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後兩小時血糖

餐後兩小時血糖

餐後2小時血糖測定是診斷和發現糖尿病的另一種重要方法。餐後兩小時血糖值能較好地反映飲食及服藥是不是合適,可根據餐後兩小時血糖水平來調整飲食和藥物,這是空腹血糖所不能代替的。餐後兩小時血糖對監測血糖控制情況是非常有用的一個指標,這是因為:測餐後兩小時血糖容易發現可能存在的餐後高血糖水平。餐後兩小時血糖不會影響正常服藥、不會影響正常進餐、也不會影響血糖波動。在糖尿病前期和早期,負責分泌胰島素的胰島β細胞的分泌功能受到輕度損害,然而胰島素的基礎分泌尚能控制空腹狀態下血糖水平,因此還能保持空腹血糖正常。餐後兩小時血糖應在4.4至7.8mmol/L。

基本信息

簡介

兩小時血糖是指從第一口飯吃下去開始,過兩小時測得的血糖值。餐後兩小時血糖對監測血糖控制情況是非常有用的一個指標,這是因為:測餐後兩小時血糖容易發現可能存在的餐後高血糖水平。不少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不高,餐後血糖卻很高,如果只查空腹血糖,往往會耽誤病情。餐後兩小時血糖值能較好地反映飲食及服藥是不是合適,可根據餐後兩小時血糖水平來調整飲食和藥物,這是空腹血糖所不能代替的。餐後兩小時血糖不會影響正常服藥、不會影響正常進餐、也不會影響血糖波動。

體檢中的餐後2小時血糖是指從吃第一口飯開始計時,整2個小時後測血糖。體檢中測量時應按與平時一樣的時間和劑量服藥、注射胰島素和吃飯。

體檢查餐後2小時血糖,反映胰島β細胞儲備功能的重要指標,即進食後食物刺激β細胞分泌胰島素的能力。若功能良好,周圍組織對胰島素敏感,無胰島素抵抗現象,則餐後2小時血糖值應下降到4.6~7.8毫摩爾/升。但若儲備功能雖好,甚至一些糖尿病患者分泌胰島素比正常人還高,卻由於周圍組織對胰島素抵抗,或胰島素抵抗雖不明顯,但胰島β細胞功能已較差,則餐後2小時血糖可明顯升高。

優點

餐後兩小時血糖餐後兩小時血糖

1)首先是容易抓住可能存在的餐後高血糖值。不少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病人空腹血糖不高,而餐後血糖則很高,只查空腹血糖往往會自以為血糖控制良好而耽誤病情。

2)餐後兩小時血糖能較好地反映吃飯及服藥是不是合適,這是空腹血糖所不能代替的。

3)餐後兩個小時血糖不影響正常服藥和打針,也不影響正常進餐,所以不引起血糖波動。

4)值得提醒的是以下兩個問題:

①測定餐後兩小時血糖前必須和平時一樣吃藥或打針,吃飯的質與量也要和平時一樣,否則就不能了解平時血糖控制的情況。

②餐後兩小時血糖應該從進餐第一口開始計算,因為吃第一口時,胃腸道的消化吸收就已經開始,就是三口並作一口吃,胃腸道也得一口一口地消化。有人從進餐中開始計算時間,也有人從吃完飯後開始計算時間,這些方法都不正確,有可能影響測定結果。

檢查

餐後血糖不僅預示著血糖控制的好壞,而且餐後血糖值越高心腦血管疾病發生的機率性越大。 數據顯示,糖友患上心血管病的可能性是普通人的2—4倍。並且,那些患有糖尿病的人死於心血管疾病的危險是非糖尿病人的3倍。大規模臨床研究發現,隨著餐後血糖的增高,總的冠心病發生率和致死性冠心病發生率也逐漸增高。餐後血糖越高,發生心絞痛、心肌梗死和中風的機會就越高。

餐後血糖越高,糖尿病微量蛋白尿和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發生率也越高,因此,餐後高血糖對腎臟和眼睛的傷害也很大;它還會影響到認知功能,降低大腦對信息的處理能力,降低記憶力和注意力;餐後高血糖還可導致情緒的改變,會使人感到精力不足、抑鬱等。

餐後2小時血糖測定是診斷和發現德尿病的另一種重要方法。臨床上有不少病人,空腹血糖不高,但餐後2小時血糖明顯增高,也可診斷為糖尿病。其方法是,早晨空腹時進餐一個2兩重的(約100克)饅頭或進餐75克葡萄糖,然後於餐後2小時抽血測血糖,若血漿血糖大於等於200mg/dL(11.1mmol/L),即使空腹血糖正常,也可診斷為糖尿病。若結果<140mg/dL(7.8mmol/L),可以排除糖尿病。若結果>140mg/dL(7.8mmol/L),尚需進一步做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才能做出診斷。

