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寒現象

韓寒現象

所謂“韓寒現象”,即指人們所關注的,已經超越了韓寒其人其事本身,而包括公眾對韓寒其人其事的廣泛議論。就《三重門》而言,能向中國的現行教育制度叫板的作品並不多見,且不論這部書的文學功底如何如何,寫作手法如何如何,單憑它能向在改革浪潮中的中國教育制度發出挑戰就足以說明一個問題,韓寒是一個關心政治的人,是一個心繫百姓疾苦的人,這要比國內一些精神逐步或正在嚴重下滑的作家要令人鼓舞。我想,“韓寒現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他的作品代表了現今絕大多數學子的心中所願,濃縮了這一代少年對學習和教育的普遍看法,他的叛逆觸痛了教育者和監護孩子們成長的家長的神經。

現象介紹

橫空出世橫空出世

上海某重點中學高中學生韓寒,各門功課很差,語文考試也常常不及格,以致高一留級兩次。但他擅長寫作,思維活躍,言詞優美,在全國新概念作文大賽中獲一等獎,他的長篇小說《三重門》一面世便成為暢銷書。因此有人建議大學破格錄取他,使他有機會深造。但也有人持反對意見,認為他基礎太差,不符合大學錄取的條件。

這個話題可謂世紀之交我國教育界內外的熱門話題中的熱點,各種報刊對韓寒的報導、分析評論連篇累牘。

現象人物韓寒

一個17歲的少年能在中國文壇掀起軒然大波確實不易。

韓寒韓寒

毋須置疑,先有他著作的《三重門》,再到他的《零下一度》都是他被譽為“80後少年作家”的資歷。最近又有新訊息,說《福布斯》華人明星排行榜里就有韓寒的一席之地。對這個一度被教育界和部分家長們視為“問題少年”的韓寒來說,這無非又是一個驚人的創舉。就是這個“成績狂差的小孩,絕大多數功課都‘大紅燈籠高高掛’的不合格學生”把自己的作品變成了除中文以外的多國語言版本在國際上露了一把臉,幾百萬冊的銷量創造了一個讓許多老作家都為之震驚的歷史奇蹟。中國又多了一位納稅大戶。說韓寒另類是追崇者的說法,說韓寒差勁是妒才者的說法,說韓寒有問題是小資派的說法;說韓寒真行,這是我殷謙的說法;我欣賞韓寒不僅僅是他的字裡行間,更多的是他那種鍥而不捨的拼搏精神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殷謙《再說韓寒》2004年<文化藝術報>)

中國當代文學的有一個嚴重的問題,那就是對道德上的淳樸和善良這些美好的東西漠然視之,半個多世紀的惡劣的道德環境破壞了人們對於善的感受力,破壞了人們對憐憫、同情的感受力。我們的作家樂於敘寫醜的和惡的東西,樂於展示人的陰暗的心理、卑下的欲望、粗俗的舉止、低級的趣味和殘忍的想像。我們的作家不是培養人們對生活的眷戀的熱情,而鼓勵人們以一種遊戲的、放縱的態度敵視生活。我們時代的消極寫作者通過褻瀆文學褻瀆生活,通過摧毀道德摧毀生活。近幾年中國的文學處於“性”時代,男歡女愛已經成為中國文學的領頭羊,沒有多少作家真正的關注社會,關注真實的生活,哪怕為百姓的生計民生提筆請命過,主流是一味的捻風弄月,然後來往於金錢交易之中。斐然成章,率爾而言,韓寒都做到了。雖然他的作品反映出的思想也不能被我全部認同,但他的動機我是完全贊同的,韓寒是一位很有潛力的作家。

韓寒的成長

韓寒有今天的輝煌不是偶然,我考證過,是先有了韓寒才有了媒體(炒作),並不是先有了媒體才有的韓寒,我的意思是,韓寒能風靡一時絕對不能完全歸功於媒體作用。

韓寒照片韓寒照片

我不說韓寒是個天才,什麼是天才?我到現在還弄不明白,也許這世界壓根就沒有什麼天才,我的理解是天才應該在天上,總之我所知曉的被命名為天才的人都是活著的時候沒什麼聲譽或頭銜,死了以後才被授予諸多榮譽或被稱為天才的。死了,升到了天上,加上此人生前很有才華,所以就成天才了。而活著的人都在地上,能被人視之為“地才”已經可以光宗耀祖了。地球上哪裡有什麼天才?

