頹陽老人疑無路

頹陽老人疑無路

成功是理想的實現,成功是目標的終點。 自己的文化水平很淺,淺如碟中水。 我寫的《童年記》里每件事都是真實的,不是風花雪月虛構的。

書籍簡介

書名:頹陽老人疑無路
作者:濟癲
出書機構:北京時代弄潮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網路推廣:個人出書網老人出書網
媒體支持:時代文化出版社
合作宣傳:時代教育出版社、時代文獻出版社、時代作家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1年6月
版次:1版
開本:850×11681/32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

作者簡介

濟癲,本名楊志祥,男,1939年生。遼寧大窪縣人。文學作品於1990年在《遼河石油報》、《油海潮》和四川的《耕耘者》雜誌上正式發表;《追求》、《致友人》等詩篇被選入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的《詩之新葉集》、《詩壇新人詩選》中。1991年參加《人生諮詢》雜誌社在北京舉辦的全國詩人創作學習筆會。《那誘人黑亮的原油》獲中國大自然詩歌大獎賽三等獎。《井場旁邊的一朵小花》獲當代文學大獎賽三等獎。其名被《中國當代文藝家辭典》錄取。

本書序文

成功是理想的實現,成功是目標的終點。人生陸離各自有志。要想實現理想,到達目標的終點,個人體會是:刻苦的學習,鍥而不捨的追求自己不懂的事物。本著名人所說去做,“業精於勤荒於嬉”,“無恆而不立”。只有這樣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目標。
我是位退休歸巢的老人,終日悠悠無事,又不願坐等身軀化清風變泥土。我在想,人活著只要大腦不失靈,就得往前走、就得追求,直到蓋棺而已。
世上最寶貴的就是光陰,時間對於我來說更是貴中之貴。現在我已桑榆晚景處於夕陽,都說夕陽無限好,孰知倏而就黃昏。日月之光照我不長,在有限的光陰中與時間搏鬥做好自己願做的事,這是我的願望。
名人有誨:
光陰難駐跡如客,
百年俯仰轉眼中。
人生在世需自強,
莫負光陰千金貴。
自己的文化水平很淺,淺如碟中水。我寫的所謂文章里錯點頻頻,誠望讀者們予以文化上的幫助,多多點錯。
我寫的《童年記》里每件事都是真實的,不是風花雪月虛構的。為了讀起來順口、有趣,運用文學寫法,進行烘雲托月加以渲染。
一個人要老有所求、老有所趣、老有所得。不做行屍走肉,不坐等身軀化清風變泥土。為了實現理想,要有“赴東海而死”的精神。

書籍目錄

紀祖篇 1
懷兄篇 13
童年篇 47
寫作篇 153
後語 287

原文摘錄

…………
每天我和夥伴們玩時這個時間好過,就是到中午吃飯的時候困難大了。夥伴們到家都能吃上飯,可是我上哪裡去吃飯呀?有時去靠別人家的門框,東家看見可憐給一碗,西家惻隱舍一頓,吃著百家飯。本族伯母家我吃的多一些。我一生中有件難忘事牢記心中,就是“借火炊食”。有一天中午,玩的夥伴們都回家吃飯去了,我怎么辦,還去靠別人家的門框,自己也感到羞色,於是回到家裡,除了兩間空蕩蕩的房子就自己一人。炕上放著一張三拼板——爺爺留下的飯桌子,本來是醬黃色的,母親離世後沒有刷洗過變成黑色,上面相對扣著兩個飯碗,旁邊各放一雙筷子,其中一雙還有一隻假的,一個快要見底的鹽水碗,飯桌上再沒有什麼。
飯桌下面放著一個用線麻繩鋦有三道紋的泥飯盒,裡面放著一個木頭飯勺子,飯盆里光溜溜的一個飯粒也沒有,真是家窮如洗。有人說他家窮得老鼠都搬家了,我家窮得連蒼蠅都沒有,我餓了肚子裡需要充飢,可是屋子裡什麼也沒有,心裡想還去靠他人的門框。心裡在想眼睛在轉,一抬頭看見房樑上掛個“葫蘆頭”,裡面裝有高粱糠,可是自己夠不著,站在窗台上也夠不著。瞬間想出個辦法,下炕到鍋台旯旮把燒火棍拿來站在窗台上用棍子往下捅,一下兩下捅了好幾下,葫蘆頭砰的一聲落在炕上,葫蘆頭掉下來了。可是,也出事了,把葫蘆頭摔成兩半,糠也灑了半炕,心裡害怕父親回來準得罵我,不管怎樣還得先吃飯。於是我把糠收到飯盆里,倒進水拌成泥球狀炒糠疙瘩。糠攪拌好想引火時,沒有火柴這怎么辦,自己一想有了,懷裡抱著一大把柴草到隔壁家去借火。從隔壁家灶坑裡把柴草引著往家中跑,邊跑邊往火把里續柴草,跑到家灶坑口懷中的柴草也沒有了。
勉強把灶坑裡柴草引著鍋燒熱,把拌好的泥球狀的糠疙瘩倒進鍋里,用鏟刀來回翻轉,自己身材小夠不著鍋底,就爬上鍋台用鏟刀翻糠疙瘩。火把鍋燒得很熱,烤得我滿頭大汗,鏟刀很短還沒有把,一不小心手碰著很熱的鐵鍋,突然身體一哆嗦打了個趔趄,頭扎向鍋里,腿一伸從鍋台掉到鍋台下,要是掉進鍋里不烙死也得烙成殘疾。我保住安全了。可是從鍋台上一伸腿把帶有三個鋦子的泥飯盆從鍋台上蹬到地上又摔成三半,這時灶坑裡的火著到灶坑外面了,鍋里的糠疙瘩也冒煙了。這時我的大腦還沒蒙,首先要滅火,不然灶坑裡漫延出來的火馬上就和屋裡柴草堆連在一起,那樣就闖出大禍了。我很快地用腳把火踏滅,再回頭看看鍋里的糠疙瘩冒起藍煙,想把糠疙瘩從鍋里弄出來可是沒有盆,破泥盆已經摔碎了。此時鍋底的火滅了,鍋里的藍煙也慢慢地消失掉。沒飯盆就把著鍋吃,從屋裡取出筷子趴在鍋台上吃半煳半生的糠疙瘩。前人說得對,“飢不擇食慌不擇路”,雖說是糠疙瘩自己吃得很香,因為我是“空腸飢肚”。
正在這時父親回來了,進屋一看這樣場面父親發火了,當時罵我一句,順手打我一個耳咣子,我哭了。父親見我哭了嘆了一口氣,態度溫和地說:“別哭了,你吃吧!”可能父親的心裡後悔打我一下。這場借火炊食的事就是這樣的,這件事發生在一九四五年秋季,那年我七歲,第一次登台造飯,從此父親不在家時我也能炊煙繚繞自做自食。
…………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