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片

飲片

飲片指的是中藥根據需要,經過炮製處理而形成的供配方用的中藥,或可直接用於中醫臨床的中藥。中藥飲片是中醫藥的精華所在,藥材經過不同的炮製方法,其藥性和功效會改變,是中醫用藥的特點和優勢。飲片炒炭是一項傳統的炮製製藥技術,多數中藥經炒炭後,除了明顯的止血作用外,更是突出或改變了飲片某方面的專一療效。其不足之處為配方時劑量欠準確,用量大且需煎煮,飲片厚大,有效成分煎出率低,包裝簡陋,容易串味,質量影響因素多,本身及環境衛生差,配方工作強度大、速度慢、出錯率高及難以自動化調劑等。

簡介

中文名稱:飲片

英文名稱:prepared drug in pieces;decoction pieces。

定義1:初步加工或經過炮製後達到質量標準,直接用於配方的中藥。

所屬學科:中醫藥學(一級學科);中藥學(二級學科);炮製(三級學科)。

飲片飲片

定義2:藥材根據臨床用藥需要,經過一定的炮製處理而形成的供配方用的中藥。

所屬學科:資源科技(一級學科);天然藥物資源學(二級學科)。

飲片指的是中藥根據需要,加工成成為一定的形狀,便於使用的一種可直接用於中醫臨床的中藥。中藥材經產地加工後,根據藥材的性質和醫療的需要,把藥材切成薄片、厚片、斜片、絲狀、段狀、塊狀等一定的規格,使藥物有效成分易於溶出,並便於進行其他炮製及儲藏和調劑等,這種中藥材稱為“飲片”。中藥飲片是中藥材經過按中醫藥理論、中藥炮製方法,經過加工炮製後的,可直接用於中醫臨床的中藥。

中藥飲片是中醫藥的精華所在,一味中藥經過不同的炮製方法,其藥性和功效會變得不同,“酒制升提,姜制發散,人鹽走腎,醋人肝,米泔水制去燥和中,乳制滋潤助生陰血,蜜炙甘緩,土炮補脾,麩皮製酸,甘草漬曝而降毒”,在不同變化的背後,有著深刻的科學內涵。正是這種巧妙的炮製,達到了改變藥性,減輕毒性,提高療效的目的,使中醫臨床用藥得心應手,辨證論治,對症施藥,療效一般不會太差,所以說飲片炮製是中醫用藥的特點和優勢。

常見飲片

常見的飲片有: 鱉甲、 蒲黃、 半枝蓮、王不留行、青翹、柴胡、五味子、 毛草、黃柏、 豬苓、金銀花、湘蓮、砂仁、草豆蔻、 蒲公英、冬瓜子、天冬、枳實、官桂、土元、丹參、青皮、芥穗、 五倍子、膽南星、元胡、黃芩、白芍、赤芍、升麻、川芎、板蘭根、 玄參、肉蓯蓉、桂皮、紅花、 當歸、黨參、青葙子、檳榔、白鮮皮、 威靈仙、藿香、白朮、麥冬、伊貝、 桔梗、薄荷葉、涼粉草、布渣葉、 虻蟲、苦杏仁、丁香、野菊花、光慈菇、蟬蛻、竹蜂、九香蟲、天麻、 枸杞、銀花、山萸肉、佛手、乾薑、小良姜、乳香、沒藥、沙參、杜仲、茵陳、黃連等。

鑑別要點

地榆飲片地榆飲片

1、經驗鑑別

動物類羚羊角,<藥典)炮製規格為鎊片,尚缺少飲片性狀特徵描述。現代加工方法,改用鋸板鋼刀直接乾刨成極薄片,多捲曲,全體乳白色,半透明,表面光滑。有光澤,紋絲直而呈微波狀,質柔韌,富彈性,不易拉斷。將長條片對著陽光可見一側常具波狀的環脊紋為其鑑別之要點。隔湯燉蒸液汁可聞到羚羊角特有的微腥清香氣。味淡。>

偽品山羊角刨片,呈不規則長方形薄片,多折曲,淡黃白色,略透明,表面具刨痕,一拉易斷。隔湯燉蒸液汁具角腥氣,味淡。又蒙古瞪羚羊角、藏羚羊角、綿羊角等刨片,其色都不透明,不具羚羊角片的特徵,易於區別。

根類防風,呈類圓形的厚片,直徑0.5~2cm,略粗。外皮灰棕色,根頭片有密集環紋及毛狀葉基,又稱“蚯蚓頭”,栓皮完整。切麵皮部淺棕色,木部淺黃色。裂隙黃棕色油點,有放射狀紋理,習稱“紅眼圈”,為鑑別之要點。質軟疏鬆,氣特異(油哈氣),味微甘。

偽品雲防風、陝西水防風、竹節防風、寬萼岩風、狗英子等飲片直徑0.2~1.2cm,較之正品較小,根下處分枝多和切成小片更多。切面色較淺,質硬纖維性,主要無防風“紅眼圈”或不明顯。氣微,味淡及各品種味略甜、或苦、酸、辛涼之差異。