韓寒當然不是天才,但他絕對是個“地才”。

不過在以後人際問題上不要一棍子把問題打死~

一杯清水,一個紙團,半個時辰,紙沉杯底,文章卻浮出水面,他以一篇《杯中窺人》問鼎新概念大賽,並獨占鰲頭,名重一時。趁熱打鐵,緊接著他操紙為文,下筆如神,一瀉千里,徜徉恣肆,如不可窮——《三重門》的出爐又掀起軒然大波,有發聾震瞶之勢。

一個17歲的少年,能高姿態地站在讀者面前,這是我所想像不到的。就《三重門》而言,能向中國的現行教育制度叫板的作品並不多見,且不論這部書的文學功底如何如何,寫作手法如何如何,單憑它能向在改革浪潮中的中國教育制度發出挑戰就足以說明一個問題,韓寒是一個關心政治的人,是一個心繫百姓疾苦的人,這要比國內一些精神逐步或正在嚴重下滑的作家要令人鼓舞。韓寒試圖通過自己的小說來影響政府的教育制度,影響同齡學生的道德和生活。崔道怡主編的《“冰山”理論:對話與潛對話》中有這么一句話:“在教育中,在教育工作中我們無論進行什麼樣的改革,人的、青年人的道德完善始終是主要的目的。這個問題的重要性並不亞於去掌握新的知識。人首先應該成為一個人,應該與他一樣的人們生活得和諧一致,應該與大自然和諧一致,應該成為崇高理想的體現者。”這使我想到,韓寒的目的是能通過《三重門》給政府的教育制度提供一些最新的信息,最好是能按照現在大多數學子所渴望的那樣能對教育制度加深改革,使其更加完善。

韓寒的“叛逆”

我想,“韓寒現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他的作品代表了現今絕大多數學子的心中所願,濃縮了這一代少年對學習和教育的普遍看法,他的叛逆觸痛了教育者和監護孩子們成長的家長的神經。

韓寒的傲氣和霸氣也入木三分地為學子道出了“敢想而不敢言”的心裡話,“得民心者得天下”,在少年學生眼裡,韓寒是為“他們的生活更加美好”而戰鬥的勇士,是他們內心世界的守護神,是為他們搖旗吶喊的旗手!他的作品能使這一代少年內心世界產生共鳴,他幾乎成為這一代少年公認的代言人。

姑妄言之,韓寒算不上什麼了不起的人物。為了將來,為了前程,現在的學生們在家長和學校之間艱難跋涉著,他們早已厭倦了學校里的課本,厭倦了那些言傳身教的教育模式;厭倦了那些死搬硬套的理論知識,厭倦了那些我們恐怕一輩子都用不上一次的方程式。大旱之望雲霓,韓寒恰恰在這個時候站了出來,給那些抱有“總是不被大人們理解”的孩子們說足了頗具安慰身心的話。學習成績不好的孩子從此也有了足夠的理由和大人們頂嘴,動不動就借韓寒的口來抑制或反攻大人們的說教。大人們總是說不上話來,說人家韓寒不行吧,韓寒確實不是不行,而是行的出格;支持韓寒的說法吧又擔心孩子會誤入歧途,誤了大好前程,在矛盾鬥爭中,只好關起門來教育自己的孩子:韓寒是韓寒,你是你,你根本不是那塊料!聽了這話,真的讓人覺得猶如芒刺在喉。

終於有人耐不住性子,要來批判韓寒,於是左一句右一句,韓寒成為大人和孩子們之間的一道難以逾越的溝壑。再加之媒體連番轟炸,“韓寒現象”就這么給炮製出來了,說白了,根本就可以沒有什麼“韓寒現象”,“韓寒現象”是媒體炒作之下的產物。

還是依靠自己的長跑本領被松江二中錄取的他在學校里並不優秀,七門功課都掛紅燈,接著就是留級,隨之而來的是諸多媒體的嘴,鋪天蓋地的討論這個“高材”留級生的問題,真正讓中國的歷史上又增添了一個“韓寒現象”。

韓寒自稱是上海的一塊大金子,有點謙虛,中國的大金子多了,他應該也是中國的一塊大金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