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衛生監督量化分級管理

食品衛生監督量化分級管理

2002年中國衛生部根據“責任分擔”理念,出台了食品衛生監督量化分級管理制度,意在按照公平、透明、效率的原則,建立的一套有利於保證食品衛生安全的體系。量化分級管理正是強化了企業的責任,它運用危險性評估原則對企業進行分級和信譽度分級,分A、B、C、D四個等級,按等級進行分類監管,並對有關衛生水平情況進行公示。。

簡介

食品衛生等級食品衛生等級

食品衛生監督量化分級管理是根據中國現行衛生法規,對食品生產經營單位衛生安全信譽度進行分級,是食品衛生監督模式的轉變。

2002年中國衛生部根據“責任分擔”理念,出台了食品衛生監督量化分級管理制度,意在按照公平、透明、效率的原則,建立的一套有利於保證食品衛生安全的體系。量化分級管理正是強化了企業的責任,它運用危險性評估原則(確定有關食品的潛在風險,採取有效措施加以預防或把風險減到最低)對企業進行分級和信譽度分級,分A、B、C、D四個等級,按等級進行分類監管,並對有關衛生水平情況進行公示。

背景

隨著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和人民民眾對健康生活需求的不斷提高,食品衛生安全已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問題。由於過去食品衛生監督模式為重發證,輕監督、“拉網式”和被動式,造成了人力和物力很大浪費,也使得經常性衛生監督工作難以做到位。為儘快消除食品衛生安全隱患,也為了與國際接軌,中國衛生部在借鑑國外食品安全監管經驗基礎上,結合中國食品生產經營現狀,於2002年4月在全國推行食品生產經營單位實施量化分級管理制度。

期望通過實施食品量化分級管理,加強對高風險、食品衛生信譽低的食品生產經營單位的監督,增強企業自律意識,提高食品衛生科學監管水平和效能,以達到合理配置衛生人力資源,提高食品衛生整體水平的總目標。

主要內容

(一)按食品生產經營單位的風險性水平和信譽度確定監管重點。

食品衛生等級食品衛生等級

企業風險性水平和信譽度決定食品衛生水平,分級管理充分考慮了企業自身的因素,對達到良好等級的企業實行以自身管理為主的方式,衛生行政部門將集中衛生監督資源,把監管的重點放在存在問題較多的食品生產經營單位。

(二)對監督項目進行量化,加強關鍵環節的重點控制

監督量化是在原有監督項目的基礎上,對監督事項進行量化監督項目做出降級處理的生產經營單位要限期改進,其生產、質量負責人應重新參加崗位的衛生知識培訓。
衛生部要求

2004年對所有學校及托幼園所食堂必須實施食品衛生監督量化分級管理制度;同時要啟動餐飲行業和重點食品,如米、面、飲用水等行業的衛生監督量化分級管理制度。在2006年底前,在所有食品生產經營單位中實施食品衛生監督量化分級管理制度。

實施步驟

食品衛生等級食品衛生等級

食品衛生監督量化分級管理制度根據國際通用的HACCP方法,在食品生產經營企業的許可審查和日常監督中採用危險性評估原則,針對該類行業中各種影響食品安全的因素存在的可能性以及對人體健康的潛在或直接危害性,對每一監督項目進行量化評價,據此對食品生產經營單位進行風險度分級和信譽度分級,把風險較大的和民眾反映較多的食品生產經營單位作為監督重點。

其具體步驟為:

1.衛生許可審查和經常性衛生監督量化評價階段,通過量化得分,分別做出良好、一般和差的結論;

2.食品衛生信譽度評級及監督頻率確定階段。食品衛生信譽度分A、B、C、D四個等級,並按標準確定監督頻率和風險等級。

3.將經確定的企業風險等級結果向社會公開,使消費者享有對企業食品衛生狀況的知情權,達到社會對企業監督的目的。信譽度級別並非固定不變,可根據企業食品衛生狀況調整,食品衛生水平低可降低等級,相反,則可申請提高等級。

食品衛生等級牌

A級:指生產經營單位衛生條件良好,並能保持穩定的良好狀態,發生食品污染食物中毒等的風險性較低;

B級:指生產經營單位衛生條件良好,並能基本維持衛生水準,發生食品污染食物中毒等的風險性為中度;

C級:指生產經營單位衛生條件一般,並能基本維持衛生水準,發生食品污染食物中毒等的風險性為高度;

D級:不具備生產經營的必要條件,發生食品污染食物中毒等的風險性為高度,不能從事食品生產經營。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