銀柴胡呈類圓形或不規則形厚片,外皮淺黃棕色面發灰,有縱皺紋,可見根頭部莖殘基的密集疣狀芽苞習稱“珍珠盤”。切面粗糙淡黃色,皮薄有粉性,具有空隙。中央稍偏處有黃白相間放射紋理為鑑別要點。習稱“菊花紋”,味微甜。

偽品絲石竹片。可見近根處有凸起的圓形支根痕及外皮細環紋。切面黃白色相間排列2~3圈圓環,味苦而辣;又黃柴胡根,燈心蚤綴根等切面都無“稍偏黃白相間的菊花紋“及氣味各有差異。

山豆根豆科越南槐是《藥典》規定的正品藥材。呈類圓形片或不規則形,直徑O.7~1.5cm。外皮棕褐色,栓皮完整,有縱皺紋及橫斑痕,質堅硬。切面外圈淺棕色,約占1/3,木部淡黃色,中間有一深色環圈,為其鑑別要點.具蠟樣光澤,有豆腥氣,味極苦。

偽品華東木藍根片,外皮灰黃色,有時栓皮呈鱗片狀剝落,質堅實。切面淡黃色,無明顯中間環圈。氣微,味微苦。我國木藍屬80種,部分品種曾作少數地區習慣用品。

果實類木瓜,為“皺皮木瓜”呈半月牙形薄片。果皮紫紅或紅棕色,有不規則的深皺紋之要點。果肉豬肝色。角質樣,細膩無砂粒。內表面凹陷棕黃色。氣微清香,味酸微澀。具形、色、氣、味簡要特徵。

偽品梗楂又稱“光皮木瓜”,呈月牙狀或條狀厚片。果皮光滑不皺,深棕色。果肉厚,粗糙顯顆粒狀,黃棕色。內表面凹陷紅棕色。氣微,味微酸澀,嚼之有砂粒感。其他偽品木瓜的果皮皺紋淺小及味酸都不同。

皮類合歡皮,橫切絲條狀,外皮灰棕至灰褐色。有縱皺裂紋,皮孔散生不排列成行。老皮稍粗糙,木栓層薄,不易剝落,約占皮厚1/4。切面纖維性厚處有裂層。內表面黃白色,平滑。氣微香,味淡微澀,稍刺舌,嚼之有刺喉感之鑑別要點。

偽品山合歡皮切絲,外皮灰褐色至黑褐色,常呈條狀縱裂,皮孔排列成行。老皮粗糙無皮孔,木栓層厚,易剝落(剝落處呈棕色)占皮厚部1/3。切面纖維狀.內表面淡黃白色。氣微弱,味淡不澀,無刺喉感。

木類檀香,為不規則薄片或碎材粗末,片常捲曲,棕黃色,木纖維紋理順直。特有檀香清香氣,味淡,嚼之微有辛辣感。燃燒較快,香氣濃烈,並發出油性嗤嗤聲,燃盡為止;取片加水適量煮沸數分鐘,蒸氣芳香,水澄清透明無色。主以火試特徵為其鑑別要點。

偽品扁柏木片,黃棕色,縱向紋理多彎曲,具香氣,味微苦。燃燒緩慢,香氣微弱,極易熄滅;取片加水適量煮沸數分鐘,蒸氣無顯著芳香味,水色稍混濁。

全草類青蒿,為黃花蒿的莖、葉、花混合段片。表面黃綠或棕黃色。莖具粗縱稜線,質略硬,切面中央有較大的髓,約占梗3/5。葉三回羽狀深裂,裂片長橢圓形,兩面被短毛。頭狀花序球狀,為其鑑別要點。氣香特異,味微苦。

偽品牡蒿,段片表面黃褐色,莖有細縱稜線。木質性。切面中央有小型的髓,約占梗1/5。葉一回掌狀淺裂或不裂,裂片條狀無毛。頭狀花序卵圓形。氣微弱。味微苦。

花類鏇復花,呈扁球或類球形,花序直徑1~1.5cm,總苞片多層復瓦狀排列,灰黃色,外層總苞片與內層總苞片近等長,苞片與花梗表面被白色茸毛。外緣1裂舌狀花黃色,先端3齒裂;中央管狀花密集,先端5齒裂。子房頂端有多數白色冠毛。長5~6mm。花瓣易散落。氣微,味微苦鹹,為其鑑別要點。

偽品線葉鏇復花或稱條葉鏇復花。個較小.花序直徑4~lOmm,總苞片3層,金黃色腺點,外層總苞片遠短於內層總苞片,苞片與花梗表面通常無毛,稀有毛。舌狀花1裂黃色,管狀花長約3.5mm,冠毛白色有時微帶紅色,有20餘枚與管狀花等長。香氣微弱,味苦。服後有噁心嘔吐等反應。

