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都城南郊

《題都城南郊》,即唐朝詩人崔護的七言絕句《題都城南莊》。此詩主要寫了一段美麗的邂逅,其愛情故事成為千古佳話,本詩也因此廣為流傳。

作品原文

題都城南郊

唐 崔護

去年今日此門中,

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

桃花依舊笑春風。

創作背景

博陵崔護,資質甚美,而孤潔寡合,舉進士第。清明日,獨游都城南,得居人莊。一畝之宮,花木叢草,寂若無人。扣門久之,有女子自門隙窺之,問曰:“誰耶?”護以姓字對,曰:“尋春獨行,酒渴求飲。”女入,以杯水至。開門,設床命坐。獨倚小桃斜柯佇立,而意屬殊厚,妖姿媚態,綽有餘妍。崔以言挑之,不對,彼此目注者久之。崔辭去,送至門,如不勝情而入。崔亦睠盻而歸,爾後絕不復至。及來歲清明日,忽思之,情不可抑,逕往尋之。門院如故,而已扃鎖之。崔因題詩於左扉曰:“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後數日,偶至都城南,復往尋之。聞其中有哭聲,扣門問之。有老父出曰:“君非崔護耶?”曰:“是也。”又哭曰:“君殺吾女!”崔驚怛,莫知所答。父曰:“吾女笄年知書,未適人。自去年已來,常恍惚若有所失。比日與之出,及歸,見在左扉有字。讀之,入門而病,遂絕食數日而死。吾老矣,惟此一女,所以不嫁者,將求君子,以托吾身。今不幸而殞,得非君殺之耶?”又持崔大哭。崔亦感慟,請入哭之,尚儼然在床。崔舉其首枕其股,哭而祝曰:“某在斯!”須臾開目。半日復活,老父大喜,遂以女歸之。(出自唐朝 孟棨《 本事詩·情感》)

作者簡介

崔護(?-831)字殷功,博陵(今河北定縣)人。貞元十二年(796)登第(進士及第)。大和三年(829)為京兆尹,同年為御史大夫、嶺南節度使。終嶺南節度使。其詩詩風精練婉麗,語極清新。《全唐詩》存詩六首,皆是佳作,尤以《題都城南郊》流傳最廣。另一首《五月水邊柳》一詩寫柳,運用了比喻、擬人等多種修辭手法,從各個角度描摹垂柳的萬千風情,寫得盡態極妍,惟妙惟肖。各詩作中的“似醉煙景凝,如愁月露泫。 絲長魚誤恐,枝弱禽驚踐”、“物象纖無隱,禽情只自迷”、“湖光迷翡翠,草色醉蜻蜓。 鳥弄桐花日,魚翻穀雨萍”等都是極難得的對句,充分顯示了殷功爐火純青、完美無缺的藝術造詣。

作品評析

《題都城南郊》作為著名愛情故事中的詩作,膾炙人口,流傳之廣,盡人皆知。其詩明白如話,也可以說有目共賞。該詩以”人面桃花,物是人非”這樣一個看似簡單的人生經歷道出了千萬人都似曾有過的共同生活體驗,為詩人贏得了不朽的詩名。

作為唐宋兩代的愛情詩詞,本詩與宋代歐陽修的《生查子》有異曲同工之妙,兩個作品都採用了對比的手法,也都表達了極為相似的物是人非的感慨。崔詩用“人面”“桃花”作為線索貫串,通過“去年”尋春艷遇和今日重尋不遇,雖同時同地同景但人不同的對比,把詩人因此而生的惆悵,曲折盡致地表達出來了。歐陽修詞上片說去年,下片說今年,元夜、花、柳、燈、月都依舊,就是“不見去年人”,繼而用“淚滿春衫袖”將物是人非,舊情難續的感傷表現得非常的充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