餐後2小時血糖檢查實際上是一種簡化的葡萄糖耐量試驗。由於這種方法較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抽血次數少,簡單易行,易為患者接受,所以為臨床上用於篩選和發現空腹血糖正常的糖尿病患者的最常用方法。測定餐後2小時血糖有兩方面的意義,一是用於診斷,二是觀察糖耐量的恢復情況,藉以反映胰島的功能狀態。若經過一段時間治療,空腹血糖已恢復正常,而餐後血糖仍高,常提示病人耐糖功能仍不好,胰島紊的分泌尚屬延遲。若空腹血糖正常,餐後血糖也正常,說明病人耐糖功能較好,胰島功能好轉。

典型症狀

1)多尿:每晚尿量達3000~5000毫升,甚至更多。排尿次數也增多,一二個小時就可能小便一次。血糖越高,排出的尿糖越多,尿量也越多。

2)多飲:由於高糖環境造成的細胞內缺水;由於多尿,水分丟失過多,出現煩渴多飲。排尿越多,飲水也越多,形成正比關係。

3)多食:由於大量排糖,細胞處於缺乏能量狀態,因此需要補充,引起食慾增加;又因高血糖刺激胰島素分泌,也使患者易產生飢餓,兩者使患者食慾大增,總有吃不飽的感覺。

4)消瘦:大量脂肪組織分解,以替代能量的缺乏,導致患者體重減少,不典型的或病情較輕的糖尿病患者症狀較不明顯。有的患者空腹血糖正常,但飯後有高血糖及尿糖。這些患者糖代謝紊亂不嚴重,他們沒有明顯的“三多一少”。有的患者葡萄糖腎糖閾較高,雖然有空腹高血糖或明顯的糖尿病性微血管病變,但並不出現尿糖。有的患者雖無典型症狀,但已出現末梢神經病變,大血管的病變等。

這些患者多半不會主動去醫院看病,有的患者雖有症狀,卻被自己忽視,錯誤地認為多飲、多尿是自己的習慣而非疾病;多食被認為是食慾好,是身體健康的標誌;體重下降被解釋為工作太忙等等。這些患者往往在一段時間乃至若干年後,因為視力減退、水腫、蛋白尿、足部潰瘍、牙周炎或尿瀦留到醫院檢查時,才被發現有高血糖,進而確診為糖尿病。這時候,併發症損害自己和周圍的朋友。

正常值範圍

餐後兩小時血糖餐後兩小時血糖

餐後血糖正常值有著一定的範圍,只要是在範圍之內的,都表示健康狀況良好。那么,餐後血糖正常值是多少呢?餐後血糖正常值的判斷,沒有一個時間界限,但是,臨床醫學,一般都拿餐後兩小時血糖含量作為標準,因為這個時候是最具有代表意義的,而且,更加準確。

餐後血糖正常值檢測的方法有很多種,血糖檢查選擇不同的診斷方法,餐後血糖正常值具體的結果也不同,這是因為不同的人體其體質不同。

因此餐後血糖正常值也存在著一定的差異,餐後血糖正常值的差異存在是正常的。

餐後血糖正常值在7.8毫摩爾每升以下,如果餐後兩小時的血糖含量在這個範圍的話,那么基本上可以認為是血糖含量比較正常的,而且是比較理想的狀態。餐後血糖正常值指的就是這個範圍。

餐後血糖值在7.8毫摩爾和11.1毫摩爾每升之間,如果餐後血糖含量在這個範圍的話,被稱為糖耐量異常,或者是血糖偏高,這個時候就要多加注意了,因為這是糖尿病的先兆,不能忽視這個症狀。

餐後血糖值在11.1毫摩爾每升以上,毫無疑問,假如餐後血糖含量在11.1毫摩爾以上的話,那么,就一定是糖尿病患者了。如果要判斷是否糖尿病,那么,這個數值就是判斷糖尿病的最佳範圍了。

餐後血糖正常值是衡量身體健康的重要標準,了解這些對於關注身體健康非常重要,餐後血糖正常值只有在健康標準值之內,才能確定身體的健康狀況。

餐後血糖正常值對於人體健康來說有著重要的意義,由於不同的人體質不同,其具體的血糖值也有差異,因此餐後血糖正常值僅僅是一個範圍,而不是準確的數值。餐後血糖的正常與否,關係到患者的健康與治療,因此餐後血糖正常值要特別引起重視。

以上就是餐後血糖正常值的範圍,總之,餐後血糖正常值最好控制在7.8毫摩爾每升以下,這才是最正常的餐後血糖正常值。請大家警惕糖尿病的危害,重視餐後血糖正常值。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治療

