颯沓

颯沓

颯沓(sà tà)紛繁、眾多的樣子。

基本信息

釋義

颯沓颯沓
1、紛繁、眾多的樣子。
文選·劉孝標<廣絕交論>》:“魚貫鳧躍,颯沓鱗萃。”李周翰註:“颯沓鱗萃,言多也。”顧況《朝上清歌》:至陽無湲,其樂多些。旌蓋颯沓,簫鼓和些。王維《燕支行》:麟麟錦帶佩吳鉤,颯沓青驪躍紫騮。
2、盤鏇的樣子。
南朝·宋·鮑照舞鶴賦》:“颯沓矜顧,遷延遲暮。” 唐·李白《上雲樂》詩:“淋漓颯沓,進退成行。” 明·唐順之《從軍行送呂兵曹募兵遼海》:“飛沙颯沓迷亭障,組練繽紛皆北向。”
3、迅疾的樣子。
漢·應瑒《西狩賦》:“按轡清途,颯沓風翔。屬車轇轕,羽騎騰驤。” 清·錢謙益《己卯除夕偕孟陽守歲崇德郁振公吳可黃二先輩俱集》詩:“流光颯沓將過客,世事朦朧欲曙天。”
4、象聲詞。
南朝 齊·謝朓《和劉西曹<望海台>》:“差池遠鴈沒,颯沓群鳧驚。” 明·袁宗道《葛醫序》:“然每寒暑之夜,聞馬蹄颯沓,問之則紫襴客也。”清·徐士俊 《汪十四傳》:“箭聲颯沓來。”
5、群飛的樣子。劉孝孫早發成皋望河》:遠近洲渚出,颯沓鳧雁喧。李嶠《鳧》:颯沓睢陽埃,浮游漢水隈。
6、形容腳步聲多而雜。
7、隊伍雄壯的樣子。

示例

1、唐·李白《俠客行》:“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2、清·曹雪芹高鶚著《紅樓夢》第五十三回:俟賈母拈香下拜,眾人方一齊跪下,將五間大廳,三間抱廈,內外廊檐,階上階下兩丹墀內,花團錦簇,塞的無一些空地。鴉雀無聞,只聽鏗鏘叮噹,金鈴玉佩微微搖曳之聲,並起跪靴履颯沓之響。

辨析

1、不可讀作sà tā 。
2、颯沓,又可寫作拉沓、拉雜、拉颯棲、颯灑。
“拉沓”為象聲詞。《漢詩》卷四《鼓吹曲辭·鐃歌·思悲翁》:“梟子五,梟母六,拉沓高飛莫安宿。”
“拉雜”也是象聲詞。《漢詩》《有所思》:“何用問遺君?雙珠玳瑁簪,用玉紹繚之。聞君有它心,拉雜摧燒之。”
又作“拉颯棲”。《晉詩》卷十八《雜歌謠辭·孝武帝太元末京口謠》:“黃雌雞,莫作雄父啼。
又作“颯灑”。《隋詩》卷三隋煬帝楊廣《舍舟登入示慧日道場玉清玄壇德眾》:“颯灑林花落,逶迤風柳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