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桂堂

顏桂堂(1833—1909年)又名慎修,諱步蟾,字孝月,號丹崖。 顏桂堂父母早逝,依祖母吳氏德娘(1779—1858年,本縣蕉溪人)撫養教誨成長。 宣統元年(1909年)農曆十月廿八日,顏桂堂病逝,終年76歲。

顏桂堂(1833—1909年)又名慎修,諱步蟾,字孝月,號丹崖。德化縣三班泗濱人。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正月初八日生。陶瓷工藝家、商貿經營家。
顏桂堂父母早逝,依祖母吳氏德娘(1779—1858年,本縣蕉溪人)撫養教誨成長。少年時期曾寄養於姑父、城西世科村儒士、曾任永福(今永泰)縣學訓導郭鳴遠家,隨其就學讀書。他賦性聰穎好學,勤於書史,孜孜不倦。長成後明達義理。後來祖母去世,無法完成學業,於南嶺窯場學習制瓷。他心手靈巧,勤學苦練,尤善琢磨,燒制技藝通曉純熟,稱為當時名師。但藝精人貧,辛苦勞作,一年到頭所得無幾,徒有四壁,30多歲無法成家。因而棄藝從商,與堂兄弟敏修、德修協力經營陶瓷生意,收購南嶺等窯場青花瓷、或白瓷裝飾施彩後運銷福州、泉州等轉銷海內外。經商獲利分潤,積蓄贏餘,將近不惑之年,始娶奎斗陳費三女尾娘(1849--1912年)成家,生兒育女,建業置產,培養稚子應時學業。
顏桂堂與堂兄弟合作陶瓷貿易40餘年,行銷德化瓷器,為德化瓷業發展做出貢獻。他勤謹樂業,生意往來業務龐雜紛繁,費盡勞瘁,無所怨誨。兄弟間敦厚誠摯,純樸無私,贏利分益從未計較異言,和睦無間,到老益加深篤。其昆仲情誼,商貿協作關係堪為世人榜樣,鄰里稱頌。顏桂堂從事陶瓷貿易富裕後,於梅影(即南嶺)建“梅嶺樓”,暇以遣閒自娛,晚對燈花夜讀習字,調節情致,雖從商賈仍不失儒風書香性藻,詩書筆墨情緣到老不倦。
顏桂堂貧寒而遲於成家,年近50始得稚子,倍加疼愛;但不姑息溺愛。他對子侄言傳身教,誨導以嚴。後來侄兒濟時、得時,子應時(字思玉,號輝川,1879一?)均為秀才。他老來精神矍鑠,看到晚輩皆有成就,心懷寬慰,餘暇常以豐富閱歷、親身感受啟導後輩,無不皆可謂當時之“治家格言,處世良箴”。
顏桂堂還熱心公益,曾捐資重建梅影橋(即南嶺橋)石址,使每日數百瓷工往來便利,免於常遭洪水沖毀而步涉之苦,後人感念。
宣統元年(1909年)農曆十月廿八日,顏桂堂病逝,終年76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