樹脂類血竭,為棕櫚科植物麒麟竭,圓四方式或肉包形,表面暗紅色,附有摩擦的紅粉。破碎面黑紅色,有光澤與細孔,質脆易碎,手捻染指血紅色,為其鑑別要點。氣微,味淡微鹹,咀嚼有砂樣感。取本品末置燒杯中。加沸水半杯,水液不著色為正品;反之,水液呈紅色,並有油樣物浮水面則為偽品。火燃之冒煙嗆鼻,伴有苯甲酸香氣者正品;火燃冒黑色濃煙,有明顯松香味者,則為松香加入紅色染料等物製成偽品。

偽品百合科植物龍血樹脂或稱索科特拉血竭,呈不規則塊狀,表面黑紅色。破碎面平滑有玻璃樣光澤。質脆,手捻染指紫棕色。味微澀。咀嚼有粘牙感。火燃冒濃煙,不嗆鼻,無苯甲酸氣味。

製備方法

白附子飲片白附子飲片

一、自然乾燥

自然乾燥是指把切制好的飲片置日光下曬乾或置陰涼通風處陰乾。《神農本草經》序錄中就有“……陰乾暴乾,采造時月,生熟,土地所出,真偽新陳,並有各法”。曬乾法和陰乾法都不需要特殊設備,如水泥地面、藥匾、蓆子、竹曬墊等均可套用。具有經濟方便、成本低的優點。但本法占地面積較大,易受氣候的影響,飲片亦不太衛生。一般飲片均用曬乾法。對於氣味芳香,含揮發性成分較多、色澤鮮艷和受日光照射易變色、走油等類藥物,不宜曝曬,通常採用陰乾法。一般藥物的飲片乾燥傳統要求保持形、色、氣、味俱全,充分發揮其療效。現將不同性質的藥物及乾燥方法,歸納為八個類型分述如下:

1、粘性類粘性類藥物如天冬、玉竹等含有粘性糖質類藥材,潮片容易發粘,如用小火烘、焙,原汁不斷外滲,會降低質量,故宜用明火烘焙,促使外皮迅速硬結,使內部原汁不向外滲。烘焙時顏色隨著時間演變,過久過乾會使顏色變枯黃,原汁走失,影響質量,故一般烘焙至九成即可。掌握乾燥的程度,只需以手摸之感覺燙不粘手為度。上烘焙籠前攤曬紡霉,旺火操作要注意勤翻,防止焦枯,如有烈日可曬至九成乾即可。

2、芳香類芳香類藥物如荊芥、薄荷、香薷、木香等,保持香味極為重要,因為香味與質量有密切的關係,香味濃就是質量好。為了不使香味走散,切後宜薄攤於陰涼通風乾燥處。如太陽光不太強烈也可曬乾,但不宜烈日曝曬。否則溫度過高會揮發香氣,顏色也隨之變黑。如遇陰雨連綿天氣,藥材快要發霉,也只能用微火烘焙,決不能用猛火高溫乾燥,導致香散色變,降低藥物的效能。

3、粉質類粉質類就是含有澱粉質較多的藥物,如山藥、浙貝母等。這些藥材潮片極易發滑、發粘、發霉、發餿、發臭而變質,必須隨切隨曬,薄攤曬乾。由於其質甚脆,容易破碎,潮片更甚,故在日曬操作中要輕翻防碎。如天氣不好,要用微火烘焙,保持切片不受損失。但火力不宜過大,以免烘至藥物外色焦黃。

4、油質類油質類藥材如當歸、懷牛膝、川芎等,這類藥物極易起油,如烘焙,油質就會溢出表面,色也隨之變黃,火力過旺,更會失油後乾枯影響質量,故意日曬。如遇陰雨不能日曬,也只能用微火烘焙,以防焦黑。

5、色澤類色澤類藥材如桔梗、浙貝母、澤瀉、黃芪等。這類藥材色澤很重要,含水量不宜過多,否則不易乾燥。其白色類的桔梗,浙貝母宜用日曬,越曬越白。黃色類的澤瀉、黃芪,如日曬則會毀色,故宜用小火烘焙,且可保持黃色,增加香味,但不能用旺火,以防焦黃。

二、人工乾燥

人工乾燥是利用一定的乾燥設備,對飲片進行乾燥。本法的優點是,不受氣候影響,比自然乾燥衛生,並能縮短乾燥時間。近年來,全國各地在生產實踐只,設計並製造各種乾燥設備,如直火熱風式、蒸氣式、電熱式、遠紅外線式、微波式,其乾燥能力和效果均有了較大的提高,這些乾燥設備正在推廣和不斷完善。適宜大量生產。

人工乾燥的溫度,應使藥物性質而靈活掌握。一般藥物以不超過80℃為宜。含芳香揮發性充分的藥材以不超過50℃為宜。乾燥後的飲片需放涼後再貯存,否則,餘熱能使飲片回潮,易於發生霉變。但乾燥後的飲片含水量應控制在8%~12%為宜。

