

後備子彈匣

胡椒噴霧

伸縮警棍

通訊機

急救包

手銬

在有需要或遇上緊急情況時,隊員隨即加配以下裝備:

MP5衝鋒鎗

防彈頭盔

防護眼罩

避彈衣

防滑手套

護膝

除一般個人防護裝備以及武器之外,隊員亦會因應現場情況、行動需要而攜帶其他裝備,包括:

生化保護裝備

海上工作裝備

攀爬工具

爆破工具

急救袋

組織

反恐特勤隊由1名警司領導,由黎家智總督察(綽號王小虎,曾經駐守於要員保護組及機場特警組等)出任其副手。

行動隊:下轄分為分為4支行動小組,每支行動小組的編制為1排。成立之時,人員包括了1名總督察、1名高級督察、2名督察、5名警署警長、14名警長,其餘均為警員(包括4名女性警務人員)。全隊有141人,其中有8-9名女隊員,分為三個行動小隊,24小時候命。 特勤隊員是經過嚴格的遴選,並接受密集訓練,包括戰術、射擊、體能,又曾跟隨飛虎隊、爆炸品處理課等合作訓練。反恐特勤隊成員分別來自不同單位,部份曾駐守飛虎隊、機場特警及衝鋒隊等。

Cougar

Trooper

Ranger

Unicorn

訓練及發展組:

歷任主管

史勿輝警司(首任主管,2009年7月至2011年?月,BarryJohnSmith,外籍;現任香港警察拳擊會主席及教練)

職責

CTRU主要工作包括執行反恐巡邏,保護香港重要基建設施,或容易引起恐怖分子襲擊的建築物;參與外國元首訪港或舉行國際性活動的保護工作,一旦香港發生恐怖攻擊,反恐特勤隊將會出動。

反恐特勤隊成立以來曾參與東亞運動會、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訪港保護的工作,平日會執行反恐巡邏,保護全港約400處重要基建設施或地標建築物。

遴選訓練

2010年

投考加入反恐特勤隊的人員獲得所屬主管的推薦後,首先需要通過為期兩日一夜的遴選程式。

2011年至2012年

投考加入反恐特勤隊的人員獲得所屬主管的推薦後,首先需要通過為期三日兩夜、持續40小時的遴選程式,期間沒有指定休息或者進餐時間。遴選程式為一系統的針對體能挑戰,包括長跑、拳擊、游水及划艇等等水陸兼備的項目,而且中途加插了各類型的記憶力(包括人物辨識等等)及組織力測試(即席演講),以考驗投考人的體能、團體精神、領導才能、決心以及在長時間受到高度壓力或者逆境情況下,保持其意志力以及在小組內與其他投考人互相配合完成任務的能力。其中首個遴選項目為渡海,在船灣淡水湖主壩附近舉行,設定距離為1,500米,小組(投考人於穿著全身服裝,包括襪及運動鞋的情況底下)需要於限定時間1小時30分鐘內負載裝備(包括輪、水筒、竹、繩索及救生圈等等)來回遊泳3次。次個遴選項目為遠足,由大尾篤開始,小組需要於限定時間內負載於首個遴選項目中所獲得配發的裝備(額外加上槍械等等),運輸到新界北總區總部(距離10公里)。其他項目包括於限定時間內通過警察機動部隊總部的障礙場、小組接力競技比賽(包括負重遠足、游泳、舉大杉及划艇等等);整項遴選程式當中,於項目與項目之間,有大量的遠足項目,包括要求投考人負重50磅的情況下遠足,其中最長的距離為22公里。

於2010年6月,有逾110名投考人員,當中逾半人員成功通過首兩輪的投考程式。

2013年至今

因為以往反恐特勤隊與機場特警組及特別任務連各自舉辦招募,使到有興趣的人員因為時間衝撞,而未能夠參加兩邊同時間舉行的招募,使到三個單位各自可能錯失有潛質的人員。2013年開始,反恐特勤隊加入特別任務連及機場特警組於2001年開始共同舉行的聯合招募計畫,以節省重複遴選時間及訓練資源,並且有利於單位間的內部人手調配,吸引更多人員投考。

遴選測試

投考加入反恐特勤隊的人員獲得所屬主管的推薦後,投考人會進入為期一日的遴選測試(英文:pre-selection)(通常會於每年9月首周內或10月首周內舉行),以測試投考人的體能是否有能力應乎基本遴選內容:

時間限制於40分鐘內完成全部項目(甲級等於3分、乙級等於2分、丙級等於1分,丁級等於無分),設有最低確實數值要求(詳細資訊於括弧內),投考人於任何一小項中項取得丙級以下成績將會自動被取消繼續參與遴選的資格。

1.4.8公里跑步(最低丙級):甲級‧18分鐘以下、乙級‧18-20分鐘、丙級‧21-24分鐘、丁級‧24分鐘以上

2.引體上升(最低乙級、最少13次):甲級‧18次以上、乙級‧13-17次、丙級‧8-12次、丁級‧7次或以下

3.伏地挺身(最低丙級、最少45次):甲級‧61次以上、乙級‧甲級‧51-60次、丙級‧40-50次、丁級‧39次或以下

4.仰臥起坐(最低丙級、最少55次):甲級‧81次以上、乙級‧61-80次、丙級‧40-60次、丁級‧39次或以下

5.蹲腿府撐(最低乙級、最少40次):甲級‧50次上、乙級‧33-49次、丙級‧16-32次、丁級‧15次或以下

6.壓體上升(最少18次):

7.前臂彎舉(每邊手各舉16磅啞鈴,最低丙級、最少75次):甲級‧151次以上、乙級‧101-150次、丙級‧60-100次、丁級‧59次或以下

8.肩上推(每邊手各舉16磅啞鈴,最少60次)):

