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測系統

預測系統是由預測者、預測信息、預測手段、預測對象各要素及其相互作用構成的預測活動和過程。預測過程是:預測者根據決策需要確定預測對象;蒐集、整理、加工有關預測信息材料;確立預測技術和方法;建立預測對象的同態模型並轉換為數學模型;進行預測得出結果;檢驗預測的準確性;交付決策者使用。預測的類型有:根據預測對象的未來目標時刻的長短,可分為長、中、短期預測;根據預測對象的性質,可分為社會、經濟、科學、技術、軍事等預測;按預測對象的規模有巨觀、中觀、微觀預測。長期預測具有全局性、巨觀性,預測結果是求得趨勢值的飽和點。

中期預測有較強的現實性,預測結果與決策直接有關。短期預測一般與確定的事件有關,比較細緻。在新聞工作中,我國有人對1995年和2000年的我國報業發展進行了近期和遠期預測。預測對象是我國報紙的近期與遠期的年發行量;預測材料是1953—1985年的報紙發行數據;分析方法是“時間序列分析”方法,通過分析1953—1985年報紙發行量隨時間變化的數據序列的相關性,研究發行的變化規律,並以此建立了組合式預測模型,即由趨向性部分的指數模型和反映隨機波動的時序模型組合而成。預測結果,近期到1995年報紙年發行總量可達470.885億份,置信區間在±32.098億份。遠期2000年,報紙年發行總量為696.939億份。置信區間為±37.507億份。本世紀末我國千人報紙日均發行量可達159份左右。由於目前日報發行量占發行總量的60—70%,預計本世紀末千人擁有日報100份左右。我國報業在世界各國中的位次可由現在的“中等偏下”(千人擁有日報46.9份,居第74位),上升為“中等偏上”的水平。在具體的新聞宣傳工作中,大量的屬於短期預測。每天都在進行的新聞選擇及其效果的判斷就是暫短的、微觀的預測活動。特別對於將要發生的事實報導是一種新聞預測活動。新聞預測或預見,是對將要發生的新聞事實的新聞價值預見、選擇的過程。預測結果(即新聞價值的實現效果)的準確程度是檢驗新聞預測報導的標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