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硯朝

深圳文藝網:世界是有盡頭,但是您的創作衝動是沒有盡頭的,我可以這么說吧? 深圳文藝網:我再問您一次,世界是可知的嗎? 深圳文藝網:您就像您作品一樣給我們的感覺是不可知的,好!

韓硯朝,1970年生,94年畢業於西南大學美術學院,95年來深圳,一直從事於視覺傳達研究工作,近年來主要在油畫及觀念攝影上尋求突破,作品多傾向於宗教崇拜和人性探討,也有對當代社會生存環境的人文關懷。
大型組雕《夢想之門》是深圳青年藝術家韓潮歷經三個月創作完成的。整組作品通過富有韻律的布局,將一扇“夢想之門”與31個運動中的人體巧妙組合在了一起,整體動勢強烈而緊湊,富於戲劇性的人體組合方陣、高低基座的設計,使組雕起伏有序,形成律動的曲線。觀眾穿行其間,可近距離感受到運動人體雕塑的四射激情,以及藝術家健康、運動、積極向上的創作思想,體現了自強不息、敢打敢拼的深圳精神。
2007年加入深圳藝術創作庫,參加北京國際雙年展作品被收藏。在北京草場地藝術區、深圳大學同時設有創作室。韓硯朝專訪:繪畫的核心還是解決審美問題

