頓悟英語

頓悟英語

《頓悟英語》是2013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楊傑。

內容介紹

前言:知識、技能與英語學習

培根有一句名言叫作‘知識就是力量’。其實光有知識沒有實踐也就不是力量了。中國古代就有一句話特別能說明這個問題那就是:百無一用是書生!書生可謂是滿腹經綸,但如果只會紙上談兵的話,那么所謂的學問也就是知識再多也毫無用處!並且,但凡在一開始就陷入只知道讀書卻不會運用並且讀書讀得似乎如痴如醉的惡習,那么結果勢必是肩不能挑,手不能提;手無縛雞之力,動輒之乎者也,給人的印象也只能是酸腐不堪,令世人嗤之以鼻!知識通過實踐運用並形成習慣即轉化為技能!知識的獲得通過學習,學習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直接學習;另一種是間接學習!直接學習的方式即直接跟隨知識傳授者學習,這樣獲取知識的效果比較好,但是由於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學習的面比較窄;間接學習的方式是通過書本學習,這是學習的領域及層面都無限擴大的學習方式,很久以來就被人類社會普遍採用!
首先應該強調說明的是:知識僅僅只是知識,知識並不是技能!知識的獲得雖然也要經過一個學習的過程,但它仍然只能是知識;知識經過實踐運用形成了習慣才能稱之為技能!人們學習知識的目的其實是為了掌握這門知識的技能,有了某個領域的知識僅僅是完成了第一步,其實還有一步尤為重要,那就是將所掌握的知識轉化為技能!這樣才真正達到學習這門知識的目的!然而這至關重要的第二步卻往往被人們忽略,這就是學習過程中的悲劇!比如開車,知道一些交通常識是知識;知道汽車的構造與原理也是知識;知道開車的基本程式和駕駛要領也是僅只是知識。但這都僅僅是知識的範疇,要想把這種專業知識轉化為技能就必須得跟著師傅學習、實踐,直到考試合格領到了駕照,才算達到了掌握了駕駛的技能。掌握這門技能的稱度當然同你駕駛車輛的實踐經驗成正比,實踐經驗越豐富,就越證明你的技能的熟練程度!
再比如音樂,你懂了樂理或是懂得了演奏某種樂器的知識或是懂得了發聲的要領,這些都僅僅是一些音樂知識,決不能說明你就是音樂家、演奏家或是歌唱家!只不過說明你有了音樂方面的知識而已!這距離音樂家、演奏家和歌唱家的目標還差一個極其重要的環節,那就是必須得掌握這幾種必須的技能你才能成為你想要成為的那種人!又比如文學,你懂了不少字詞,你能看懂很多文學作品,但你仍然只是個讀者,你要想成為作家,你就必須具有作家的技能,當然作家的技能包括基本素養以及生活經驗、敏銳的觀察力、豐富的想像力以及文筆風格等等!英語當然也是同樣的道理!
首先我們必須弄清楚搞明白的一件事就是:英語究竟是什麼?它究竟是知識還是技能?如果這個問題糊裡糊塗,那么想要在英語學習上有所建樹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要想真正地掌握英語更是不可能的事情!我國幾十年來曾幾度形成學習英語的熱潮,但是真正成功者嚴格地按比例來說卻寥寥無幾;我們學校的英語教育雖然已經把英語列為各級考試的主要科目,但英語學習的效果卻令人大跌眼鏡!一代又一代數億學生僅在國小、中學學習英語的總時間已經達到十幾年之久,但掌握英語的情況有目共睹,絕大多數僅僅是聾子英語和啞巴英語!這難道很正常嗎?應該說,如果搞不清楚英語的真正的概念,不是這樣的結果就奇了怪了!
英語是什麼?英語是一種語言!語言是什麼?語言是一種交流工具!了解一種工具是知識,也就是說這種工具是什麼及其性能,更重要的是使用這種工具的方法!英語發音要領是知識;英語語法也是知識,但遺憾的是它們卻統統不是技能!
