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中國(國際)汝瓷文化節

首屆中國(國際)汝瓷文化節

二零一零年九月二十三日下午下午3點50分,首屆中國(國際)汝瓷文化節在汝州隆重開幕。各級領導和陶瓷業界的專家以及數百位國內外嘉賓和近萬名汝州市民出席了開幕式汝瓷文化節開幕式在汝州市二高體育場舉行,主持人宣讀了包括原軍委副主席曹剛川在內的國內外各界嘉賓的賀電、賀信。中共汝州市委副書記、汝州市人民政府市長萬英主持首屆中國(國際)汝瓷文化節開幕式。中共河南省委常委、宣傳部長、副省長孔玉芳作了振奮人心的致辭;中共汝州市委書記李全勝向出席開幕式的各級領導和各界朋友致歡迎詞;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賈連朝、省郵政管理局局長楊漢振等採用高科技啟動電磁幕啟動《汝瓷珍品郵票》首發儀式;省委常委、宣傳部長、副省長孔玉芳、河南省慈善總會會長李志斌等啟動汝瓷文化節開幕。

簡介

汝瓷文化節開幕式在汝州市二高體育場舉行汝瓷文化節開幕式在汝州市二高體育場舉行
汝瓷始燒於唐朝中期,盛名於北宋,是宋代五大名瓷(汝、官、鈞、哥、定)之一。2008年,汝瓷燒制技藝被列為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2009年,汝瓷入選“河南省十大最具影響力地理標誌產品”,2010年又被國務院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首屆中國(國際)汝瓷文化節.亂世藏金, 盛世藏器.為了更好地向世人展示汝瓷文化,全方位地展示首屆中國(國際)汝瓷文化節的豐富內容,特設民間藏品鑑賞、18種汝官瓷仿複製品、中國歷史名瓷燒制技術現場大賽、中國歷史名窯當代名家作品展,中國歷史名瓷傳承與發展高峰論壇暨中國汝瓷燒制技藝國際研討會、第六屆“中國汝官瓷杯”全國書畫作品大獎等活動全面展開.

活動安排

◆新聞發布會 時間:2010年9月上旬 地點:鄭州
◆歡迎宴會 時間:2010年9月23日 地點:天瑞中州國際飯店
◆開幕式 時間:2010年9月23日下午3時50分 地點:汝州市二高操場
◆民間藏品鑑賞活動 時間:2010年9月23日晚7時30分 地點:汝州市廣電局演播大廳
◆汝瓷精品、18種汝官瓷仿複製品、中國歷史名瓷燒制技藝大賽獲獎作品、中國歷史名窯當代名家作品展 時間:2010年9月24日上午8時30分 地點:汝瓷博物館
◆首屆中國歷史名瓷燒制技藝大賽 時間:2010年9月19日——25日 地點:汝瓷博物館
◆中國歷史名瓷傳承與發展高峰論壇暨中國汝瓷燒制技藝國際研討會 時間:2010年9月24日下午3時30分 地點:汝州市賓館
◆第六屆“中國汝官瓷杯”全國書畫作品大獎賽 時間:2010年9月25日上午8時30分 地點:汝州市廣電局一樓大廳
◆招商引資經貿洽談會 時間:2010年9月25日下午3時 地點:天瑞中州國際飯店

節會活動

中國歷史名瓷燒制技藝大賽及名窯當代名家作品展現場

領導開始前往參觀展出作品領導開始前往參觀展出作品

9月24日上午八點三十分,首屆中國歷史名瓷燒制技藝大賽,中國歷史名窯當代名家作品展在汝瓷博物館進行。

原河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李志斌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副會長楊志海、楊自鵬,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政治學院常委部長教授馬根生,中國陶瓷工業協會理事長何天雄,河南省輕工業協會會長陳清波,平頂山市委常委副市長王麗,及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中國陶瓷工業協會、河南省陶瓷玻璃管理協會有關領導及汝州市四大班子領導,全國歷史名瓷燒制大賽參賽人員參加開幕式。

開幕式結束後,與會領導陸續參觀了中國歷史名窯當代名家展出的精美作品,並都給出了高度的評價。

汝瓷發展史

目前在汝瓷之鄉從事汝瓷研究的機構和燒制廠家上百家目前在汝瓷之鄉從事汝瓷研究的機構和燒制廠家上百家
2008年12月30日,河南平頂山市被中國陶瓷工業協會授予“中國汝窯陶瓷藝術之鄉”榮譽稱號。乘此東風,2009年新年伊始,我們隨同平頂山市文物局的朋友,參觀了寶豐縣清涼寺汝窯遺址和汝州市張公巷汝窯遺址,對汝瓷有了更多的了解。