如果空腹血糖超高6.2mmoL/L,餐後兩小時血糖超過7.8mmol/L,這些人要注意了是血糖受損,屬於糖尿病前期。這種情況會有二種結果,如果進行有效干預控制血糖正常值有可能防止發病,如果沒有有效控制則會發生糖尿病。糖尿病前期的治療也要等同於糖尿病的治療。你要採取積極的態度有效的進行控制,採用控制飲食、增加運動、控制體重、經常進行血糖監測、充分了解糖尿病知識。

一、藥物治療:

1、二甲雙胍0.252~3次/日,飯後服,無明顯副作用,尤適宜較肥胖患者;

2、葡萄糖苷酶抑制劑(拜唐苹),無低血糖反應。可與二甲雙胍聯用。

3、餐時血糖調節劑——瑞格列奈(諾和龍、或浮來迪)0.5mg餐前15~30分服,特點:進餐服藥,模仿生理性胰島素分泌,有效控制餐後高血糖避免藥物性低血糖發生。也可與二甲雙胍聯用。

二、非藥物治療:

1、控制飲食:

適當節制飲食,可減輕胰島β細胞負擔,為治療糖尿病病的主要方法。一般每日主食控制在6兩左右,不足部分以蔬菜補充。主食中應增加豆類,副食品也應增加豆製品,以減少糖類攝入。

2、增加運動:除飲食控制外,還要適當運動,促進糖的利用,為治療本病的重要方法。

3、減輕體重:肥胖是引起糖尿病的重要因素,控制體重可有效減輕胰島負擔,有利於糖尿病的恢復。

檢測意義

隨著生活的富裕,衛生宣教,人們對威脅健康的某些疾病關注越來越密切,這其中就包括糖尿病,有一些人對糖尿病有一定認識,經常通其過檢測餐後兩小時血糖來給自己診斷或排除糖尿病,實通過檢測餐後兩小時血糖,僅能發現一部分糖尿病患者。有相當多症狀不明顯的糖尿病前期及早期患者往往因為對之片面的了解會延誤了自己的病情。

在糖尿病前期和早期,負責分泌胰島素的胰島β細胞的分泌功能受到輕度損害,然而胰島素的基礎分泌尚能控制空腹狀態下血糖水平,因此還能保持空腹血糖正常。由於進餐後食物被胃腸道消化吸收,血中葡萄糖含量明顯升高,對胰島素的需求量也相應加大。而此時,那些胰島功能受損或存有缺陷者,胰島素的分泌量不能代償體內的碳水化合物,餐後血糖水平自然就會較正常人明顯偏高。臨床觀察中發現,從空腹血糖正常、餐後血糖異常到空腹、餐後血糖均異常,是大部分糖尿病患者病程由輕及重的發展規律。我們知道正常人空腹血糖一般分布在3.9到6.1mmol/L之間,這其中絕大部分布在4.4至5.6mmol/L。

餐後兩小時血糖應在4.4至7.8mmol/L。世界衛生組織糖尿病診斷標準中規定,當空腹血糖超過7.0mmol/L,不論餐後血糖是否正常,就可診斷為糖尿病;若空腹血糖正常,而餐後兩小時血糖超過11.1mmol/L,也應診斷為糖尿病;若空腹血糖正常,餐後兩小時血糖在7.8至11.1mmol/L之間,則被認為是處於由糖耐量正常向糖尿病發展的糖耐量低減階段,是糖調節受損(IGR)的臨床表現,也即糖尿病前期。糖調節受損(IGR)可分為兩種狀態,即空腹血糖受損(IFG)和糖耐量受損(IGT)。為了提高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的檢出率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分會建議臨床將IFG下限診斷切點從6.1mmol/L降至5.6mmol/L,上限7.0mmol/L不變,。

所以“有些患者被檢測出餐後血糖偏高時,認為這與進食量過多或進食甜食過多等因素有關,不給予足夠重視,不去進一步檢查,這種認識是錯誤的。”其實正常人的內分泌系統對機體內環境的變化相當靈敏,能隨時根據機體內環境的變化,調整胰島素等各種激素的分泌量,以維持身體內環境穩定,保證機體正常運轉。

因而,對於健康人來說,不管吃了什麼、吃得多少,機體總會分泌足夠的胰島素參與糖代謝,以保證血糖水平維持在正常範圍。所以,只要是空腹高於6.1mmol/L或早、中、晚任一餐餐後兩小時血糖高於7.8mmol/L,就應高度警惕,最好及時到正規醫院糖尿病專科就醫,進一步明確診斷。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