以英語為母語並且從事大學英語教育的外國人卻在做中國的高考英語試卷中敗北是一件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這不能說他們不具備足夠的英語知識,也不能說明他們不具有用英語交流的技能,只能說明他們不具備參加中國式英語考試的技能!我們中國僅僅受過高中教育的考生們確有英語考得不錯的大量例子,儘管他們的交流技能實在不敢恭維!原因是什麼?關鍵是中國的英語教育不由自主地都在圍繞著應試技能大做文章,所以要想不產生如此的效果也是不可能的!學習一門語言真的需要十幾年的時間嗎?答案是否定的!但我國的英語學習狀況達到目前如此尷尬的境地說明了什麼問題呢!其實關鍵就是對學習英語的目的不明確所造成的!我們究竟為什麼要學習英語呢?我們學習英語的目的僅僅就是為了考試嗎?其實有一個現實的要求好像就是為了考試!教育界一直都在聲嘶力竭地大唱素質教育的高調,其實奉行的卻都是應試教育的實質!不這樣又能怎樣呢?
學習英語的重要性不必贅述,但學習英語的目的卻不能不提到響亮的高度!不管人們承認不承認一個不爭的事實,那就是:英語既然是一種語言,那么學習語言的目的理所當然的就是為了運用英語這種工具進行交流!要想達到交流的目的就必須得訓練學生的交流技能,而英語交流技能的訓練同英語應試的訓練是截然不同的!所有的英語知識方面的傳授與學習應該始終圍繞著訓練學習者運用英語交流技能的目的進行,而決不能喧賓奪主,本末倒置!
當然所有的周邊因素都要適應這種訓練,其中最重要的兩點就是教學方法和考試制度!也就是說,如果教學過程中如果注重花里胡哨,愈演愈烈的教學形式,而忽視教學目的和教學效果;或者是考題類型之偏之怪達到連以英語為母語的老外都茫然不知所措,那么所謂的英語交流技能的訓練也僅僅不過是永遠也無法實現的夢想而已!技能的訓練事實上也就是在正確方法的指導下反覆操練使之成為一種下意識的習慣並在需要時產生一種迅速反應能力的一種訓練!
技能的訓練一旦達到形成習慣的程度,基本上就很難忘懷了!即使有一段時間沒有使用,稍加熟悉就會喚醒沉睡的記憶!比如開車、騎腳踏車、游泳、打籃球等等一旦學會,這種技能就將伴隨你終生!語言的交流技能更是如此!
有一些因事故造成失憶的病人,連自己朝夕相處的親人和朋友都已經忘記,甚至連自己的名字都想不起來的情況下卻仍能用自己的語言詢問自己這是在哪兒,究竟發生了什麼事等等。這是為什麼?其實這就是已經形成的習慣所產生的力量!
所以說在英語的教學活動中,學習英語的必要知識固然重要,然而訓練學生的交流技能卻應該自始至終放在首要的位置!
母語的學習其實都是從小通過模仿父母和家人而逐漸掌握的,通常兩三歲就能進行日常生活需求的交流,以後母語水平的提高則是通過進幼稚園、國小、中學乃至大學跟隨老師學習提高的,但這僅僅只是其中一個因素而已,人們母語水平層次的提高其實最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學習者在自己生活的環境之中同周圍的人們無時不刻所進行的交流活動所起到的最為關鍵的作用!母語經過長期的反覆的運用其實已經在人的大腦中形成了不可磨滅的印象,母語的運用實際上已經變得同呼吸、行走等生理活動一樣成了一種下意識的活動!
當人們在用母語談話時,爭論時,或者在進行演講時,滔滔不絕如潺潺流水,母語運用的熟練程度其實已經達到和思維同步,聽起來好像講話者根本沒有進行思維似的,其實講話者怎么可能沒有進行思維呢,如果不進行思維豈不是胡說八道嗎?因此,母語運用的無與倫比的流暢只能說明一個事實,那就是母語的運用已經形成了習慣,也就是說母語的運用已經形成了條件反射!英語也是一種語言,以英語為母語的人自然運用起來毫不費力,但是英語對於中國人來說,它的性質已經發生了質的變化,它已經由母語變成了外語!外語的學習方法與母語的學習方法是截然不同的,如果學習者不能深刻地認識到這一點的話,學習的效果自然是極差的,如果方向錯了,你跑得再快又有什麼用,跑得越快距離目標就越遠!
