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托村

韶托村

韶托村,隸屬福建省寧德市壽寧縣清源鄉,海拔960米。村落面積1.5平方公里,全村人口308人,83戶,4個村民小組。全村主要姓氏為許姓,也有黃姓。

基本信息

韶托村  

 韶托村位於福建省寧德市壽寧縣清源鄉,距縣城10公里,海拔960米。村落面積1.5平方公里,有水田面積204畝,農地面積21畝。現全村人口308人,83戶,4個村民小組。韶托村,也稱小托村,原屬鰲陽鎮管轄,舊稱鰲陽區小托鄉韶托村。韶托村始祖文仲公於唐朝天承元年自政和梧桐上洋遷入,世居韶托村繁衍,至今已有1060多年。全村主要姓氏為許姓,也有黃姓。韶托村原名山口村,為紀念歷史人物黃槐,便將“山口村”改名“韶托村”,並在韶托橋頭修建“黃山公廟”,每年六月十九黃槐誕辰和九月初九成仙吉期,閩浙諸縣的香客便紛紛前往祭祀,水旱病疾,禱之必應,所以燭火香菸經年不熄。韶托村現有古民居建築20多座,此外,還有黃三公宮,飛雲宮、天雲寺、寺廟宇,有奇石家椅岩、虎坂、仙人拔米的自然景觀。更有千米高山天池——夢龍湖(也稱黃槐湖)之美景,湖區面積5.22平方公里,湖面開闊,湖水清澈,山清水秀,山水相映,景色怡人。周邊數千米茂密的生態公益林森林,及許多特色花果樹林,形成完好的生態環境。明朝景泰年間,古代著名文學家馮夢龍任壽寧知縣,出入常從小托村高山嶺經過,高山嶺現古楓金秋為幟,山泉飛濺,如花似錦。該村現仍流傳馮氏民間傳說。北宋政和年間,坊三圖(今壽寧韶托村)人,壽寧境內的第二位進士,也是壽寧境內為數不多的載入《福建通志》的歷史人物之一黃槐,於宣和年間,知徽州為拯救一方百姓,傳令所轄州縣打開官倉放糧賑濟災民,至今徽州一帶還流傳著“黃知州,賑糧谷,掛冠印,救萬民”的民謠。《福寧府志》記載:南橋原名韶托橋,相傳宋黃槐登仙,托於始此等深刻的人文內涵。韶托村里現存有“茂德天龐”牌匾一個。革命戰爭時期的烈士許大潘系范鐵民的警衛員,在新康口戰鬥中犧牲。隨著改革開放,經濟得到極大發展,韶托人民依託夢龍湖的自然資源優勢,積極發展生產,近年來,進村的村道已經全部水泥硬化,並修建了環湖路,一派欣欣向榮的新農村景象正呼之欲出。[1]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