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國民

見鬼子走遠,他準備回家時,見一個鬼子老遠向他招手,他只好站著不動。 見他背了一支槍,身上還有血,她知道兒子出事了。 於是,在顧國民的領導下成立了抗日小分隊,白天他們分散在老百姓家裡,是百姓的兒子,種地收莊稼。

簡介

顧國民,人稱“顧大頭”,生於1908年,江蘇省海門市市張家鎮(今德勝鎮金鎖村內)人,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開展革命地下活動。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極其艱苦的歲月里,他以斧頭、叉子等作為武器,帶領民兵進行游擊戰,經常出奇制勝,威震敵膽,為人民解放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1950年9月,顧國民作為華東地區民兵英雄代表,出席了全國戰鬥英雄、勞動模範代表大會,受到毛主席、周總理等領導人的親切接見。 顧大頭是外號,小時候他的頭比一般孩子大。1940年是日本鬼子在蘇北通海地區燒、殺、搶,最瘋狂的時期。時值盛夏,這一天早晨起來覺得悶熱,顧國民赤膊、短褲、光足,端了長凳坐在院子裡,不停地用芭蕉扇風,昨夜天熱又有蚊蟲叮咬,一夜未睡好,心裡煩躁。母親又不知去哪裡,那么熱她總不停地勞動。飯已煮好,他不想吃,母親不許他單獨出門。因為日本鬼子經常進村清鄉、掃蕩,他性格倔強,愛抱不平,容易闖禍。他想要求媽媽別管得太緊。正想著,媽媽滿臉是汗提著一大籃甜瓜,他趕緊迎上去把籃接過來,屋裡堆滿了瓜,沒人吃,有些開始腐爛。飯後,媽媽要他把瓜挑到街上去賣,換幾個錢家用。當年,他只有十七歲,長得人高馬大,去街上做買賣還是第一次。他愉快地穿上草鞋,戴上草帽,穿一件對襟小白襯衫,挑著瓜上街去了。街上賣瓜人很少,聽人說,鬼子看見瓜拿了就走不給錢,若要錢,不是被罵就是挨打,有幾個人給鬼子抓到碉堡里沒有出來的。今天,顧國民算幸運,到太陽落山時籃子裡的瓜所剩無幾,小鈔票換了一大堆,他想等全部賣完了,回家和媽媽一起高興高興。此時,街面突然混亂,很多人神色慌張往街角或轉彎地方奔跑,街上出現五六個鬼子兵,端著大槍自東向西而來,顧大頭來不及躲避,還有兩籃瓜,於是只好站在原地不動,鬼子見籃里有瓜,個個動手搶,他想,拿幾個瓜是小事,自認倒霉,只見鬼子們拿著瓜邊吃邊走嘻嘻哈哈,他鬆了一口氣。見鬼子走遠,他準備回家時,見一個鬼子老遠向他招手,他只好站著不動。那鬼子又在籃里翻來翻去,揀不到好的,一腳將瓜籃踢飛,並命令跟他走。跟鬼子走?不是羊入虎口任他們宰割!顧大頭怒火頓生,突然出現反抗念頭,佯裝拾地上的瓜,突然起身將瓜往鬼子頭上砸去,並順勢用拳頭擊倒鬼子,只見鬼子應聲倒地,滿頭滿胸瓜瓤瓜籽狼狽不堪;在對方還沒回過神來,一扁擔重重地向鬼子頭上劈去。他見鬼子還在地上亂滾亂叫,於是拾起鬼子的槍,一刺刀刺向鬼子的喉嚨,當時血從刀口噴出很高,有些濺到他的身上,只見鬼子像泄氣的皮球癱在地上一動不動了,死了。他急忙拿了鬼子的槍,向后街走去,泅過大河,鑽進了大片玉米地。 回到家,媽還沒有睡,在等他回來。見他背了一支槍,身上還有血,她知道兒子出事了。兒子自幼喪父,是母親把他拉扯長大,她知道兒子脾氣倔強,好鬥,故平日裡不輕易放他出門,現在闖禍了,她懊悔不該讓他上街賣瓜。打死日本鬼子事情鬧大了,天一亮,偽鄉長,區長領著鬼子如狼似虎進村,全村人都要遭殃,兒子只有十七歲啊……這時,顧國民反顯得特別冷靜,他說媽不用難過,你看日本鬼子天天出來清鄉、掃蕩,燒了我們多少房屋?有多少人無家可歸?又有多少人死在他們的屠刀之下,我們再不能忍氣吞聲,不把鬼子趕出門,我們永遠不安寧。現在我該走了,我會常來看你。說完提著大槍走出家門。母親要他停一下,為他整理行裝,並給他喝了一碗酒壯膽。
不做亡國奴,組織起來,拿起鋼刀向日本鬼子頭上砍去總比手無寸鐵被鬼子殺死要好。於是,在顧國民的領導下成立了抗日小分隊,白天他們分散在老百姓家裡,是百姓的兒子,種地收莊稼。夜裡捉漢奸,懲辦賣國賊,襲擊日本鬼子。他們聲東擊西,神出鬼沒,又有老百姓掩護,常常出奇制勝。自從幾個無惡不作血債累累的漢奸被處決以後,偽鄉長、區長也老實了許多,有覺悟的敵偽分子主動討好抗日小分隊,提供鬼子行動方向,這樣鬼子下鄉也提心弔膽,清鄉、掃蕩的次數少了,老百姓相對平靜了許多。
從抗日小分隊成立到日本鬼子投降,顧大頭領導的抗日小分隊一直活躍在蘇北廣闊平原上,是老百姓的保護神。從日本鬼子投降到1949年海門解放,國民黨反動派抓壯丁,攤捐款抓人,只要有顧大頭部隊的地方就是人們的解放區。所以,他的名字在南通,海門家喻戶曉、傳奇故事流傳人間很神很廣。
新中國成立以後,他多次上北京,受到毛澤東主席、朱德總司令等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成為南通、海門人民的殊榮。解放以後,他被任命為海門縣水利科科長(相當於現在的水利局長)。當時,他年已四五十歲,身材高大,穿一身黑色中山裝,腰間別一支手槍(傳說從日本鬼子小隊長身上繳獲的),紅色的絲綢飄帶露在外面,常常漫步在冬日晨光的河堤上。他性格豪放,視民工如弟兄,民工們看到他很親切。歲月悠悠,這位民兵英雄顧國民離開我們已經近四十年了,他的音容笑貌永在人們心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