深圳文藝網:中國當代美術創作方法論,經歷了幾個重要的轉折,文革前的文藝路線是一個政治掛帥、藝術為政治服務的年代。文革後整個文化藝術界思想逐漸被解放,從無名畫會,星星畫展,八五美術思潮等等,激活了整箇中國的美術界,以至於出現了後來諸如政治波譜、玩世、艷俗、卡通一代,新卡通一代等等不同的藝術流派。由於近些年活躍的藝術市場,進一步刺激中國新藝術運動,大家在追求學術創新的同時,也創造了一個新的專有名詞,那就是當代藝術。作為觀念藝術形態的當代藝術,已經發展到了什麼材料都可以做藝術,什麼人都可以成為藝術家的今天,繪畫,這一門經典而古老的藝術形態,它又會走向何方呢?今天我們請到嘉賓是青年畫家韓硯朝先生。您好韓老師,我在開篇也講到在當代藝術氛圍當中,繪畫是非常古老而經典的藝術形式,但是有人說,繪畫已經死了,可是您為什麼還要繼續選擇繪畫作為你的藝術表達形式呢?您對此有什麼解釋?
韓硯朝:我個人覺得繪畫不是已經死了,而是我覺得是變得更難了,更困難,這種藝術形態存在幾千年,幾千年下來有那么多偉大的藝術家做了那么多的藝術實驗,對於很多藝術家來講,繪畫的各種可能性都已經被挖掘盡了,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我覺得只有沒有再創新能力的藝術家,如果對於有創新能力的藝術家來講,繪畫是沒有死的。深圳文藝網:韓老師我注意到您的作品當中,是大量採取水和石頭作為你的創作對象,你想通過水和石頭來表達什麼樣的意義呢?
韓硯朝:水和石頭是我的一個階段性作品,比如說在這個階段我要去把水和石頭作為我要表達的一個對象,但是我的核心在那裡呢?我的核心其實是毀滅感、不可知和虛無主義。但是我覺得可以從不同的層面上去講,如果是從一個最淺的一個層面上去講,你僅僅就把它看成一個海景畫我覺得也沒有問題,從另外一些層次上講,我覺得可以把這個石頭或者是水看成一定的隱喻,把它作為社會領域的一個化身也行,我覺得水有非常多的一些跟我們社會跟人性當特別相似的一些東西。我想以這個東西去切入,我覺水它是一個非常充滿矛盾的一個物體,它可以非常婉約,像一個女孩子一樣特別婉約,但是它也可以像一個暴君一樣,特別狂野,所以我覺得它充滿矛盾,而這種矛盾充滿美感。我覺得它也有它獨特的個性,在中國哲學裡面,比如說我們中國古人,經常用水來比喻人,或者把水作為我們人生修煉的一個最高境界。心經裡面有一段很著名的話叫“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我覺得這一段來形容水是最貼切的,因為它來自於何方?然後它去向那裡?比如說一杯水,我們看著它可能消失掉了,被蒸發掉了,但是它其實蒸發到空中最後下雨又回到地面,所以它是不增不減的。在這種狀態,我覺得充滿了禪意,所以我覺得它(水)是一種境界。還有一個作為社會隱喻的一個化身,水,我們看上去,能夠看到它的一個表面,不管是波瀾壯闊也好,還是平靜如水也好,它都是一個表面,我覺得其實像我們的社會,我們天天看到這樣那些的東西,比如說我們看到一件產品在超市裡面賣,我們看見了,我們以為我們看到了,但是這樣的一個產品是怎么生產出來的,我們其實一無所知,我們看見很多很多的人,我們能夠看到他們的樣子,但是我們無法去了解他們的思想,我們看到我們的領導每天在新聞裡面講那樣的話,但是他們究竟在做一些什麼事情我們未必真的很清楚,就好象我長時間凝望大海,或者是凝望一個湖面,我們能夠看到它表面的波浪,看到它一次一次拍向岸邊的浪花,但是我們永遠不知道海裡面究竟隱藏著怎么樣深沉的一些危機,在平靜的水面下究竟有多少暗流在涌動,所以我覺得水特象是一個社會的隱喻。深圳文藝網:就是藝術似乎是一種道可道非常道的那種感覺。
韓硯朝:我覺得藝術作品當中有一些說不清楚的東西,就是這樣的一些東西,我覺得才讓藝術變得更高級。深圳文藝網:我還留意到您的作品有一個特色,主要顏色就是黑和白,您為什麼選擇這樣兩個非常極端的顏色作為你主要的色調呢?
韓硯朝:我覺得像我的繪畫,你把它作為一個風景畫看它完全沒有問題,它就像一張黑白照片,然後它是一個海景繪畫,但是我為什麼要用黑和白?如果你用藍色去畫天、用藍色去畫海我覺得它真就成為一個海景畫,我覺得去掉顏色以後,它跟現實拉開了一點點距離,然後跟我們的內心會更接近,它更感覺像我們內心的一道風景。另外從語言上來講,黑白跟中國的文化有聯繫,我一直想我的作品既跟世界發生某種關係,同時又跟我們自己的文化發生一種關係,我的繪畫裡面這種色彩過度其實很像水墨,跟水墨有一種文化上的一種傳承關係。我一直希望我的作品通過寫實描繪這扇門進去,從抽象那扇門出來。深圳文藝網:您現在的創作,既結合了中國水墨精神和中國哲學的理念,又結合油畫語言,你想通過這種創作,來解決一些什麼樣的問題呢?
韓硯朝:其實我覺得還是要解決繪畫本身的問題,我覺得剛才你在講繪畫已經死了,究竟你如何去證明它沒有死,它如何煥發一種新的魅力,因為我們現在不可能像安格爾那樣去畫畫,我們也不可能像梵谷那樣去畫畫,我們也不可能像畢卡索那樣去畫畫,那么我們還能怎么畫?這對於個人來講是一個特別大的挑戰,正因為這樣的挑戰我覺得它的難度非常高,所以說我覺得,它才特別High.就像一個朋友說的:畫畫是在玩極限運動。
深圳文藝網:難度越高,達到之後你的成就感就越高?韓硯朝:我其實也實驗過其他的方式,裝置影像也做過,但是後來我覺得還是繪畫這種挑戰是最大的,因為那些東西,當新鮮感消失之後還剩下什麼呢?其實很多東西都不剩下了,藝術我始終認為,它是一個由技入道的一個東西,我不認為人人都能成為藝術家,建立自己的學術系統並不容易。
深圳文藝網:你的繪畫總讓人有些未知的東西、不確定的東西在裡面。您是不是覺得世界是不是可知的?韓硯潮:我肯定認為這個世界是不可知的,因為你的認識是非常有限。就好象今天我們要探討一個藝術問題,其實很難把它講清楚,我除了水的系列之外還有其他的一些作品,都是表現我們自己和這個世界之間的一種距離和隔閡,這種隔閡其實就代表了在隔閡之外的另外一個世界你是不可知的,所以就好象我們剛才講到,對我們周圍有一些事情我們能夠看見其實我們並不了解,我覺得世界對我來講是不可知的,但是可以知道一件事情就是,世界是要毀滅的,所以說我覺得,我畫了那么多的像石頭這些東西,其實是充滿了一種毀滅感,就是說它可能是地球被撞擊之後的碎片,或者是正在飛向地球的一個大隕石,我覺得要把這種毀滅感傳遞出來,讓我們知道我們世界是有盡頭的,不是沒有盡頭的。
深圳文藝網:世界是有盡頭,但是您的創作衝動是沒有盡頭的,我可以這么說吧?韓硯朝:也許。
深圳文藝網:最近知道您的作品賣得不錯,您是希望觀賞者是以什麼樣的態度來欣賞你的作品?韓硯朝:我覺得從最簡單的一個層面講,把它純粹當成一幅好看的風景畫,或者是海景畫,也沒有問題,如果作更深入的文化上的研究,也可以,《紅樓夢》把它當一部才子佳人的愛情小說它當然成立,把它作為一部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去做研究它也成立,好的作品我始終覺得可以做多層次解讀,每一個層次上的解讀都沒有問題的作品才是好作品。
深圳文藝網:那您有沒有對您未來的創作有有一個大體的一些框架和設計?韓硯朝:當然有,我會繼續一個傳說。
深圳文藝網:是關於石頭的美麗傳說?韓硯朝:關於人類起源的傳說,比如說關於亞特蘭蒂斯,關於大洪水,關於諾亞方舟。
深圳文藝網:還是跟水有密切相關的。韓硯朝:是的,我們人其實跟水有一種特別複雜的關係,我們離不開它,但是它又可以成為毀滅我們的力量,洪水、海嘯,它時刻在威脅我們,但我們又離不開它,這樣一種關係我覺得特別哲學。
深圳文藝網:我再問您一次,世界是可知的嗎?韓硯潮:當然是不可知的,我是虛無主義者。
深圳文藝網:您就像您作品一樣給我們的感覺是不可知的,好!再次謝謝您!謝謝韓老師來到我們的節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