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秒

飛秒

飛秒(femtosecond)也叫毫微微秒,簡稱fs,是標衡時間長短的一種計量單位。1飛秒只有1秒的一千萬億分之一,即1e−15秒或0.001皮秒(1皮秒是,1e−12秒)。即使是每秒飛行30萬千米的光速,在一飛秒內,也只能走0.3微米,不到一根頭髮絲的百分之一。可見光的振盪周期為1.30到2.57飛秒。它的出現為人類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全新實驗手段與物理條件,有著十分廣闊的套用前景。

基本信息

簡介

通過對飛秒的研究,除了揭示自然科學的奧妙之外,還促進了新型“飛秒雷射”技術的套用和發展。飛秒雷射是一種周期可以用飛秒計算的超強超短脈衝雷射。它的出現為人類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全新實驗手段與物理條件,有著十分廣闊的套用前景。採用這種超強的短脈衝雷射的飛秒檢測特別可以套用於包括化學鍵斷裂,新鍵形成,質子傳遞和電子轉移,化合物異構化,分子解離,反應中間產物及最終產物的速度、角度和態分布,溶液中的化學反應以及溶劑的作用,分子中的振動和轉動對化學反應的影響等

原理

飛秒雷射器飛秒雷射器

眾所周知,組成物質的分子和原子,每時每刻都在快速地運動,這是微觀物質。

重要的基本屬性。飛秒雷射產生後,人類能夠在原子電子的層面上觀察到它們超快運動的過程並加以利用。在高強度飛秒雷射的作用下,氣態、液態、固態物質會在瞬息間變成電漿。高功率飛秒雷射與電子束碰撞,能夠產生X射線飛秒雷射、射線雷射以及正負電子對。此外,利用飛秒雷射能夠有效地加速電子,使加速器的規模得到上千倍的壓縮。高功率飛秒雷射與物質相互作用,能夠產生足夠數量的中子,實現雷射受控核聚變的快速點火。

套用

飛秒飛秒

高功率飛秒雷射可以將大氣擊穿,從而製造放電通道,實現人工引雷。避免飛機火箭、發電廠因天然雷擊而造成的災難性破壞。飛秒雷射用於切割易碎的聚合物,不致改變其重要的生物化學特性。在汽車製造和重型設備加工中,利用飛秒雷射可以更好地加工直噴發動機噴油嘴的閥座上的噴油孔,減少噴油孔加工時的孔徑畸變,保證腔體內壁的平整度。

由於飛秒雷射具有快速和高解析度特性,它在病變早期診斷、醫學成像和生物活體檢測、外科醫療及超小型衛星的製造上都有其獨特的優點和不可替代的作用。飛秒雷射甚至可用於基因療法,德國科學家用它在老鼠的細胞內進行試驗,現已取得顯著的成果。美國加州一家公司研製的飛秒雷射視力矯正系統,現已完成了2萬次手術,為患者帶來了福音。有的科學家發現,利用超短脈衝雷射能去掉牙的一小塊,而不影響周圍的物質。一種無痛、且可保護周圍健康琺瑯質的超短雷射牙科術,正在人們的期望中出現。

特點

與機械性角膜板層刀相比,飛秒雷射用於LASIK近視手術中製作角膜瓣,其最大的優勢或特長是,它製作精確性非常高的角膜瓣厚度,其精確度(平均波動在:10~15um)是板層刀精確度(平均波動在30~45um)的3倍,而實際發生角膜瓣併發症的機率更是低數萬倍。另外,用飛秒雷射製作角膜瓣時所使用的吸引環的負壓(約35mmHg)明顯低於機械性角膜板層刀製作角膜瓣時的負壓(約65mmHg)。因此,用飛秒雷射來製作角膜瓣,可以大大提高準分子雷射治療近視的手術安全性,尤其對角膜偏薄、角膜曲率變異大、高度近視的病人來說是一大福音。

榮譽

2007年9月21日:卡納維爾角,佛羅里達,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太空總署批准iLASIK(即Intralase)技術用於美國太空人。美國太空總署是在回顧大量軍方診所資料後作出這一決定的,足見用於雷射皮瓣創造的Intralase飛秒雷射和提供更為安全、理想的準分子雷射角膜的造型的完美結合。十多年前被批准用於患者治療,迄今已完成了超過320萬LASIK手術。該手術已成為最為常見的選擇性外科手術。

美國宇航局基於廣泛的軍方臨床數據,AMO’s Advanced CustomVue(波前像差技術)和the Intralase Method(飛秒雷射技術)的聯合,保證了極高的安全性和視力。美國宇航局才批准將其套用於在太空中面臨極端生理考驗的飛行員、有任務負荷的專家。

世界雷射眼科權威人士、國際著名眼科屈光術和角膜病治療專家、美國范德比爾大學一位著名教授曾這樣說道,“從有刀到無刀、從手工到電腦、從解剖學到物理學,是醫學發展的必然趨勢。Intralase‘飛秒雷射’的出現,使人類第一次在眼角膜手術上離開了手術刀,真正實現了‘全程無刀手術’,把雷射治近視推向了一個更精準、更安全、更清晰的新高度。”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