價值連城的汝官瓷

汝瓷始燒於唐朝中期,盛名於北宋,被列為宋代五大名瓷(汝、官、鈞、哥、定)之首,當時被欽定為宮廷御用瓷。汝瓷造型古樸大方,其釉如“雨過天晴雲破處”,“千峰碧波翠色來”,土質細潤,坯體如胴體,其釉厚而聲如磬,明亮而不刺目,具有“梨皮、蟹爪、芝麻花”之特點,被世人稱為“似玉、非玉而勝玉”,在國內外享有很高的聲譽。

作為宋代宮廷用品的汝官瓷,自公元1086~1106年,僅短短20年間曇花一現,便消隱於戰亂的塵煙中。因為是御用品,不得流傳民間;又因其以瑪瑙為釉,在特定的光線下七彩紛呈,燦若星辰,被認為陽剛之氣太盛,帝王公卿也不敢用它陪葬,更使之成為稀世之珍,彌足珍貴,與商彝周鼎比貴,被稱之為“縱有家財萬貫、不如汝瓷一片”。汝官瓷傳世品稀少,全世界現僅存65件,分別存放在北京故宮博物院17件、台北故宮博物院23件、上海博物館8件、英國達維德爵士基金會7件,維多利亞阿伯特博物館、日本大阪市立東洋陶瓷館、美國克利夫芝和聖路易等知名博物館和私人典藏約10餘件。

近年來,汝官瓷在國內外拍賣行情一直居高不下。1992年秋,一件直徑僅為8厘米的宋汝窯盤在紐約拍賣,成交價高達154萬美元。2004年汝瓷鴛鴦水滴以1050萬元人民幣在河南鄭州拍賣成交。2005年南京十竹齋舉行的拍賣會上,汝瓷天青釉洗以580萬元成交。2006年4月北京春季文物藝術品拍賣會上,一件汝窯瓷器觀音瓶以1.6億元成交,創造了世界古陶瓷拍賣之最。

清涼寺汝窯遺址之謎

汝窯作為中國陶瓷史上最負盛名的瓷窯之一,長期以來備受人們的關注。但汝窯的發現頗費周折,前後經歷半個世紀之久。特別引人注目的是河南寶豐縣清涼寺汝窯遺址的發現。

清涼寺村隸屬河南省寶豐縣大營鎮,因村中有清涼寺而得其名。該村地處伏牛山東麓,四面環山,現有人口3000餘人。窯址處地勢平坦,有小河環繞西、南,制瓷原料豐富,煤炭、高嶺土瑪瑙石等制瓷原料就地可取,是座原料豐富的制瓷場地。清涼寺汝官窯遺址坐落於清涼寺村中及村南河旁。該窯址北距汝州25公里,總面積110萬平方米,瓷片和窯具堆積如丘,窯址毗鄰交錯,遺物豐厚,既有汝瓷,又有鈞瓷、唐三彩、河南黑釉天目瓷、白地黑花瓷等。據當地老人講,從前一到農閒,特別是乾旱季節,他們村中的很多人曾靠挖汝瓷為生,民國時期尤盛。民國時期挖到一個青碗能賣10塊大洋,相當於現在1500元人民幣。最值錢的是“鉛點碗”,此碗造型精美,胎薄體輕,釉黑如漆,明亮如鏡,釉面布滿灰色小黑點,底很小,碗口外撇,狀若南方人戴的斗笠,當年能賣500塊大洋。上世紀60年代,在該村村南的汝窯遺址上,還能見到汝瓷片堆積如丘,斷斷續續達半里之遙。

1950年文物專家陳萬里先生考察汝窯,首先發現了寶豐清涼寺瓷窯遺址。20世紀80年代初,寶豐縣文化部門在文物普查中,從清涼寺等地民眾保存的瓷器中,發現了與北宋宮廷御用汝瓷特徵完全相同的瓷盤,從而為尋找汝官窯遺址提供了極為重要的線索。1986年10月,清涼寺村農民在犁地時發現了兩個完整的汝窯天青釉裹足支燒筆洗,經專家鑑定與上海博物館收藏的傳世汝瓷一模一樣,引起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及上海博物館的高度重視。隨後,上海博物館的兩名陶瓷專業人員在清涼寺村採集到46件瓷片和3件窯具,汝窯終露端倪。