9.臥推舉(最少150磅):

10.250米游泳:

10公里跑步測試:時間限制於47分鐘內完成

1公里游泳測試:時間限制於32分鐘內完成

通過遴選測試的投考人,會於同月月中被安排接受全面性的身體檢查。

基本遴選

成功通過身體檢查的投考人會被安排進入為期4日,由反恐特勤隊、機場特警組及特別任務連共同主辦的基本遴選(英文:BasicSelection)程式(通常會於每年10月首個周一或11月首個周一舉行,與遴選測試相隔一月),當中包括智慧型、體能(包括搏擊、負重(沙包及大杉等)長跑、長途游泳(從水警北分區──馬料水水警基地,游往丫洲等)、跳水及徒手潛水等)、射擊、意志力、壓力管理、面對困難的克服性、心理測試、能力傾向、團體精神及領導才能測試等等。

專門部隊基本訓練

成功通過基本遴選的人員被挑選後,須先後接受為期6周,由反恐特勤隊、機場特警組及特別任務連共同主辦的專門部隊基本訓練(英文:SpecialistUnitBasicTraining,縮寫:SUBT),內容包括:體能訓練、武力控制技巧、搏擊、槍械使用(根據統計,在訓練過程中,人員均需發射逾1,500發子彈)、反恐知識、野外定向(包括地圖使用及觀星定位等)、基本都市戰術、基本郊野戰術、室內近身作戰、戰術運用、面對突發事件的應變能力、由爆炸品處理課教授的拆彈訓練、由要員保護組教授的要員保護訓練、由警察搜查隊教授的反恐安全保障搜查訓練及由警察談判組教授的談判訓練等等。其中基本都市戰術,內容包括觀察、地圖知識、小隊掩護、建築物及直升機快速游繩垂降及強攻進入(Forceentry)等等;基本郊野戰術訓練則包括了觀察、地圖知識、尋找掩護及埋伏點及小隊協調等等。每年舉行的專門部隊基本訓練,通常結果只有約20至30名投考人通過。

基礎訓練課程

成功通過遴選者,需要接受為期10周高度密集式的基礎訓練課程 ,首月為由特別任務連提供的訓練內容(包括戰術、室內近身作戰及爆破等),期後半個月由爆炸品處理課提供的訓練內容,餘下一個月由警察機動部隊總部和槍械訓練科教授;此外,亦有其他訓練內容,包括了解恐怖主義、反恐知識及其他的專門項目訓練等等。成功完成基礎訓練課程的投考人,在通過最後遴選後,方才能夠成為反恐特勤隊正式一員。

培訓

人員完成基礎訓練後,必須續進行定期訓練,包括每日常規訓練,以更新及保持其體能、知識和技能。反恐特勤隊每周有兩個訓練日,包括戰略和體能訓練,當中包括戰術性射擊、戰術性巡邏、火力掩護下進攻、火力掩護下防守及表演練習等,以加強人員的合作默契,確保人員在心理及生理兩方面都能夠維持於高水平,能夠隨時應付任何突發事故。

警察輔助醫療急救課程

警察輔助醫療急救課程(英文:PoliceParamedicTrainingProgramme,縮寫:PPTP)於1995年起正式開始教授,是由香港警務處和醫院管理局合作舉辦的專業化急救及醫療訓練課程,用以專門訓練部分香港警務處部門的警務人員,人員接受訓練後會成為警察輔助醫療急救人員(英文:PoliceParamedicCadre,縮寫:PPC);所獲得的資格,相等於一名擁有二級緊急輔助醫療資格的香港消防處救護人員。課程由香港警務處顧問編排,為全球獨一無二的戰術及行動的醫療課程。為期10日的密集式訓練(包括到醫院實習)內容包括:氣道及呼吸的處理、中心靜脈導管、靜脈注射及輸液法、創傷處理、縫針技巧、高級心臟支援術、分流和災難應對、細菌、化學污染、輻射、核生化及恐怖攻擊處理等等。通過基本的訓練後,人員將會被派往醫院急症室實習。為求掌握高水平的急救技巧,人員亦必須持續地復修有關的訓練課程。

警察導向戰術急救醫療課程

警察導向戰術急救醫療課程(英文:PoliceOrientedTacticalEmergencyMedicineCourse,縮寫:POTEM)於2006年11月正式開始教授,由香港警察學院的3位醫療顧問設計,分別是醫院管理局新界東醫院聯網急症科統籌專員暨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急症科部門主管陳德勝醫生、新界西醫院聯網矯型及創傷學組聯網部門主管周育賢醫生和香港中文大學外科學系意外及急救醫學教學單位的郭浩祺教授,為專業化的戰術急救訓練課程,分為3個層次──初級、基本以及高級訓練,用以專門分別培育訓練部分香港警務處部門的警務人員,人員接受訓練後會成為警察醫療員(英文:PoliceMedic),於戰術環境、突發事故或者災難現場發生時為到傷者提供緊急醫療服務,避免救援及緊急醫療隊伍可能因為環境、時間及能力的阻礙而無辦法第一時間深入現場照顧傷者,延誤救治。

反恐特勤隊人員需要接受當中為期8日、針對特別行動單位的行動需要而設計的高級訓練課程,課程內容涵蓋初基訓練課程中的日常警察事務期間所遇到的受傷事故,包括急救醫療集體打鬥所引起的創傷、爆炸或高處墮下受傷,以及四肢骨折等等技巧;基本訓練課程的戰術急救醫學、運輸醫學,以及槍傷和生化事故導致受傷個案的處理;以及高級訓練課程獨有的在戶外各種不同的模擬行動中進行訓練。

影視作品

TVB電視劇

《反恐特勤隊》(2011年,後來改為非以真實內容為題材的《叛逃》。)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