額濟納河

額濟納河

額濟納河古稱弱水或姜谷水等。黑河是我國第二大內陸河,發源於青海省祁連山東麓,幹流全長821公里,流域面積14.29萬平方公里(其中幹流水系11.6萬平方公里)。鶯落峽以上為上游,河道長303公里,流域面積1萬平方公里,平均降水量350毫升,植被較好,是黑河流域的產糧區。鶯落峽至正義峽為中游,河長185公里,流域面積2.56萬平方公里,年平均降水量140毫米,以張掖地區為核心的人工灌溉綠洲面積較大,是甘肅省的主要糧食產區。正義峽至額濟納旗的東西居延海為下游,河長333公里,流域面積8.04萬平方公里,年均降水量47毫米,是黑河流域生態保護和治理的重點地區。

名稱

額濟納河

簡介

“額濟納”為党項語“亦集乃”的音轉,意為黑水或黑河。但清末學者何秋濤在為清張穆所著的《蒙
古遊牧記》作注時,曾引徐星伯先生所云,認為“額濟納為蒙古語,意幽隱也“。額濟納河古稱弱水或姜谷水等。
額濟納旗胡楊林額濟納旗胡楊林

黑河是我國第二大內陸河,發源於青海省祁連山東麓,幹流全長821公里,流域面積14.29萬平方公里(其中幹流水系11.6萬平方公里)。鶯落峽以上為上游,河道長303公里,流域面積1萬平方公里,平均降水量350毫升,植被較好,是黑河流域的產糧區。鶯落峽至正義峽為中游,河長185公里,流域面積2.56萬平方公里,年平均降水量140毫米,以張掖地區為核心的人工灌溉綠洲面積較大,是甘肅省的主要糧食產區。正義峽至額濟納旗的東西居延海為下游,河長333公里,流域面積8.04萬平方公里,年均降水量47毫米,是黑河流域生態保護和治理的重點地區。

額濟納河歷史

額濟納河在史籍中多有記載,而今人所編《額濟納旗志》中亦有這樣的記載:”額濟納河在旗境流程250公里,河寬平均在150米左右,正常水位在1.5米左右,平均流量在200—300立方米/秒之間,由南向北在三角綠洲上又分支19條….餘波注入東(蘇泊淖爾)、西(噶順淖爾)居延海和京斯圖湖。 黑河進入額濟納旗流程約270公里。在狼心山分為東、西兩條河,東西河總長分別為179公里和177公里,北流途中,又分為19條支岔,最後流入居延海。東西居延海相距80公里,形成額濟納三角洲。額濟納三角洲歷史上曾經是水草豐美、駝羊成群的綠洲。古時的額濟納河水量豐沛,流域內水草豐美,宜農宜牧,是巴丹吉林沙漠邊緣的一片綠洲,為巴丹吉林沙漠和大戈壁之間的狹長通道,是河西走廊“絲綢之路”去漠北的必經之路,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歷朝歷代統治者多於此設立城塞,以保衛這裡的安全和控制權。漢代曾於此建立居延塞,設立居延都尉守衛額濟納河流域;隋、唐時期,突厥控制這一帶後,於此放牧;宋時期,西夏建立了黑水城,這裡一度成為西夏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蒙古汗國進攻西夏時,多次從這裡進軍;元代於此設於了亦集乃路,並在北元時期(明朝初年)為爭奪這一流域的控制權與明軍多次血戰。一直到20世紀50年代,黑河水四季長流,源源不斷,居延海碧波蕩漾。

誰來拯救額濟納綠洲

20世紀60年代以來,由於上游植被破壞嚴重,雪線上升;中游地區過度墾荒,種糧,大力發展人工綠洲,農業灌溉占用了大量的水資源,擠占了下游生態用水,導致進入額濟納的水量從60年代的每年平均10.5億立方米減少到現在的每年3億立方米左右,下遊河道斷流時間從100天延長到200天,地下水位下降,水質變差,草場退化、沙化。根據衛星影像資料分析,從20世紀80年代,綠洲面積從6900平方公里減少到現在的3328平方公里,天然林大幅度減少,特別是胡楊這一世界珍稀樹種,從20世紀50年代的75萬畝減少到現在的34萬畝。土地沙漠化面積增加了462平方公里,年平均增長23.1平方公里。1961年和1992年西居延海和東居延海先後乾涸,使原本就十分脆弱的額濟納生態環境雪上加霜。

