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教育學與音樂社會學

音樂教育學與音樂社會學

一、德國音樂教育史 四、比較音樂教育學 音樂社會學

圖書信息

作 者:(德)克萊南等 著 金經言譯 叢 書 名:

出 版 社: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ISBN:9787810962605 出版時間:2008-05-01 版 次:1 頁 數:312 裝 幀:平裝 開 本:32開 所屬分類:圖書> 藝術> 藝術理論與評論

內容簡介

《音樂教育學與音樂社會學》收錄的十篇文章,涉及音樂教育學和音樂社會學兩門學科。其中前五篇主要涉及德國音樂教育的歷史、現狀、多元文化的音樂教育構想、比較音樂教育學、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的心理學基礎以及德國當代音樂教學領域的一些最新看法和討論要點。後五篇涉及當今音樂社會學研究的一些熱門課題,如音樂的職業化、專門化、貨幣化、商業化、資本化、音樂的傳播和文明化過程中的音樂以及該學科的對象、理論和方法論的基本原則、與姊妹學科的關係等方面的內容。

作者簡介

金經言,男,原藉浙江省蕭山市,1952年生於上海。1978年2月起在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工作至今。現為該所譯審、碩士生導師,兼《中國音樂年鑑》副主編、《中國音樂學》編委。是中國音樂家協會(1986年起)等音樂學術團體會員。曾先後多次獲各種獎學金或資助在德、奧、西、日等國考察和研修。
主要從事德語音樂文獻翻譯、音樂書刊編輯、音樂學術信息和外國音樂社會學史的研究和教學。1979年起發表作品,至今已在國內外音樂專業書刊上發表各類音樂文稿近三百萬字。

目錄

第一部分 音樂教育學
德國音樂教育的歷史與現狀
一、德國音樂教育史
二、現狀
三、多元文化的音樂教育之構想
四、比較音樂教育學
怎樣才算“一位優秀的音樂教師”
——關於音樂教師專業化培養的比較音樂學研究
一、導言:在全球化和新媒體時期音樂文化的狀況
二、運用比較研究的觀點
三、聚集成功的音樂課例子
四、初步的研究成果
五、結論
六、試驗平台上的修養概念
七、接觸多元文化
八、結束語和展望
參考書目
附錄
論交叉文化音樂教育的心理學基礎
一、論感知、學習和行為的心理學
二、論文化差異教育學基礎
參考書目
教學大綱的一次突破
——有關音樂教學法的若干新構想
一、音樂教育界颳起的一股清新之風
二、前景看好的授課原則
三、專業教學法構想
80年代音樂教育大討論中的六大熱點
一、“學校讓人愚笨”
——在以知識為中心背景下的音樂教育
二、“社會需要音樂做什麼”
——在與媒體和業餘時間競爭中的音樂教育
三、“音樂——它只面向有天賦人群!”
——音樂教育與圍繞培養(高)天賦人才和研究音樂才能的大辯論
四、“打開校門!”
——社會對開放體系的期望
五、“當然不能把技術革新託付給媒體康采恩!”
——面對計算機新技術的音樂教育
六、“在哪裡唱歌……”
——在各種思想體系循環中的音樂教育
第二部分 音樂社會學
音樂社會學
一、定位
二、研究史
三、問題
1.職業化
1)專門化
2)貨幣化
3)商業化和資本化
2.互動作用與傳播
1)互動作用結構
2)傳播結構
3.文明化過程中的音樂
關於音樂社會學的學科理論問題
第一節 界定音樂社會學對象的三種方式
一、作為音樂美學合作者的音樂社會學
二、作為史學補充的社會學
三、藝術社會學與藝術哲學
第二節 確定第四個方位
一、音樂社會學的對象及其理論和方法論的基本原則
二、關於音樂社會學的方法論
三、音樂社會學與其他學科的關係
參考書目
作為生活主題的文化認同
音樂形式與社會形式
音樂與社會
譯後簡記及鳴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