飼料酵母

飼料酵母是指用作畜禽飼料的酵母菌體。包括所有用單細胞微生物生產的單細胞蛋白。呈淺黃色或褐色的粉末或顆粒,蛋白質的含量高,維生素豐富。

簡介

用作畜禽飼料的酵母菌體。包括所有用單細胞微生物生產的單細胞蛋白。呈淺黃色或褐色的粉末或顆粒,蛋白質的含量高,維生素豐富。其組成隨原料和菌種而異。各種飼料的名稱常冠以原料名,以表示其特點,如亞硫酸鹽紙漿廢液酵母、糖蜜酵母、乳清酵母、正烷烴酵母、甲醇酵母等。

概況

1910年德國M.德爾布呂克最先用啤酒生產中的酵母泥作為補充飼料,並定名為飼料酵母。1967年,在美國舉行的第一次國際單細胞蛋白會議上,決定所有用單細胞微生物生產的蛋白質統稱為單細胞蛋白。菌種除酵母外,還有細菌、放射菌藻類和絲狀真菌等。1980年,世界單細胞蛋白產量已超過140萬噸。中國在60年代初開始生產飼料酵母,但現在產量仍較少。

原料和菌種

常用的原料有生產酒精和味素的廢水、亞硫酸鹽紙漿廢液、木材和農副產品廢料的水解糖液(見植物原料水解)、糖蜜、 乳清及乳清品加工廢液、甲醇、正烷烴等,它們都含有酵母繁殖時必需的糖類或烴類等碳源和其他一些營養物質。

工業生產用的菌種因原料而異,如在用糖質原料,以及亞硫酸紙漿廢液、酒精和味素廢液作原料時,多用產朊假絲酵母(Candida utilis),又名食用球擬酵母;在以正烷烴作原料中則用熱帶假絲酵母(Candida tropicalis);在甲醇為原料時用多形漢遜氏酵母(Hansenula polym-ORPHA)等。這些單細胞微生物的基本特點是:對營養要求簡單,能充分利用糖類和有機酸,繁殖力強,能在較高濃度的還原物中繁殖,並對還原物的利用率高,耐高溫,對酸環境有抵抗力,蛋白質和維生素的含量高,且無病原和毒性等。

生產過程

液體發酵生產過程包括培養基的製備、酵母繁殖、酵母分離、濃縮和乾燥等工序。酵母繁殖時需要有適宜的培養基(如一定的糖濃度和氮、磷等鹽類)和繁殖條件(如溫度、pH、氧氣)。在一定溫度範圍內,酵母增長速度隨溫度上升而加快(如28℃時比13℃時快一倍)。通常溫度以28~38℃、pH以3.5~5.5為宜。供氧一般用通空氣辦法來解決。通空氣量越大或空氣與發酵液接觸面越大,越有利於發酵,因而發酵的糖濃度就可高些。通常菌體繁殖在連續發酵缸中進行,酵母菌體常用高速離心機分離和濃縮,也可用化學凝聚法濃縮。乾燥常用滾筒式乾燥機或噴霧式乾燥機。

組成和用途

酵母的組成與菌種、培養條件有關。一般含蛋白質40~65%,脂肪1~8%,糖類25~40%,灰分6~9%,其中大約有20種胺基酸。在穀物中含量較少的賴氨酸,色氨酸,在酵母中比較豐富;特別是在添加蛋氨酸時,可利用氨約比大豆高30%。酵母的發熱量相當於牛肉,又由於含有豐富的B族維生素,通常作為蛋白質和維生素的添加飼料。用於飼養水貂魚類,可以收到增強體質、減少疾病、增重快、產蛋和產奶多等良好經濟效果。

產品特點

1.蛋白質利用率高,生長豬對YC蛋白質的表觀消化率為89.3%,蛋雞為91.1%。

2.提高生產性能,能有效地促進生長,提高日增重,飼料報酬和繁殖性能。

3.降低飼料成本,可替代日糧中大部分或全部魚粉,可降低成本40—100元/噸。

4.安全性好,不含沙門氏菌等有害菌,對人、畜禽和魚蝦類無毒、無害、無環境污染和交叉污染。

5.性能穩定,添加在粉料、粒料和預混料中性能均很穩定,流動性好,無靜電吸附,可耐受胃酸和制粒高溫,活菌率高。

配圖

相關連線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