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愷之洛神賦圖卷 (宋摹)

顧愷之洛神賦圖卷 (宋摹)

(宋摹)《洛神賦圖》卷,晉,顧愷之(宋摹),絹本,設色,縱27.1cm,橫572.8cm。 此圖是根據三國(220--265年)魏人曹植所寫《洛神賦》而創作的故事畫。 此圖不書《洛神賦》文,亦無名款,從畫法、絹、色等方面研究,當為宋人摹本,但畫風仍存六朝遺韻,其原本傳為顧愷之所作。

顧愷之洛神賦圖卷 (宋摹)

顧愷之洛神賦圖卷 (宋摹)顧愷之洛神賦圖卷 (宋摹)
《洛神賦圖》卷,晉,顧愷之(宋摹),絹本,設色,縱27.1cm,橫572.8cm。
此圖是根據三國(220--265年)魏人曹植所寫《洛神賦》而創作的故事畫。畫面開首描繪曹植在洛水河邊與洛水女神瞬間相逢的情景,曹植步履趨前,遠望龍鴻飛舞,一位“肩若削成,腰如約素”、“雲髻峨峨,修眉聯娟”的洛水女神飄飄而來,而又時隱時現,忽往忽來。後段畫洛神駕六龍雲車離去,玉鸞、文魚、鯨鯢等相伴左右,洛神回首張望,依依不捨,一種無奈離析之情顯現畫面。
此圖分段描繪賦的內容,構圖連貫,主要人物隨著賦意,反覆出現。設色濃艷,畫法古拙,山石樹木鉤填無皴,“列植之狀,則若伸臂布指”,所謂“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系初唐以前畫風。引首有清高宗弘曆行書“妙入毫巔”。卷後有元趙孟頫行書《洛神賦》、李衎、虞集、明沈度、吳寬詩跋均偽。又乾隆詩題。鈐“明昌”、“禦府寶繪”、“群玉中秘”、“明昌禦鑒”及清內府乾隆、嘉慶、宣統諸藏印。  
此圖不書《洛神賦》文,亦無名款,從畫法、絹、色等方面研究,當為宋人摹本,但畫風仍存六朝遺韻,其原本傳為顧愷之所作。
《石渠寶笈·初編》、《石渠隨筆》著錄。
撰稿人:許忠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