首先,學習母語的過程在初期完全是一個模仿的過程,其實在達到能夠順利與人交流的程度時也甚至並不知道語法為何物,也就是說,語法在母語的使用過程中並不是最關鍵的東西,許多文盲在講自己的母語時並無不方便之處,雖然他們根本不知道什麼是主語、謂語,也不知道哪些是動詞,哪些是名詞,哪些是形容詞、副詞等等,但是他們在通過模仿而學習母語的過程中,積累的經驗告訴他們哪些話應該怎么說才地道,哪些感情應該如何表示才達意!除非他們想在母語這個領域作為一個專家:要當教師或者是當文學家,編輯等等,否則他們可能一生都用不著學什麼語法之類的東西!但是,學習外語則必須得學習些語法,因為學習外語你就不可能完全依靠模仿的方式來進行,因為你沒有模仿的環境!即使那些人力可以營造的所謂外語環境,在很多情況下不過是自欺欺人而已,不能說英語角,英語沙龍之類的東西沒有一點積極作用,但是能夠進入這些所謂的英語環境中練英語的人,也決不是對英語一竅不通的人或是初學者,他們必須是有了一定交流基礎的人,並且這些人所具有的交流基礎也一定是通過各種方式學習過語法知識的人們!
我們必須明白:一. 語法和語言的關係是先有語言後有語法;二. 語法是研究這門語言的專家為這門語言總結出的一些語言規律;三. 學習母語的時候你可以不懂語法,因為你有模仿的對象和環境;四. 學習外語的時候,你必須得學習該語言的一些語法,否則老師教你的時候將無從著手,並且會無端地浪費許多時間而延長學習的過程;
因為外語是我們母語之外的語言,我們要想掌握它就必須得先了解它的規律,這就要通過語法的學習來逐漸掌握,因為語法是該門語言的規律,只有掌握了語言是規律才能夠舉一反三,才能夠儘量少犯語言錯誤,才能為我們節省大量的時間!但是對於語法的學習我們最關鍵的是不要陷進去,一定要牢牢記住:
一. 我們是為了學習語言才不得不去學習語法,並不是為了學習語法而學習語法!
二. 學習語法是為了更清楚、更快捷地明白這種語言的規律,而決不能讓那些語法把自己繞進去,搞得越來越糊塗而最終不能自拔!
三. 能夠把一門語言講得如潺潺流水一般流利卻不能用所謂的語法規則去分析自己所講的話是很正常的事情;
四. 能夠把語法分析得頭頭是道卻不能夠用該門語言同人交流肯定是件令人啼笑皆非的、相當糟糕的事情! 英語學習還有一件絕對不可忽視的事情就是發音!語言主要是靠語音傳遞的,如果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不重視發音問題就會導致堅持不下去的嚴重後果!有相當大數量的英語學習者就是被發音問題擊敗而半途而廢的!其實發音問題只要在始初階段加以重視,再堅持一段時間就可以搞定,這個問題在教學過程中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需要引起高度重視,否則一旦發音形成錯誤的習慣後就很難改變!