2000年1—4月,我國北方地區連續發生8次沙塵暴天氣,沙塵危及西北、華北、東北乃至華東等地,危害總面積約200萬平方公里。強沙塵暴從何處而起,沙塵源在哪裡?這些問題引起了國家領導的關注。2000年5月12日,由中央電視台攝製的《沙起額濟納》專題片在中央電視台播放。人們對居延地區生態惡化及其對外的影響感到震驚。國務院指示水利部門治理黑河,實施分水方案以拯救居延綠洲。水利部著手實施”97“分水方案,2000年下泄水頭到達額濟納旗。黑河流域歷史上第一次實現跨省區調水成功。2001年,根據國務院的指示精神,水利部在《黑河流域水資源問題及其對策》的基礎上,編制出《黑河流域近期治理工程規劃》,於2001年7月呈報給國務院,同年8月3日,國務院即以國函(2001)86號文批覆了《黑河流域近期治理工程規劃》。2002年4月20日,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在鄭州召開黑河工程項目審查會,根據《黑河流域近期治理工程規劃》,提出了《黑河工程與非工程措施三年實施方案》,得到了水利部的批。

“居延大糧倉”化為烏有

搶救額濟納綠洲,遏止生態環境惡化,更關係到民族團結,社會穩定和國防穩固。2002年7月和9月黑河水量在統一調度和科學管理上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黑河兩次分水,流入額濟納綠洲有3億多立方米水,乾涸10年之久的東居延海流入了4000多萬立方米水,水面已擴展到23.5平方公里,隨著黑河分水工程的實施,上游來水量的增多,乾旱多年的額濟納綠洲得到了有效的灌溉,部分瀕臨死亡的胡楊、怪柳重新煥發出生機,消失多年的甘草、苦豆子和蘆葦等植物又開始復甦,草場植被覆蓋席和植物種類明顯增加。

額濟納綠洲,又稱居延綠洲,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西部阿拉善盟額濟納旗境內,由發源於祁連山中段的黑河(進入內蒙古境內後稱額濟納河)河水澆灌而成,總面積達11.46萬平方公里,比3個台灣省的面積還大些。歷史上,這裡林木茂盛、水草豐美。漢代曾在此駐兵屯墾,開闢了大面積農田,使之一度擁有“居延大糧倉”的美稱。西夏在漢代城廓遺址上建起了著名的黑城,成為古絲綢之路上的交通樞紐。13世紀初,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由甘州城前往元大都拜見忽必烈時途經此地,看到的是“水源充足,松林茂密,野驢和各種野獸經常出沒其間”。直到20世紀40年代,額濟納河末端的居延海(湖)仍有300多平方公里的水面。

1936年夏天,著名記者范長江千里迢迢來到額濟納採訪蒙古王府。他在《憶西蒙》一文中寫道,誰也料想不到,額濟納有這樣多的森林。額濟納河清澈見底,河岸有高大的沙山,有樹木,有深草,駱駝和羊群自然地羼來羼去,看不見人在照料。這裡的梧桐(胡楊)林,完全在原始狀態中,生長的疏密,完全沒有人工支配,道路是沒有開闢的,只是隨著森林裡的人跡和獸跡走。在梧桐稠密的地方,日光透不到地上來,四望都是陰森。森林有些巨藤式的樹枝,穿錯在陰暗的林間,有些像巨蟒……“這是南美亞瑪遜河的上游,這是未開發的非洲剛果腹地。”

然而60多年後的今天,范長江筆下清澈見底的額濟納河已經徹底乾涸,茂密無比的森林正一片片地乾枯死亡。據林業部門的統計數字,僅最近10餘年間,額濟納綠洲就有80萬棵胡楊、江柳等天然樹木因乾旱風沙而消失,5000多萬畝草場沙化,其中75%已變成無法利用的荒灘沙地,一批批祖祖輩輩生活在這裡的農牧民不得不舉家搬遷,淪為“生態難民”。

