頡劉家村

不管是通村公路還是農用公路的貫通,都使得村民由此告別了步行、肩扛擔挑的時代。 在經濟水平提高的同時,村民對生活自動化和電信化的要求也逐步提高。 ”然而,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教育自然是所有要加強環節中首當其衝的。

發展情況

由於有地理位置處於三縣交界地的優勢,本地村民與另外兩縣民眾經常往來,常有貿易、經濟、文化等的交往,因而平日參與禮尚往來、趕集等活動的範圍比較廣。而且,當地人民結合了甘谷、通渭、秦安三縣的語言,有一套屬於自己的、有著頡劉家主義特色的方言。
從改革開放開始,頡劉家村一直處於前進發展的態勢。在老一輩村委的領導下,村民們過上了不再忍飢挨餓的日子。雖然在新世紀初期,由於村委領導的頻繁更換,使得村裡的發展一時出於停滯不前的境況,但是在以劉鵬武書記為代表的新一代領導人上任以後,村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自劉鵬武擔任村委書記以來,領導村民大力發展統一種植,使得種植一體化,因此村民的收益明顯提高,生活水平也快速進步。從雙壠地膜的玉米園,到大力種植的核桃園,再到統一化的蘋果園,使得村民的經濟效益逐步升高。
另外,自從省里大力建設通鄉公路和通村公路以後,村裡的道路建設也更加完善和寬鬆。西坪到白家屲段已全部貫通使用,通往田地的農用公路均已使用,農用車輛已經能到達大部分農地中。不管是通村公路還是農用公路的貫通,都使得村民由此告別了步行、肩扛擔挑的時代。
在經濟水平提高的同時,村民對生活自動化和電信化的要求也逐步提高。於2010年6月止,90%的村民已有了私家機車,甚至連同農用三輪車或小汽車,無論是下地還是走親訪友,都將便利很多,徹底改變了當初連腳踏車也沒有,不得不步行出行的困境。而相應的農用機器也都以配備。而手機的普及率也已達到了80%,使得通訊更加便捷、快速。而且1/3的村民家中安裝了沼氣池,使得做飯也更加便利化。
生活水平提高了,人們當然忘不了教育。這裡曾經是很窮的村子,交通四不通八不達,經濟相當落後,所以很少有人上學。從八十年代的沒上過學就“輟學”,再到九十年代上完國小就出去打工,一直到新世紀初“熬到”國中畢業去“創業”,每一個從那走出去的孩子都有著相同的噩夢,似乎每個人都會說“永遠別再回那個窮透的鬼地方!”然而,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教育自然是所有要加強環節中首當其衝的。
教育是最重要的!從2006年開始,已陸續有4名大學生從這裡走了出去,其中有兩個是重點,兩個是本科。他們成為了這個村的驕傲,也成為了這個村子裡新一代學生的偶像和他們學習的榜樣,而他們的家人也因此成了眾人羨慕的對象。
頡劉家村正在朝著新農村的方向穩步前進,那兒會是下一個人間天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