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茶歌誚崔石使君

飲茶歌誚崔石使君

這首五、七言古體茶歌,約作於公元785年(唐德宗貞元元年)。此詩是詩僧皎然同友人崔刺史共品越州茶時即興之作。題中雖冠以“誚”字,微含譏嘲之意,乃為詼諧之言。其意在倡導以茶代酒,探討茗飲藝術境界。皎然在茶詩中,探索品茗意境的鮮明藝術風格,對唐代中後期中國茶文學——詠茶詩歌的創作和發展,產生了潛移默化的積極影響。

基本信息

【名稱】《飲茶歌誚崔石使君》

【年代】中唐

【作者】皎然

【體裁】七言古詩

【出處】《全唐詩》

作品原文

飲茶歌誚崔石使君⑴

越人遺我剡溪茗⑵,採得金芽爨金鼎⑶。

素瓷雪色縹沫香⑷,何似諸仙瓊蕊漿⑸。

一飲滌昏寐,情思爽朗滿天地。

再飲清我神,忽如飛雨灑輕塵。

三飲便得道,何須苦心破煩惱。

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飲酒多自欺。

愁看畢卓瓮間夜⑹,笑向陶潛籬下時。

崔侯啜之意不已,狂歌一曲驚人耳。

孰知茶道全爾真,唯有丹丘得如此⑺。

作品注釋

⑴“誚”字不是貶義,而是帶有詼諧調侃之意。崔石約在貞元(唐德宗年號,公元785—805年)初任湖州刺史,時皎然居湖州妙喜寺。

⑵越:古代紹興。遺:讀wèī,贈送。剡溪:水名,在紹興地區。剡溪茗:唐時名茶。

⑶金芽:鵝黃色的嫩芽。爨(cuàn):此處當燒火講。

⑷“素瓷”句:白瓷碗裡的茶湯,漂著沫餑散發著清香。

⑸“何似”句:如清涼的雨絲從天而降。

⑹畢卓:晉朝人,是個酒徒。一天夜裡,他遁著酒香,跑去偷喝了人家的酒,醉的不省人事,被夥計們捆起放在酒瓮邊。次日掌柜的見捆的是州郡“吏部郎”,哭笑不得,此事被傳為笑談。 

⑺丹丘:即丹丘子,傳說中的神仙。

作者簡介

皎然(生卒年不詳)唐代著名詩僧。俗姓謝,字清晝。為南朝謝靈運第十世孫,湖州長城卞山(今浙江長興)人。皎然是他出家為僧的法號,居吳興(今屬浙江)杼山妙喜寺。他與韋應物劉禹錫李端等均有交往。其詩以山水、宗教為主要題材,清淡自然,多寫幽境。也寫過一些描寫邊塞和戀情的詩。著作有《儒釋交遊傳》及《內典類聚》共四十卷,《號呶子》十卷,今不見傳,另有《杼山集》十卷、《詩式》五卷等傳世。詩論《詩式》在中國古代詩論中有一定的地位。有《皎然集》。事見《唐詩紀事》卷七十三,《唐才子傳》卷四。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