1993年以來,每年春季由此騰起的被稱為“環境殺手”的沙塵暴,黑鏇風一般席捲河西走廊後,直逼寧夏平原,然後進入華北乃至華東。由於常年乾旱、風沙導致的草場沙化、森林消失、可食性飼草大量減少,使原本林茂糧豐畜旺的千里沃野,如今糧食大幅度減產甚至絕收。額濟納河的乾涸,導致地下水位下降,沿河1500多眼筒井已有1020眼乾枯。11.46萬平方公里土地上的1.5萬居民正面臨著被惡化了的生態環境逼上絕路的危險。

沙塵暴為何從這裡騰起

過去,祁連山脈的冰雪融化之後,經甘肅省境內的黑河,源源不斷地下泄到額濟納河及其末端的居延海(湖),河水甘霖般滋潤著額濟納綠洲,使得這裡生命繁茂。正像史書記載的那樣,酒泉以北金塔、鼎新各縣之後,中有一段荒瘠地,過此直至居延海,南北長三四百里,皆為肥沃地帶,水草豐美,森林暢茂

然而,由於地處上游的甘肅省工農業生產用水量不斷加大,自60年代以來,先後在上游的黑河幹流上建起了鶯落峽、草灘莊等水利樞紐工程及大大小小十幾座水庫、塘壩,甚至近幾年為開發旅遊項目而修建了大型水上公園,使得額濟納河的水源急驟減少。據資料顯示,20世紀40年代,每年下泄到額濟納河的水量為12至13億立方米,到了80年代,減少到不足5億立方米,進入90年代後的第二年,再也沒有一滴水下泄了,隨之而來的是曾有數百萬畝水面的居延海(湖)也徹底乾涸了。

沒有了水源,自然生態圈遭到了破壞,原本降雨量就少的額濟納地區變得異常乾旱,年降雨量不足蒸發量的千分之一。加之西伯利亞氣流的常年勁吹,流沙泛起,額濟納河在短短的幾年間便成了一條沙溝,沿河兩岸的胡楊、紅柳等老齡樹開始枯死,草原逐年沙化成戈壁荒灘,阻擋巴丹吉林沙漠北移的耐乾旱植物梭梭林,也大面積死亡,沙進人退的局面日趨嚴重,一遇西伯利亞強氣流,沙塵隨風而起,“環境殺手”四處狂奔,生命被逼向了死亡的邊緣。

生態問題無界限

拯救額濟納綠洲的呼聲已經引起了國家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

1995年7月,由7個部委的11名專家學者組成的調研組,親臨額濟納考察生態環境問題。調研組沿額濟納河流域進行實地考察,當他們站在已經乾涸並沙化了的居延海(湖)中心時,紛紛感嘆因斷絕水源造成生態環境極度惡化的嚴重後果。之後,調研組又沿額濟納河溯流而上,深入到甘肅省有關地區進行了調研。他們認為,額濟納地區的生態環境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如不採取緊急拯救措施,後果不堪構想。眼下,拯救額濟納地區生態環境最重要的問題是解決水源合理分配,沒有水,一切都是空談。同年11月,經過對調研材料的認真研究,中科院7名院士聯名寫出《關於拯救額濟納綠洲的緊急呼籲》,建議儘快組建黑河—額濟納河流域管理機構,統一管理、合理分配上、中、下游水量,確保每年下泄到額濟納河段水量9.5億立方米。此後,有關專家學者通過對分析沙塵暴的形成與環境關係後認為,源起於額濟納地區的沙塵暴與河水量有直接關係。他們在提出的報告中說,額濟納河年有水量8億立方米是生態保證值,5億立方米為特強沙塵暴預警值。由此可見,只有解決水源問題,才是額濟納綠洲得以延續的保證,才能扼住沙塵暴這個“環境殺手”。然而,一晃又是五六年過去了,由於方方面面的複雜原因,上下游的水源問題至今仍然未能解決。

有識之士早已指出,環境問題是人類共同面對的問題,無國界、地界之分。額濟納綠洲環境遭到破壞,同樣證明了這個道理。今年春季以來,遠至北京甚至濟南等地一次次揚起的沙塵暴,還不能引起我們的高度警惕嗎?