1、翻板式乾燥機

工作原理:將切制好的飲片經上料輸送帶送入乾燥室內。室內為若干翻板構成

之簾式輸送帶。共四層,由鏈輪傳動,藥物平鋪於翻板上,自前端傳至末端,即翻於下層,呈四次往復傳動。乾燥飲片沿出料口經振動輸送帶進入立式送料器,上輸入出料漏斗,下承麻袋裝藥。

2、熱風式乾燥機

工作原理:燃燒室內以煤作熱源,熱風從熱風管內輸入室內。由於鼓風機作用,使熱風對流,達到溫度均勻。餘熱從熱風管出口排出。操作時,待乾燥之藥物以篩、匾盛裝,分層置於鐵架中,由軌道送入。飲片乾燥後,停止鼓風,敞開鐵門,將鐵架拉出,收集乾燥飲片。溫度一般在80~120℃,乾燥飲片控制在80℃左右,並應視藥物質地和性質而定。此種乾燥設備,結構簡單,易於安置,適宜大量生產。

3、遠紅外線輻射干燥技術遠紅外輻射干燥技術是七十年代發展起來的一項先進技術。其乾燥原理是:電能轉變為遠紅外線輻射能,被乾燥物體的分子吸收後產生共振,引起分子、原子的振動和轉動,導致物體變熱,將大量水分變成氣態而擴散,最終達到乾燥無菌的目的。其特點是乾燥速度快,藥物質量好,具有較高的殺菌、殺蟲及滅卵能力,節省能源,造價低,便於自動化生產,減輕勞動強度。近年來遠紅外乾燥在原藥、飲片等脫水乾燥及消毒中都有廣泛套用。還可用於中藥粉末及芳香性藥物的乾燥滅菌,並能較好地保留中藥揮髮油。

4、微波乾燥技術微波加熱乾燥是六十年帶迅速發展起來的一項新技術。微波乾燥系指由微波能轉變為熱能使濕物料乾燥的方法。其原理為:中藥及炮製品中的極性水分子和脂肪能不同程度地吸收微波能量,在交流電場中,因電場時間的變化,使極性分子發生鏇轉振動,致使分子間互相摩擦而生熱,從而達到乾燥滅菌的目的。其特點是:具有速度快,時間短,加熱均勻,產品質量好,熱效率高等優點。微波乾燥及不受燃料廢氣污染的影響,且能殺滅微生物及黴菌,具有消毒作用,可以防止發霉和生蟲。適用於中藥原藥材、炮製品及中成藥之水丸、濃縮丸、散劑、小顆粒等的乾燥滅菌。由於微波能深入物料的內部,乾燥時間是常規熱空氣加熱的1/10~1/100。所以對中藥中所含的揮發性物質及芳香性成分損失較少。微波滅菌與被滅菌物的性質及含水量有密切關係,因水能強烈地吸收微波,所以含水量越多,滅菌效果越好。

5、太陽能及熱器乾燥技術太陽能是一種巨大清潔的低密度能源,適用於低溫烘乾。

其特點是:節身能源,減少環境污染,烘乾質量好,避免了塵土和昆蟲傳菌污染及自然乾燥後藥物出現的雜色和陰面發黑的現象,提高了外觀質量。

影響因素

牡蠣飲片牡蠣飲片

一、淨選不嚴影響臨床療效

淨選加工是中藥炮製的第一道工序。由於中藥材源於自然界,因而在採收時往往混雜不少霉爛、變質藥材及泥沙、雜質等異物和非藥部位,而同一藥材因入藥部位不同作用亦異。如麻黃莖發汗平喘,多用於外感風寒表實證,而根則專用於斂汗。但是基層藥材收購網點收購的麻黃莖根混雜,淨選加工環節未進行認真挑選,導致配方的麻黃飲片中夾雜了不少麻黃根,嚴重影響到中醫用麻黃湯或其他方劑解表取汗的臨床療效。類似未經淨選配方的飲片很多:酸棗仁由於未用水漂核皮大量混雜;海藻附著大量的鹽分;骨碎補、狗脊的鱗片、絨毛未去直接配方……這些飲片由於未能嚴格挑選,不能保證臨床療效。

二、切制飲片粗慥影響臨床療效

雞血藤、虎杖、葛根等一些堅硬的滕木類藥材,必須在產地乘鮮加工切制,方能保證切制出合格的飲片,原藥材經加工切製成薄片、小塊、段、絲之後,不僅利於藥房調劑,也利於有效成分的煎出,提高療效。如果飲片的厚度、大小、長短差距太大,煎煮時就會出現先溶、後溶、易溶、難溶等問題,根據擴散定律,物質擴散的量與顆粒的半徑成反比,飲片太厚,煎煮時不易透心,影響有效成分的煎出;切制太薄,則一些富含煎澱粉的藥材在切制、乾燥、貯存時易破碎,煎煮時易糊化,增加湯劑的黏稠度,不利於有效成分的煎出。但是目前配方的粗慥飲片令臨床中醫師無可奈何,除了飲片中混雜的連刀片、敗片及變色走味的油片、發霉片之外,還有在配方中葛根、茯苓、山藥等幾乎以個子藥材的形式出現的,完全變成了葛根塊、茯苓丁、山藥棒。這樣的飲片不能煎至透心,有效成分不能完全煎出,直接影響到臨床治療效果。目前飲片在一定程度上直接決定臨床療效,許多的中藥生產廠家直接從藥販、藥農手中收購這些不合格的飲片,批發到醫院、藥店。

