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博物館館藏名硯

《隋書?經籍志》記載:“其相承傳拓之本猶在內府”。 據此可推,隋代內府所藏“相承傳拓之本”應是前朝所制。 唐代,拓印技術進一步發展,政府還設有專門的拓印實物。

內容介紹

《首都博物館館藏名硯》在眾多的館藏硯中,選擇了在材質、形制、雕刻、紋樣、銘文及收藏者等方面最具代表性的名硯五十餘方。為了忠實的展示這些文物名硯的藝術風貌,《首都博物館館藏名硯》運用拓片、攝影、文字述評以及精心的裝幀設計等手段,以具有傳統韻味的拓片、彩色圖版以及嚴謹的文字說明,將名硯的文物價值、工藝水平、藝術風貌、文化內涵等,一一地展現出來。
拓印技術最早出現於公元四年或五世紀。《隋書?經籍志》記載:“其相承傳拓之本猶在內府”。據此可推,隋代內府所藏“相承傳拓之本”應是前朝所制。在印刷術尚未發明之前,人們以紙椎墨從石刻碑文上拓制文字,供學習者使用。唐代,拓印技術進一步發展,政府還設有專門的拓印實物。
拓印不但把可以把器物上銘文和紋飾直接拓印在宣紙上,而且可以將器物的整個形體及制結構拓印出來,毫髮畢現,給人以生動、完整的印象。精工製成的各種拓本也是重要的文物或珍貴的藝術品,特別是在原物失傳或損壞的情況下,拓本的價值就一紙千金了。宋代黃庭堅說過:“孔廟鷺碑貞觀刻,千兩黃金那購得。”拓本的珍貴和受人重視,由此可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