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葉症狀群

頂葉症狀群

頂葉位於額葉之後,枕葉之前。分為中央後回、緣上回、角回和頂上小葉。頂葉症狀群主要為感覺障礙的症狀表現,同時尚有體像障礙、失結構症、運動障礙等症狀。

概述

頂葉頂葉
頂葉位於額葉之後,枕葉之前。分為中央後回、緣上回、角回和頂上小葉。頂葉症狀群主要為感覺障礙的症狀表現,同時尚有體像障礙、失結構症、運動障礙等症狀。
病因病理病機
1.外傷:顱腦外傷尤其是頂部骨折,常引起急性頂葉損害,出現意識障礙。據統計,顱頂部凹陷性骨折占顱骨凹陷骨折的66%。
2.腫瘤:頂葉腫瘤可出現結構性運用不能。腫瘤刺激前庭可出現眼球震顫。
3.血管病變:大腦中動脈病變時可出現頂葉症狀群、失寫、失讀和Gerstmannn綜合徵。

臨床表現

1.感覺障礙:頂葉病變可出現局限性感覺性癲癇發作及精細感覺障礙。表現為針刺、電擊、疼痛的感覺異常發作及實體覺、兩點辨別覺和皮膚定位覺的喪失。
2.運動障礙:頂葉病變時,可出現偏癱或單癱,同時可見深反射亢進,肌張力增高不明顯。
3.肌肉萎縮:好發於病灶對側上肢近端,常伴有肩關節脫臼,呈Aran-Duchenne型肌萎縮。
4.共濟失調:頂葉病變,出現深感覺障礙性共濟失調,睜眼時共濟失調明顯,閉眼時加重。見於對側肢體或肢體的一部分。
5.視覺與眼球運動障礙:出現視物變形、變大或變小、變遠或變近。也可出現視覺滯留現象及恆久性倒向凝視。
6.體象障礙:體象障礙為頂葉病變的特殊症候。表現為患者對自體結構認識障礙。臨床常見偏癱失注症、偏癱否認症、幻肢現象、身體左右定向障礙及對肢體發生錯覺、曲解等。
7.結構失用症:患者對物體的排列、建築、圖案、繪圖等空間關係及立體概念缺乏,不能進行排列組合。
8.Gerstmann綜合徵:角回、緣上回以及頂葉移行至枕葉部位的病變,則出現計算不能、不能識別手指、左右側認識不能及書寫不能,即“四失症”。

鑑別診斷

(一)腦血管病(cerebrovascular disease)腦血管疾病所致的偏癱,肢體可出現肌萎縮,主要是上肢手的肌群,如大小魚肌、骨間肌萎縮。前臂肌群也可受累,產生“猿手”或“爪形手”。肌萎縮局限在肩胛帶,尤其在三角肌時,常有肩關節脫臼。但這種肌萎縮是在明確的腦血管疾病偏癱後數周或數月出現,且萎縮肢體腱反射亢時, 肌張力增高。
(二)脊髓空洞症(syringomyelia)脊髓空洞症可出一側或兩側上肢遠端的肌萎縮,屬於一種進行性肌萎縮,腱反射減低或消失,由脊髓后角損害所致。同側皮膚出現節段性痛、溫度覺減退或消失,而觸覺及深感覺仍保留,即分離性感覺障礙。該部位的皮膚及骨骼有時亦出現營養障礙。同時,由於脊髓空洞症好發於頸髓及上胸髓,故常伴有Horner氏征。
(三)頂葉腫瘤(parietal lobe tumor)頂葉腫瘤所致肌萎縮,多局限於上肢近端,常有肩關節脫位,呈Aran-Duchenne型肌萎縮。除肌萎縮外常伴有皮層感覺障礙、上肢及手部植物神經障礙,手青紫、皮膚溫度改變,發汗異常以及皮下組織或骨骼異常。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