三、炒制飲片及輔料質量影響臨床療效

中藥飲片炒制的目的是為了增強療效,緩和或改變藥物的性能,降低毒性,減少刺激性,矯臭矯味。對於種子、果實類藥物進行炒制,不但使其獲得焦香氣味,還使其果皮爆裂,有利於有效成分的煎出,從而提高臨床療效。某些有毒藥物經炒制後,可降低毒性或緩和藥性,不經炒制的安全性與有效性均不能保證。臨床常用的一些苦寒藥如大黃、黃連等,性本沉降,易傷脾胃,經酒炙後,不僅緩和其苦寒之性,還保持了其清熱解毒、燥濕的療效,還可藉助酒之升提引藥上行,清上焦實熱,擴大了用藥範圍;一些活血祛瘀的藥物如當歸、川芎等,酒炙後可借酒行血脈,而增強其活血祛瘀的功效;而酒炙後的辛溫類藥物,部分芳香性物質被揮發掉,緩和了辛散的作用,改變了其偏燥之特性。

中藥飲片炮製歷經數千年醫藥學家的反覆認識和實踐,探索出了最為適宜的輔料和工藝流程。建國以來,國內專家學者對傳統工藝流程和炮製輔料進行了整理,篩選出了最為合理的炮製方法。除了《藥典》規定之外,全國各省、市、自治區相繼出版了《炮製規範》,但是目前中藥飲片的炮製工藝和輔料卻出現了有法不依的現象,配方的飲片該炒的不炒,該加輔料的不加。藥市出售的炮山甲、炒杜仲、炙甘草、熟地黃只是成為不法藥販摻偽的一種手段而已。處方中“隨方腳註”的炮製品,卻由調劑人員單包交囑病家自行炮製,作為一項傳統製藥技術,將其交與沒有醫藥知識技能的患者自製自服,絕不能簡單的視其為調劑人員的失職,這種行為很明顯是對中醫藥療效和聲譽的抹殺與詆毀,患者自製的焦糊炙甘草,能夠發揮炙甘草應有的功效嗎?藥物炮製過程加入適宜的輔料就是為了減毒增效,同一中藥由於添加了不同的輔料而效用各異,而部分藥房、藥店及個體診所、藥店的炮製輔料質量十分粗劣。炒制工藝亦是日趨簡單化,蜜炙甘草時,選用蜂蜜以“價廉”為標準;醋炙元胡時,把工業醋拌進去。就現狀實際而言,蜜炙甘草與醋制元胡等炮製飲片的質量是否合格即是中醫急診的範例與基礎所在,中醫藥的現代化建設離不開炮製飲片的發掘和提高,但土炒白朮、焦三仙、麩炒枳殼等一些炮製飲片在調劑配方時的“斷檔”狀況卻是十分嚴峻。在某些地區藥房藥店,談及中藥炮製品,談到的只不過是炙甘草、焦三仙之類,而對那些經過炒制後能減毒增效的如蒼耳子、草決明、地榆炭之類的炮製品早已從記憶中抹殺。

四、“炒炭存性”飲片質量影響臨床療效

中藥飲片經炒炭後治療疾病已有數千年的歷史,炒炭的中藥飲片已增至70多種,而且有炒黃、炒枯、炒黑、煙盡等工藝。飲片炒炭是一項傳統的炮製製藥技術,多數中藥經炒炭後,除了明顯的止血作用外,更是突出或改變了飲片某方面的專一療效。藥物制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如止血類藥物地榆、大薊等制炭後,不僅保存其原有的止血功效,還具備了活性炭的吸附性,並可釋放可溶性鈣,使其止血作用更加顯著。此外,某些藥物制炭則可增強其收斂止瀉、止滯的作用,如烏梅炭用於虛寒便痢膿血;苦參炭用於赤白痢下等。可見,中藥飲片炒炭是中醫臨床譴藥組方治療疾病的手段與特色之一。但是飲片炒炭並非將飲片炒至焦化、炭化,而是要求控制在“炒炭存性”的範圍,如:荊芥穗炭是治療婦科疾病較常運用的一味中藥飲片,如果炮製時火候與輔料掌握得當,成品色澤均勻,全部保持在“存性”的範圍,原形辨認清楚(術語稱為“觀花”)。否則飲片全部炭化而混雜於輔料中難以剔出。因此中藥炮製人員必須要掌握“炒炭存性”的技巧與方法炒制炭藥。

