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蛞蝓蛇

食蛞蝓蛇

食蛞蝓蛇體型較小,頭鈍圓形,眼較大,瞳孔縱置。身體修長而側扁,呈皮帶狀,有光滑且較大的鱗片。體淺棕色,有深咖啡色的斑紋貫穿。南美洲有30多種食蛞蝓蛇,這裡說的是比較常見的一種食蛞蝓蛇:Dipsas indica。

分類

有鱗目---蛇亞目---原蛇下目---游蛇科---食蛞蝓蛇屬

分布範圍

南美洲北部,中部;亞馬遜熱帶雨林。

外形特徵

體長:60—80厘米

各種食蛞蝓蛇白天躲藏在茂密的植物叢中,夜間在雨林中活動捕食,種群數量不多,且行蹤詭秘,因此很難發現他們的蹤跡,對他們的記載資料也很少。這些蛇雖然相貌平平,但對食物非常挑剔,一般蛇類都喜歡的美味如:鼠類,小鳥,蛙類等對食蛞蝓蛇來說沒有任何興趣,正如他們的名字所說的那樣。

生活習性

僅以蝸牛,蛞蝓(鼻涕蟲)等陸生軟體動物為食。沒有毒性。

生長繁殖

繁殖卵生,每次產2—6個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