1987年10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第一次試掘,發現典型的御用汝瓷20餘件,其中有汝窯天青釉盤口折肩瓶、天藍釉刻花鵝頸瓶天青釉汝瓷盤粉青釉刻蓮花茶盞等,其色青翠如脂,潤澤似玉,細碎的冰裂紋薄如蟬翼,晶瑩剔透,被認定為汝瓷珍品。1988年秋和1989年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清涼寺窯址又進行了兩次發掘,共出土各類可復原的瓷器和窯具2000餘件,其中的窯藏品與傳世汝官瓷對照,胎釉完全一致。1999年,該所在清涼寺村居民住宅便道上再次進行試掘,收穫汝官窯瓷片上千片。2000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第六次考古發掘,在清涼寺村內搬遷四戶村民,發現窯爐15座和作坊2處,出土了一大批比較完整的汝官窯瓷器、窯具和模具,終於找到了汝官窯的中心燒造區。寶豐清涼寺汝窯址,2000年公布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繼入選“七五”期間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後,又被評為200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2007年以來,文物部門又搬遷數十戶清涼寺村村民,繼續開展古窯址發掘工作,相信不久會有更大的發掘成果。

張公巷汝窯遺址發掘始末

說到汝窯遺址,不能不提及汝州市張公巷汝窯遺址。張公巷窯址位於汝州市區東南部,遺址中心區面積約3600平方米,皆被居民住房和城區道路所壓。

1998年,在汝州市區老二門街拓寬改造時,附近民眾建房挖地基發現了許多青瓷片。1999年春,又發現了大批燒瓷配釉用的原料。

1999年夏,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隊隊長郭木森等在汝州市公安局門面房建設工地發掘,除出土大量宋、元時期民間生活用瓷外,引人注目的是又出土了4件(片)天青釉汝瓷,這些汝瓷與清涼寺御用汝瓷燒造區出土瓷器從胎質、釉色、器形上完全一樣,應是清涼寺御用汝窯的產品無疑。

2000年春,汝州市區張公巷附近的居民高中強建新房,汝瓷專家朱文立在挖地基的現場撿到了幾十片典型的窯具,有盤式、桶式、漏斗式,便會同汝州市文化局有關領導立即向河南省文物局領導匯報。2000年春和2001年夏,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先後兩次在汝州張公巷配合民房改建工程進行小範圍的考古發掘,發現一些類似汝窯瓷器、窯具和素燒坯殘片,遂引起中國古陶瓷學者的高度重視。2001年10月,中國古陶瓷研究會汝州年會暨汝瓷國際學術研究會在汝州召開,專家根據對寶豐清涼寺和汝州文廟、張公巷出土瓷片的科學測試,斷定汝州可作為汝官瓷新窯器目標考察發掘地。

為進一步揭開張公巷窯址神秘面紗,2003年汝州市文化局在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指導下,組織人員對張公巷原探方周圍2500平方米的範圍實施高密度鑽探,並於2003年年底完成了張公巷7戶居民的拆遷工作。2004年2~4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又在張公巷東、西兩側分別開挖探方兩個,發掘面積124平方米,清理出不同時期的房基4座、水井4眼、灰坑79個和過濾池1個,出土了一批張公巷窯生產的完整或可復原瓷器和窯具。出品胎片厚薄均勻,製作精細,不但繼承了清涼寺汝窯的卷足支燒工藝,且有所發展。經過對出土釉料的試燒,成色和發掘出的瓷片一致,燒成溫度在1250攝氏度,和史書記載汝官瓷燒造工藝相符。專家認為,張公巷窯燒造青瓷的年代大致可以確定在北宋末至元代初年。張公巷窯燒制的產品獨特,製作講究,古樸雅致,質量上乘,顯然不是一般的民間用瓷,它的性質應屬官窯。在2004年5月召開的汝州張公巷窯址考古新發現專家研討會上,不少中外陶瓷學者認為該窯址就是尋覓已久的北宋官窯。2006年5月,汝州張公巷窯址被國務院批准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古老汝瓷煥發新春

1952年,周恩來總理指示:“發展祖國文化遺產,恢復汝窯生產。”在國家和省、市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下,汝州市、寶豐縣在保護、開發及利用汝瓷方面做了大量工作。1956年,在汝瓷的故鄉臨汝縣(今汝州市)建起了汝瓷廠。經過上百次實驗和研究,1958年燒制出第一批豆綠釉工藝品,1983年8月汝窯天藍釉經過專家鑑定,1987年4月研製出了古汝瓷並通過國家級鑑定,均達到和超過宋代汝窯水平。近年來,汝瓷之鄉發展汝瓷研究機構和燒制廠家上百家,從業人員近萬人,年產值近2億元。他們生產的汝瓷天青釉天藍釉、豆綠釉及月白釉等品種通過省部級專家鑑定,具備了汝官瓷的獨到特徵,已銷往世界各地,成為普通百姓收藏佳品。許多汝瓷產品還被人民大會堂、故宮博物院等單位收藏。

2001年10月,汝州市成功承辦了中國古陶瓷研究會2001年年會暨汝州市首屆國際汝瓷研討會,100多位陶瓷專家、學者國際友人齊集汝州,對汝瓷的發揚光大給予了高度評價。2002年3月30日,一組四件套的汝瓷郵票順利發行,向世人展示了汝瓷的風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