不同的飲片,炒炭時要求的色澤在是不同的;飲片質地不同,制炭時採用的火候也不同。一般來說,花、葉、全草類飲片,如荊芥穗、槐米等飲片制炭時,先用文火後用中火;根莖類飲片如地榆、黃芩等飲片先要用中火後用武火。火候應由弱漸強,先弱之目的,使飲片內部受熱均勻;漸強之目的,則使飲片成炭“存性”,故火候的掌握非常關鍵,一開始就使用武火,會導致“皮焦瓤生”,一直用文火,則達不到制炭目的。而搶煙噴、搶鍋涼更要及時準確,這樣才能確保炭藥的質量符合“存性”要求,中醫臨床療效不打“折扣”。

五、煅制中藥“斷檔”影響臨床療效

礦石、貝殼類藥材,如磁石、代赭石、龍骨、牡蠣、紫石英等經煅制後可使其質地酥鬆,易於粉碎和煎出有效成分,提高療效,減少或消除了副作用。如紫石英的主要成分為氟化鈣,不溶於水,煅制後,不僅易於粉碎,還可生成一部分氧化鈣,使水煎液中鈣的含量明顯提高,從而達到增強其鎮靜安神的效果;磁石煅淬後可增強其養血平肝、滋腎益陰的功效。煅制還能改善某些藥物的性能,如石膏煅制後則具有止血收斂的作用,是外科治療的常用藥。但是煅製藥物在臨床處方、使用調劑過程中都“斷檔”不見了。正是由於煅製藥物炮製繁瑣,醫院、藥店不炮製,煅製藥物飲片就這樣悄悄退出了炮製飲片的行列。處方不得已使用的礦石、貝殼類藥材由於生品的有效成分不能完全煎出,這類飲片的臨床效果自然不能有效發揮。

發展現狀

地龍飲片地龍飲片

1、原料方面。由於生態環境日益惡化和過度開發,許多野生中藥材資源已經不能滿足需求,甚至瀕臨滅絕,如野生人參、天麻、三七、冬蟲夏草、虎、豹、麝、熊等。而人工種植的中藥材由於藥農缺乏藥學知識,隨意使用化肥,不進行適時採收及合適的產地加工,出現種質混雜、品種退化,重金屬、農藥殘留超標等質量問題。此外,不適當的引種也使許多藥材不具備地道性,如牛膝和野牛膝、白芷和大活等。

2、加工炮製方面中藥炮製是我國獨有的傳統製藥技術,中藥飲片是中藥材的炮製加工品,其質量好壞直接關係到人民用藥的安全與療效。目前全國飲片切制或炮製規程還沒有完全統一的標準通則可依。如切制的中藥飲片規格片類、絲類、段類及各種用輔料炮製炒制的標準工藝,即使現在已有規定標準也是參差不等,存在較大差異,使飲片在臨床套用的療效受到很大的影響。

3、中藥飲片形式傳統飲片系指目前國家和地方標準中收載的,能直觀鑑別出品種的飲片。其不足之處為配方時劑量欠準確,用量大且需煎煮,飲片厚大,有效成分煎出率低,包裝簡陋,容易串味,質量影響因素多,本身及環境衛生差,配方工作強度大、速度慢、出錯率高及難以自動化調劑等。

4、中藥飲片生產企業中藥飲片產業基礎差,技術改造起步晚,是中藥各產業中最薄弱的環節,整體產業水平還很低,表現在生產企業多,規模小,效益低,技術開發和創新能力弱,生產工藝和設備落後,管理不規範等問題。絕大多數中藥飲片生產企業是作坊式的加工點,生產條件簡陋,生產、質量檢測設備落後,企業的現代經營管理經驗及專業技術人才缺乏,以致藥材的有效成分流失,飲片質量難以保證。

5、中藥飲片包裝包裝是商品儲存、運輸、流通中保證商品質量,使其不受污染的手段。而傳統飲片包裝簡陋,主要為麻袋、草(蒲、席)包、布袋、化纖袋,容易串味,鮮有內包裝、說明及批號,缺乏統一規格。

6、中藥飲片市場近年來,由於缺乏質量監督手段和市場管理不嚴,中藥飲片市場規範程度一直很低,以次充好、以假亂真、價格欺詐現象時有發生,如以“參薯”充“山藥”,以“黨參子”充“車前子”,以“虎刺”充“巴戟天”等。

7、中藥飲片調配方式中藥調配自宋代以來,一直以戥秤逐一稱量調配為主,這種調配作業方式在一定歷史條件下應該說是可行的,是有歷史功績的。但隨著社會的進步,其弊端已逐步顯現出來,如工作人員站立作業,往返頻繁走動,勞動負荷重;藥物散包存放,在群體作業過程中造成空氣污染嚴重,室內“髒、亂、差”的現象較常見,藥劑人員的形象和藥劑工作應有的學術氛圍均受到破壞,使藥劑人員的身心健康長時間受到損害。同時,分劑量不準,藥物混包後難以查對,藥物錯、漏難以發現和糾正,且調配操作和病人候藥時間長,占用人力過多。