今天,當我們站在西部大開發全局的角度看待這個問題時,應該說更容易統一這樣的認識:實施西部開發,需要上下左右各行各業的通力協作。而額濟納綠洲要再度充滿綠色和生命,需要的也正是這種通

額濟納河的怪樹

生命的較量——額旗額濟納河岸的胡楊
額濟納胡楊林國家森林公園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額濟納旗境內,地外巴丹吉林沙漠,額濟納河兩岸,分布著我國目前最為壯觀的胡楊林,總面積8萬多畝,集沙漠、戈壁、草原湖泊、胡楊林於一體,擁有神奇的自然景觀和獨特的人文景觀。每年秋月,當第一場秋霜,大片的胡楊樹葉由綠變黃,一眼望去,陽光下金色的樹葉襯著湛藍的天空於風中婆娑起舞,那強烈的反差,鮮明的影調,亮麗的色彩,足以令任何語言文字顯得蒼白無力。

胡楊胡楊

相關信息

額濟納河是內蒙古自治區西部阿拉善高原荒漠區內流河,古稱弱水、張掖河、羌谷水、黑水。“額濟納”為西夏語,意思是黑水,元代則翻譯為“亦集乃”。但清末學者何秋濤在為清張穆所著的《蒙古遊牧記》作注時,曾引徐星伯先生所云,認為“額濟納為蒙古語,意幽隱也“。額濟納河發源於青海省祁連山山麓,由祁連山積雪融水匯集成河,又有雨水和泉水作為補充,河長約250公里,呈南北流向,彎曲度小。上游有黑河和臨水在鼎新匯合後向北流入內蒙古境內後稱之為額濟納河,向北流至狼心山分為東河(又名納林高勒)和西河(又名穆林高勒),最後注入東居延澤(又名索果諾爾)和西居延澤(嘎順諾爾)。東河下游有昂茨河、古爾本汗立河、哈拉素海河、達西敖包河、納林河等5條支流。西側有穆林高勒、賽汗高勒、烏蘭艾立格高勒、克列圖高勒和巴嘎高勒等5條支流,以多口形式匯入居延海
古時的額濟納河水量豐沛,流域內水草豐美,宜農宜牧,是巴丹吉林沙漠邊緣的一片綠洲,為巴丹吉林沙漠和大戈壁之間的狹長通道,是河西走廊“絲綢之路”去漠北的必經之路,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歷朝歷代統治者多於此設立城塞,以保衛這裡的安全和控制權。漢代曾於此建立居延塞,設立居延都尉守衛額濟納河流域;隋、唐時期,突厥控制這一帶後,於此放牧;宋朝時期,西夏建立了黑水城,這裡一度成為西夏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蒙古汗國進攻西夏時,多次從這裡進軍;元代於此設於了亦集乃路,並在北元時期(明朝初年)為爭奪這一流域的控制權與明軍多次血戰。

內流區河流

內流河多分布在降水稀少的半乾旱和乾旱地區,發育在封閉的山間高原、盆地和低地內,支流少而短小,絕大多數河流單獨流入盆地,缺乏統一的大水系,水量少,多數為季節性的間歇河。溫馨提示:“郭勒”是河流的意思,大家在創建詞條時XX郭勒搜不到的話可用河代替一下,如:高力罕郭勒搜不到資料時試找高力罕河,但切記仔細辨別郭勒與河是否講述的是同一事件。

布哈河
塔里木河
格爾木河
疏勒河
烏倫古河
石羊河
霍林河
孔雀河
額濟納河
金川河
布爾根河
瑪納斯河
烏魯木齊河
艾不蓋河
玉龍喀什河
克里雅河
尼雅河
車爾臣河
錫林河
崑崙河
塔塔棱河
沙柳河
和田河
巴音河
卡拉蘇河
塔布河
黨河
不凍河
若羌河
米蘭河
開都河
精河
測曲
柴達木河
開墾河
木壘河
察漢烏蘇河
蓋孜河
葉爾羌河
塔什庫爾乾河
提孜那甫河
阿克蘇河
烏拉蓋河
喀拉喀什河
跑牛河
天水河
庫山河
哈爾蓋河
沙珠玉河
魚卡河
踏實河
白楊河
摩林河
坤都冷河
莫昌藏布
昂曲
頭屯河
桑曲
江愛藏布
恰克馬克河
渭乾河
鐵木里克河

