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聞言事

風聞言事謂古時御史等任監察職務的官員可以根據傳聞進諫或彈劾官吏。泛指據傳聞向上檢舉官吏。

基本信息

風聞言事
拼音:
解釋: 1.謂古時御史等任監察職務的官員可以根據傳聞進諫或彈劾官吏。 2.泛指據傳聞向上檢舉官吏。

所謂風聞言事,就是將未經證實的情況或傳言上奏給皇帝,作為考察官吏的參考。風聞言事的做法在明朝較盛,清軍入關後,順治皇帝擔心不負責任的虛情上奏易產生顛倒是非、藉機誣陷的弊端,將其廢止。康熙親政初期,延續了順治帝的做法,禁止風聞言事。但是,由於言路不暢,言官不敢開口,皇帝對官員的了解受到很大限制,為貪官污吏為所欲為提供了條件。這些促使康熙下定決心,重開風聞言事。康熙三十六年,他明確提出:“科道官以風聞題奏,即行察核督撫,賢者留之,不賢者去之。如此,則貪暴斂跡,循良競勸,於民大有裨益。嗣後各督、撫、將軍、提、鎮以下,教官、典吏、千把總以上,官吏賢否,若有關係民生者,許科道官以風聞入奏。”風聞言事,雖然容易產生官員相互攻訐、破壞法制的弊端,但確實有利於疏通言路,集思廣益,及時發現問題,這在貪污腐敗比較嚴重的清初顯得尤其重要。康熙朝一些重大案件的揭露,正是得益於風聞言事。如前文所提到的明珠黨案,就是由山西道御史陳紫芝彈劾湖廣巡撫張芬貪污搜刮而引發,後經御史郭繡再度彈劾得以查處的。
密折專奏,是指大臣可以將了解到的情況寫成奏摺,直接送皇帝閱覽。最初,康熙為能直接了解地方情況,令一些派駐地方的親信家奴如李煦、曹寅等人具折匯報,奏摺內容以地方雨水、糧價等情況為主。後來,為擴大地方輿情的來源,加強對地方官的控制,他又令一些督撫、提鎮等官員密摺奏事,奏摺內容也發生變化,主要匯報地方的政治動態。密折專奏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使康熙能夠及時、充分地掌握地方情況,從一個側面了解地方官的為人處事。密折對官員有一定的監督約束作用,一些官員因害怕被彈劾,開始檢點自己的行為,不敢明目張胆地違法亂紀。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