8、人力資源方面儘管中藥飲片的傳統優勢在中國,但中國科技隊伍力量薄弱,人才外流嚴重,炮製專業人員更少,甚至面臨後繼乏人的局面。新技術、新方法的引入如生物技術、信息技術等現代高新技術在中藥飲片科技中尚未引起足夠的重視,從業人員不多。

面臨的問題

白及飲片白及飲片

中國中藥飲片的現狀喜憂參半。一方面,中藥飲片產業化發展和中藥炮製學術研究取得了顯著進步;而另一方面,過去積澱下來的大量問題未能解決,已成為扼制中藥發展的五大瓶頸。

藥材來源及採收不規範

由於中國中藥材物種豐富,同一種中藥各地使用的品種不同,或同一品種不同地區名稱相異。即使是屬於同一品種的藥材,由於生長的地區、氣候的差異,同樣導致質量優劣有別。此外,採收時間或加工方法不同,也對原藥材有效成分的含量有影響。

加工工藝和質量標準不統一

雖然國家規定,中藥飲片必須按照國家藥品標準炮製(國家藥品標準沒有規定的,則按省、自治區、直轄市藥監部門制定的規範炮製)。但由於目前各省、市、自治區自訂的地方標準缺乏約束力和權威性,沒有統一的質量標準,導致相同藥材有多種不同的炮製方法,常造成差異甚至相互矛盾,難以實現統一的質量控制。對飲片的內在質量而言,目前還缺少先進的、操作性強的質量檢測方法和控制技術,缺乏量化指標和國內外公認的質量評價標準。到現在為止,中國依然沒有一套完整的中藥飲片標準化體系出台。在實際套用中,絕大部分中藥飲片質量仍以地方標準來控制甚至不按標準操作;另一方面,已有的標準也只是經驗總結,主觀性較強,難以統一和讓人理解。如“麩炒蒼朮炒至深黃色”,對於深黃色的標準每個人的眼光不盡相同,照此標準炮製飲片,會產生一些理化性質的改變,導致飲片質量不統一。

炮製機理不明確

雖然目前也有一部分飲片的炮製機理比較明確,如烏頭、附子、馬錢子等炮製後,其毒性成分發生轉變而消失,或含量降低或異構化;黃芩通過蒸製軟化切片可避免有效成分的損失等。但還有相當一部分飲片的炮製機理不明確,這就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炮製品種在臨床上的使用。例如補益藥物黃精,研究表明,黃精經過酒蒸製之後,可以更好地發揮補益作用,且刺激性下降。據文獻報導,黃精多糖是其補益作用的主要有效成分。但有研究表明,黃精經過酒蒸製後其粗多糖含量下降,很難解釋黃精多糖含量下降為何補益作用還能增強。

信息標準不統一

主要表現在編號上。如有的中藥飲片是根據《中藥材商品目錄》來編號的,而有的則按中藥功能作用編號,有的還是由飲片加工企業自行編號,造成同一品種在不同區域有不同的編號,容易混淆和出錯。此外,信息不完整。如前面所提及的《中藥材商品目錄》中,雖收載了編號、品名、規格和產地,卻沒有標註藥材品種來源,某些地區就以變種或同屬其他植物作正品使用,造成品種混亂。再就是分類不明確。無論是按藥用部位分類的還是按照功能主治分類的,全國都沒有統一標準。

產業化發展滯後

飲片產業是中藥產業中的薄弱環節。縱觀全國,中藥飲片生產企業水平參差不齊,已通過GMP認證的只占少數,大部分企業規模較小、效益低下、技術開發和創新能力薄弱,生產工藝和設備落後,管理也不規範。這種狀況恐怕在短時期內亦難以改變。

有識之士為解決瓶頸問題提出了相應對策。大家比較強調的是務必注重飲片的地道性問題,即強調用於生產飲片的藥材要求有穩定的內含物質群。其次是強調中藥炮製必須以中醫中藥理論為依據,以中西醫結合理論為指導,對傳統的炮製方法進行改革與完善。同時要加強對中藥炮製機理的研究,包括減毒、增效、緩和藥性及產生新藥效原理的研究。通過對炮製機理的揭示,制定出統一規範的最佳炮製工藝。

具體改革措施

鱉甲飲片鱉甲飲片

一、加強建設符合規範的GAP藥材種植、養殖基地中藥材種質資源和優良的選育是保證中藥材生產的基礎條件;規範化中藥材栽培和加工技術是保證中藥材質量的關鍵環節;降低農藥殘毒和重金屬對環境和藥材的污染是保護生態環境和保護中藥安全性的重要條件。而中藥材GAP的目的,是從保證中藥材質量出發,控制影響藥材質量的多種因素,規範藥材生產的多個環節乃至全過程,已達到藥材“安全、有效、產量穩定、可控”的目的。