等馬河
伊吾河
香日德河
克孜河
博爾塔拉河
巴格毛德廟高勒
邁馬烏蘇郭勒
莫木河
敦德呼舒岡乾河
特布烏拉河
泉玉林
弓壩河
呼賚岡河
烏蘭道希渾迪
太西河
角也勒軟高勒
石油河
討賴河
洪水壩河
梨園河
山丹河
馬營河
童子壩河
洪水河
大渚馬河
敖侖套海河
布爾嘎斯高勒
西大河
東大河
彥吉嘎郭勒
西營河
金塔河
雜木河
黃羊河
大靖河
高力罕郭勒
巴拉格爾郭勒
浩勒圖郭勒
巴章隴波
曾松河
新郭勒
  • 大哈勒騰河
    東台吉乃爾河
    那仁郭勒河
    額爾滾賽埃圖河
    吉林郭勒
    巴嘎吉林郭勒
    敖優廷郭勒
    寶楞高勒
    諾木洪河
    哈沙圖高勒
    巴彥郭勒
    約格柔曲
    馬尼聽郭勒
    阿塔爾高勒
    吉拉嘎渾迪
    都蘭河
    素棱郭勒河
    托拉海河
    大灶火河
    小灶火河
    烏圖美仁河
  • 裕爾河
    艾熱蓋河
    哈吉爾河
    希格爾曲
    夏日格曲
    峻河
    夏日哈河
    吉爾門河
    泉吉河
    浩來郭勒
    塔日彥渾迪
    伊和高勒
    哈沙圖郭勒
    青格里河
    基什克奈青格里河
    查乾郭勒河
    和布克賽爾河
    朝勒更高勒
    達布爾特河
    柳樹溝河
    恰勒蓋河
    蘇吾爾河
    奎屯河
    四棵樹 河
    包力德音高勒
    庫蘇木且克河
    大河沿子河
    烏爾塔克薩雷
    阿木烏蓉渾迪
    高格斯台高勒
    八音溝河
    金溝河
    紅霓溝
    塔西河
    呼圖壁河
    三屯河
    努格斯高勒
    哈拉巴郭勒
    阿拉溝
    西大龍口河
    東大龍口河
    布爾嘎斯特郭勒
    義合村河
    煤窯溝
    大河沿河
    柯柯亞爾河
    二唐溝
    頭道溝
    故鄉河
    巴彥布拉格郭勒
    德爾嘎郭勒
    喀什噶爾河
    上胡爾登郭勒
    賽音呼都格高勒
    喀拉庫里河
    卡浪溝呂克河
    包爾罕廷郭勒
    橫格勒渾迪
    長勝灣河
    克勒克河
    叮計河
    烏日古布力格河
    托什乾河
    昆馬力克河
    好來渾迪
    章古音高勒
    潤津河
    烏日圖溝
    木扎提河
    卡木斯浪河
    台勒外丘克河
    馬蘇特郭勒
    黑孜河
    烏蘭陶勒蓋高勒
    艾格孜牙河
    布古孜河
    烏魯克河
    皮山河
    桑株河
    杜瓦河
    策勒河
    烏蘭烏蘇渾迪
    塔爾洪河
    開令河
    扎爾格楞圖河
    那林河
    庫車河
    迪那河
    烏蘭額熱格河
    大尤勒都斯河
    小尤勒都斯河
    山恨土海河
    阿爾沙土溝
    黃水溝
  • 烏拉斯台河
    茶汗通古河
    昂翁藏布
    甲布藏布
    祝地藏布
    江宕藏布
    布多藏布
    索雅藏布江
    獨曲
    雄曲藏布
    達果藏布
    古爾班烏蘭好來河
    達日阿藏布
    扎嘎藏布
    巴汝藏布
    永竹藏布
    卡挖藏布
    布曲藏布
    昌吉高勒
    包爾呼順高勒
    巴音呼熱音高勒
    羅可曲
    賈個熱不嘎
    帕古朱藏布
    冬隆藏布
    重昌藏布
    阿布日和音高勒
    薩嘎爾藏布
    托納木藏布
    赤布張湖
  •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