頤和園四大部洲

頤和園四大部洲

頤和園四大部洲是根據古印度哲學觀念進行建造的。它是頤和園萬壽山後山中部的一組漢藏建築群,占地2萬平方米。四大部洲和八小部洲排列在象徵世界中心彌勒山的香岩宗印之閣的周圍四方向。在閣的東南、西南、東北、西北建設有代表佛經“四智”的紅、白、黑、綠四座喇嘛塔。四大部洲與承德避暑山莊外八廟之一:普寧寺的四大部洲用了同一圖紙,因此一模一樣。

基本信息

簡介

頤和園四大部洲頤和園四大部洲

頤和園四大部洲建築群位於萬壽山後山中部,是一組龐大的藏式宗教建築群。始建於乾隆二十三年,1860年遭到英法聯軍焚毀。光緒十四年復建香岩宗印之閣與南山門,1980年修繕了四大部洲、八小部洲和4座梵塔,形成現代的格局。2010年10月17日,四大部洲建築群進行30年來首次大修。2012年4月,頤和園四大部洲景區歷經18個月的封閉修繕,基本完整恢復了光緒時期的歷史風貌,將於5月1日正式向遊客免費開放。

建築布局

頤和園四大部洲頤和園四大部洲

頤和園四大部洲是按照從下至上排列有序的建築群體,占地2萬平方米,因山順勢,就地起閣。以香岩宗印之閣為中心,包括四大部洲、八小部洲、日月台等19座古建築。前有須彌靈境(現改為平台),兩側有3米高的經幢,後有寺廟群主體建築香岩宗印之閣。在它四周有象徵佛教世界的四大部洲-東勝神洲、西牛賀洲、南贍部洲、北俱盧洲。還有用不同形式的塔台修建成的八小部洲。在閣的東南、西南、東北、西北還有代表佛經“四智”的紅、白、黑、綠四座喇嘛塔。有人說這四座塔構成世界上的地、火、水、風四種成素。也有人說象徵四大天王。塔上有十三層環狀“相輪”,表示佛經“十三天”。塔型別致,造型端莊美觀。四大部洲和八小部洲中間有兩個凹凸不平的台殿,一個代表月台,一個代表日台,象徵著日月環繞佛身。

景點介紹

頤和園四大部洲頤和園四大部洲
頤和園的四大部洲與承德普寧寺同始建於乾隆年間,都是仿西藏當澤的桑耶寺的建築形式,唯一不同的是由於頤和園的四大部洲建在萬壽山的後山,雖然山頂為南向,山腳為北向,但仍然將北俱盧洲建在了最高處,並以此定為“北向”坐標,並依照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定律建造四大部洲,這樣一來頤和園的四大部洲就與桑耶寺以及普寧寺的四大部洲的方位正好相反了。
重修的四大部洲的確氣勢恢宏,大面積的紅色配上白色,再加之不同於內地的建築樣式,這裡處處充滿濃郁的藏式風格,可中間的大殿卻是漢式的飛檐歇山,黃色的琉璃瓦和脊獸,這種漢藏混合的建築形式獨具特色,也是體現了當時乾隆帝一統天下且重視民族團結的寬廣胸懷。這種混合的建築風格在這裡得到了成分的體現,有的建築下面是藏式的紅白牆體,而頂上卻是歇山起脊的漢式樣式;還有一條過道,一側的牆面是藏式的紅色加上窄下寬的裝飾窗,另一側的牆頭兒上則是黃色的琉璃瓦;四座寶塔也都是藏式的,可塔基的圍牆卻是琉璃瓦鋪就。整個四大部洲在萬壽山北坡高低錯落有致,中間由假山和石階相連,紅色、白色的牆面與金黃色的琉璃瓦在晨曦中分外醒目,點綴著萬壽山北坡,使這座皇家園林更顯高貴和典雅。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