二、統一標準

制訂全國統一中藥飲片炮製工藝規範及飲片質量標準,可徹底改變一地一法、各地各法現象。

三、現代飲片形式

1、中藥顆粒飲片是將傳統飲片製成一定粒度的顆粒,可根據要求包裝成協定劑量。其優點為劑量準確,減少用藥量,縮短煎出時間,溶出率高,包裝簡潔,可防止串味,便於機械化調劑,大幅度降低配方工作強度,加快速度,減少出錯。

2、中藥配方顆粒是指按照中藥製劑方法,用適當的溶媒,將單味傳統飲片經提取製成濃縮的顆粒劑,折合成常規用量定量包裝,供配方使用。具有劑量準確、用量少、免煎煮、作用迅速、安全衛生、方便攜帶、標準統一、易於自動調劑等優點。

3、加強實施中藥飲片生產企業GMP認證只有在中藥飲片生產企業中有計畫、有步驟地監督實施GMP認證,才能逐步規範中藥飲片生產,才能創造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只有有計畫、有步驟地監督實施GMP認證,才能逐步淘汰設備陳舊、管理鬆散的落後企業,真正使有實力、有抱負的中藥飲片企業做大做強,實現中藥飲片的規模化、標準化生產。只有實施中藥飲片批准文號管理制度,才能提高中藥飲片質量、促進中藥飲片產

四、現代飲片包裝

實行規範化、標準化中藥飲片小包裝,就是在不改變炮製規範、服用方法的前提下,進行中藥飲片的包裝改進。在飲片出廠前,對每一種炮製好的中藥在流水線上進行規範化的沖淋、烘乾、精選、定量紫外照射,再採用電子稱量方式,對中藥飲片進行以“g”為單位的標準包裝,並標明名稱、規格、生產日期、保質期、產地、商標等信息。這種小包裝具有以下3大有利之處:

1、有利於加速中藥調配方式的改革。單劑量分包後,除少數較特殊的藥物外,無需用戥秤調配,操作中可省去稱量、分劑量、包紮等環節,加快速度,提高效率,縮短患者候藥時間,並可減少或避免錯漏;工作室的潔淨度和忙亂狀況也有較大改觀。

2、有利於中藥貯存保管和運輸,可提高並保證中藥飲片質量。中藥飲片經單劑量密封包裝後,可防鼠、防蟲、防潮,不易氧化變質。由於包裝外有批號,方便飲片先進先出,防止庫存時間過長變質。而且粉塵少、乾淨、衛生,使飲片倉庫工作環境有了較大的改善。同時,因包裝規範,也利於運輸和質量監督管理。

3、既能適應辨證施治,隨症加減的需要,又能克服用藥中的某些隨意性,保證用藥安全有效。單劑量分包僅是包裝和調配作業方式的改變,並不影響某些臨床醫生的特殊用藥要求。筆者認為,單劑量成包,可參照法典、教科書的規定,以及根據臨床用藥劑量的一般規律,按3g、5g、6g、10g、15g等多種規格進行分包,不會束縛和影響中醫臨床用藥。

五、加強實行飲片經營GSP制度

實施GSP對於提高藥品經營企業質量管理水平,規範企業藥品經營行為,淨化藥品市場,加強藥品監管,保證藥品質量,保障人體用藥安全,促進醫藥事業的健康發展都有極其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六、現代飲片調配方式

單劑量包裝的中藥顆粒飲片或中藥配方顆粒,可以通過設計飲片存儲櫃,編制電腦程式,將傳統的人工配藥改為計算機控制下的機械手自動化配藥,使中藥調配現代化。藥師將處方的藥味、劑量、劑數等輸入自動調配機,後者即時完成識別、配藥、稱重、計量、包裝動作,大大降低了配方人員的勞動強度,節省人力,提高效率與準確性,還有取藥快捷、藥量精確、缺藥報警、安全性高等特點;對於一些小規模的中藥房,配方人員可採用點數包裝的方式。

七、加速中藥現代化人才培養

1、適應中藥現代化發展需要,有計畫地培養造就一批中藥學術和技術帶頭人、高級生產管理和經營人才、國際貿易人才、法律人才、實用技術人才及複合型人才。

2、積極利用中醫藥專業院校和其他相關專業院校的力量對專業人員進行培訓,同時注重在生產和科研實踐中培養人才。

3、利用合資合作積極培養國內急需的中醫藥現代化專門人才,鼓勵有關人員出國學習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培養國際性人才。

4、加快科技體制改革,建立有利於人才成長、人才流動的運行機制和環境。

總之,傳統中藥飲片和湯劑經過幾千年發展而未被取代,足以證明它的科學性和獨特性。中藥飲片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經過一代人甚至幾代人不懈地努力和探索,其任務的艱巨性可想而知。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一定要堅持“實事求是,穩步發展”的原則,將中藥改革與中醫臨床相結合,以嚴謹的科學態度,利用現代科學技術,不斷進行驗證和比較,才能推動中藥現代化的步伐。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