----------------------------------------------------------------------------------------------------------------------------------------
關於聽、說、讀、寫的順序問題,以前英語教育界提出過讀、寫、聽、說的口號,意思是這四項技能的重要性排列;後來又有人強烈呼籲,說是應該聽、說領先,然後才是讀、寫!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各種提法都有自己的理由,學術界的類似這樣的爭執歷來屢見不鮮!我們且不論誰是是非,我認為母語當然是聽說領先了,但是外語學習,並且是在學校通過書本的學習,只有把書上的東西先讀好了,寫好了,才能談得上聽和說,否則只能是揠苗助長,本末倒置!所以,在英語教學過程中,讀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這是學習者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練習發音的重要手段,在讀的過程中,學生的發音能夠得到最具體的鍛鍊,主要是在教師領讀的過程中,在教師和學生齊讀的過程中,學生的發音都會得到自我修補,同時在讀英語的過程中學生的視覺記憶、聽力水平都會得到相應的鞏固和提高!只有在讀的水平真正提高之後,才能談得上聽和說這一檔次,至於寫,那不是課堂上的事情,而是學生在完成書面作業時必然要進行的練習!而當前流行的教學方法其實根本就沒有太多的時間訓練學生讀課文讀句子,更談不上有意識地強化訓練他們去正確地朗讀科學安排的大量句子以提高他們的這種最基本的技能!試想如果連讀都讀不好,也就是說讀都讀不成句,那么你怎么能奢望他們能夠說好英語呢? 如果老師們為了所謂的教學模式,把短短的四、五十分鐘的一節課,硬是按分鐘計算將其割裂成十來個模組,每個模組能占幾分鐘時間?所謂的練聽力僅僅是聽一遍課文錄音或是最多兩遍,領讀課文的時間更是少得可憐,而這兩種訓練所需要的操練的時間實際上要多得多!學生們課後通常也沒得時間去讀去練,他們還要做書面作業!這能怪誰?能怪老師嗎?如果老師不按所謂的教學模式去教學,而是花了大量的時間領讀,或者是領學生整堂課訓練學生的朗讀能力,那么且不說學校、教研組的這一關他過不了,甚至就連學生們也會認為這個老師無能,語法上講不出什麼道道來!因為流行的英語課堂上老師一直表演似的在講台上唱獨角戲似乎已經成了一種不成文的規矩,無論老師和學生都已經適應了,所以你刻意訓練他們的基本技能便會被看成是另類!沒有人會領你的情!為什麼好多人學了多年英語卻不能夠用英語與人交流,聽不懂人家的話而自己說的英語人家也聽不懂呢!其實原因很簡單:
一. 在英語的學習過程中多數人學到的僅僅是一些在交流中幾乎沒有什麼用處的文縐縐的課堂語言和書面語言,在實際的社會生活交流中基本派不上用場,也就是說根本就沒有什麼實用口語的積累,所學的不過是雜亂無章、雞毛韭菜一起炒的雜燴菜,完全是無序輸入,臨到交流場合需要之時很難從記憶中迅速提取出來使用!
二. 平時最多只能將每個單詞的發音讀正確,一旦到了讀句子就磕磕絆絆了,其實你即使把每一個單詞都讀對,如果不熟悉英語的一些實用的發音規律仍然是聽不懂別人所講的英語,這就是為什麼聽不懂別人的話的主要原因。
三. 最重要的原因是沒有在老師正確的指導下對一些最基本但卻是最務實的基本功缺乏最必要的反覆操練!如果連讀都讀不成句的情況下硬要去提倡聽說領先其實是自欺欺人!
四. 對英語的語法概念缺乏最基本的了解,所以就會一張口即出錯,並且也不知道到底錯在什麼地方!久而久之就嚇得不敢輕易開口了!所以,要想使英語學有所成,首先必須明白掌握英語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交流;要達到這個目的就必須了解英語的最基本的知識;最關鍵的一點就是要充分認識到英語是一種語言,語言則是交流的工具;要想得心應手地使用這個工具就必須得踏踏實實地下一番苦功夫,通過反覆不斷地操練而使之成為一種技能!你只有熟練地掌握了這門技能才算是達到了學習英語的初衷!
總之,學習一種知識是掌握一門技能的前提和過程,學習有關英語的知識也同樣是要達到學習掌握掌握英語這個技能為目的!並且要掌握這個技能同其它領域的技能一樣,毫不例外地要堅持進行一些基本功能的訓練,這個訓練無疑是十分枯燥的,同體育訓練的性質有異曲同工之妙!但這一個尤為重要的環節卻被眾多的英語學習者所忽視,甚至被眾多的教學者所忽視,這不能不說是一個令人十分遺憾的事情!人們往往把大多數精力都用在大作表面文章上面,在英語的教學活動中和考試制度上,所乾的多是喧賓奪主的事情,往往使人們在喧囂的虛假繁榮影響之下,最終忘掉了英語的主要作用,只不過把它當成一門令人頭痛的功課來看待,平時的教學活動中所做的一切都在不由自主地圍著考試這個目的打轉轉。這樣幹下去的後果其實並不難預料,因為它的結果已經明明白白的展現在公眾面前!
擺在我們面前的任務就是要儘快改變這種學習英語的尷尬局面,使廣大的大中小學生和英語愛好者能夠儘快地掌握英語這個有用的交流工具,為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
楊 傑
2012年10月 於廣東江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