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致

風致指美好的容貌和舉止;風味,風趣。但是不同的語義語境也有著不同的意義比如:林下風致——指女子態度嫻雅、舉止大方;別饒風致——別有一番風趣。除此之外還有風度品格、風韻指容顏姿態、形容姿態美好、風味;情趣、輕薄;輕浮等語義。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詞目:風致
拼音:fēngzhì
釋義:美好的容貌和舉止;風味,風趣;美的姿態。
引申詞:林下風致
解釋:指女子態度嫻雅、舉止大方。
出處:《宣和書譜》卷十:“婦人薛濤,成都倡婦也。以詩名當時,雖失身卑下,而有林下風致。”
示例:趙國夫人王氏,端獻王婦,王審琦後,作篆隸有古法,為小詩有。元·夏文彥《圖繪寶鑑》卷三
別饒風致:別有一番風趣。例句:女的往往裹著白地青花的頭巾,雖然赤腳卻穿著短短的夏布裙,軀幹固然不及男的這樣高,但是別有一種健康的美的~。(出自《葉聖陶集》)
近義詞:風味、韻味

詳細解釋

風度品格

《新唐書·崔遠傳》:“子遠,有文而風致整峻,世慕其為,目曰‘飣座梨’,言座所珍也。”宋洪邁《夷堅丙志·費道樞》:“竊慕上客風致,願奉頃刻之歡,可乎?”清張庚《國朝畫征錄·袁樞傳》:“其(袁可立子樞)摹梅華道人所臨巨然《蕭翼賺蘭亭圖》,氣韻沖膽,綽有古趣,今藏同里蔣郎中泰家。所寫折枝花有白陽山人風致。”清龔自珍《題<紅蕙花詩冊>尾》詩序:“今嗣君抱來烏絲闌素冊高尺許,皆將來蕙故也。君之風致可想見矣。”

風韻。指容顏姿態

蒲松齡《聊齋志異·阿纖》:“﹝阿纖﹞年十六七,窈窕秀弱,風致嫣然。”胡也頻《光明在我們的前面》一:“﹝她﹞匆忙地把一隻手撐在桌上,半彎著腰肢,雖然帶點倉皇,卻完全是一種很美觀的、天然的風致。”

形容姿態美好

清李漁《蜃中樓·雙訂》:“果然好個俊雅書生,遠觀那樣風致,近看還不知怎么樣風流。”《紅樓夢》第一百回:“又想起那年唱戲做的嫦娥,飄飄艷艷,何等風致。”朱自清《荷塘月色》:“葉子本是肩並肩密密地挨著,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葉子底下是脈脈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見一些顏色,而葉子卻更見風致了。”

風味;情趣

宋陳師道《後山詩話》:“魯直與方蒙書:‘頃洪甥送令嗣二詩,風致灑落,才思高秀。’”明湯式《集賢賓·友人愛姬為權豪所奪復有跨海征進之行故作此以書其懷》套曲:“他戀著蓬窗下風致佳,舵樓中景物饒。”明謝肇淛《五雜俎·物部三》:“京師有薏酒,用薏苡實釀之,淡而有風致,然不足快酒人之吸也。”楊朔《畫山繡水》:“本來天下山水各有各的特殊風致,桂林山水那種清奇峭拔的神態,自然是絕世少有的。”

指文學作品的風格,韻味

元夏文彥《圖繪寶鑑圖繪寶鑑》卷三:“越國夫人王氏,端獻王婦,王審琦後,作篆隸有古法,為小詩有林下風致。”明楊慎《升庵詩話·劉禹錫詩》:“﹝劉禹錫詩﹞宛有六朝風致,尤可喜也。”清袁賦誠《睢陽尚書袁氏家譜》:“(袁可立)兼以早善筆禮,真、行、草、隸皆有古人風致。”胡適《<中古文學概論>序》:“一方面的慷慨悲壯,一方面的宛轉纏綿,都極盡平民文學的風致。”

輕薄;輕浮

清李漁《憐香伴·女校》:“他出這等風致題目,一定是個老風騷。”清蒲松齡《聊齋志異·竇氏》:“南視女亦風致,遂與諧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