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廟

顏廟

顏廟又稱復聖廟,位於山東省曲阜城北門內,陋巷街北首與孔府後花園隔街遙對,是祭祀顏回的祠廟。顏廟始建年代不詳。原建於曲阜城東北三公里的五泉莊附近。元初重建,經十年落成。元大德末,舊廟毀。公元1317年(元延祐四年)遷其至陋巷故址。公元1594年(明萬曆二十二年)修建,奠定現存規模。顏廟已有680年的歷史。200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12月被國家文物局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三孔”的擴展項目,進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曲阜顏廟曲阜顏廟
顏回,字子淵。孔子的弟子。據說顏回是一位賢者,他獨自住在陋巷中,過著極其簡樸的生活,孔子誇他對物質生活的要求很低,“一簞食、一豆飲”就足夠了,對於德行卻有著很高的要求。在《論語》中有不少關於顏回的記載,因而他也成為後世人最為熟悉的孔門弟子之一。
唐太宗貞觀二年(628年)尊顏回為“先師”。唐玄宗時追封為“充國公”。
元代時又加封為“充國復聖公”。至此顏回便被尊稱為“復聖”,顏廟亦被稱為“復聖廟”了。金代時,曲阜顏子廟在魯國故城東北角。元泰定三年因舊廟殘毀,遷於陋巷故址重建,明正德二年大修,奠定了現存規模。
廟占地36畝,東西三路布局,前後五進庭院。現存元、明、清建築25座,金至清碑刻53塊。顏子廟原為顏子故居舊址,有陋巷井、宋代始建的樂亭等。顏廟分五進院落,占地85畝。殿、堂、亭、庫、門坊等有159間。廟內主要有復聖門、歸仁門、仰聖門、陋巷井、樂亭、復聖殿以及碑亭等建築、均始建於元代。

建築布局

曲阜顏廟曲阜顏廟
顏廟占地36畝,東西三路布局,前後五進庭院。現存元、明、清建築25座,金至清碑刻53塊。顏廟現占地23000平方米。廟基南寬北窄。有元、明、清建築24座159間,碑刻53通,古樹500餘株。顏廟三路布局,五進院落。正殿復聖殿供奉顏子塑像,兩廡從禮顏樂名人顏之推、顏師古、顏真卿、顏杲卿等。西路奉祀顏回之父顏路,主殿禮國公殿為元代建築。中路從南到北依次為陋巷坊、優入聖域坊、卓冠賢科坊、復聖廟坊、復聖門、陋巷井亭、歸仁門、明碑亭、仰聖門、樂亭、復聖殿、兩廡、寢殿;東路為克己門、祭器庫、見進門、退思堂、家廟基址;西路有復禮門、杞國公殿、杞國公寢殿。
顏廟內共有碑碣60餘塊。其中有兩塊是元朝所立的“大元敕賜先師充國復聖公新廟碑”和“大元加封顏子父母制詞碑”。兩碑均用古蒙古文與漢文對照刻成,上面記述了當時加封顏回及其父母的情形,這對於研究古文字學有一定的價值。

傳統工藝

顏廟規模為南北五進院落,全廟共有元、明、清建築殿、堂、亭、門、坊等24座68間。由於年久失修,普遍存在屋面漏雨、瓦件殘損、樑柱歪閃、木構件糟朽、台基下沉等現象。為此,曲阜市文物局於2002年6月委託山東省文物科技保護中心編制了《曲阜顏廟復聖殿維修和總體規劃前期工程方案》,該方案於2003年被國家文物局原則通過,成為山東省近30年來規模最大的一項文保工程。2006年4月,曲阜市文物局古建築修繕隊開始進行復聖殿落架大修工程,2009年7月31日,完成修繕項目。
曲阜市文物部門對文物建築的構件、油漆彩畫和文物陳設及古樹名木採取有效覆蓋和包裹措施。施工過程中,施工人員確保新添配的木結構等古建築專用材料符合國家文物古建築的質量標準要求和驗收規範。在施工工藝方面,在現有設計和規範的基礎上,採用傳統工藝做法施工,在保證結構安全的前提下,儘可能使用原始構件,使古建築保持“原汁原味”的風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