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修憲歷史及其政治制度變遷研究

內容介紹

本書的主要內容是對韓國建國以來9次修憲的歷史和政治制度的變遷的研究。全書共八章,第一章近代朝鮮的通知結構與法律介紹了從古代、中世到近世和大韓民國臨時政府時期朝鮮半島的統治結構和法律概況。第二章為朝鮮半島的分裂與制憲憲法的確立,對美軍政時期和韓國初期制憲情況作了介紹。第三章李承晚統治體制的確立與修憲,對第一共和國時期的大韓民國的憲政史進行了介紹。第四章過渡政府的修憲與政黨政治的失敗,繼續介紹了第二共和國時期韓國的統治結構和修憲情況。
本書是延邊大學“211工程”和“十一五”重點學科建設項目“朝韓日經濟與東北亞地區國際合作”的系列研究成果之一。該書有許多創新之處,在全面闡述韓國憲政史的基礎上,還對其多次修憲的背景、原因和經驗教訓進行了科學分析,為國內研究提供了基礎資料。

作品目錄


第一章 近代前朝鮮的統治結構與法律
第一節 古代、中世和近世國家的統治結構與法律
一、古代各國家的成立、統治結構及法律
二、中世高麗王朝的統治理念與國家機構
三、近世朝鮮王朝的統治規範與法律思想
第二節 大韓民國臨時政府的憲法制定及修改
一、三個臨時政府與上海臨時政府的制憲
二、臨時政府的修憲及其政治制度的變化
第二章 朝鮮半島的分裂與制憲憲法的確立
——美國軍政時期與韓國初期制憲
第一節 朝鮮人民反對美軍政的鬥爭與建國活動
一、美軍占領南部地區與民眾反美軍政的鬥爭
二、朝鮮各界爭取獨立,建立新國家的活動
第二節 國際託管的破產與朝鮮人民反分裂鬥爭
一、左右合作運動的失敗與美蘇共同委員會的破裂
二、朝鮮問題“國際化”與人民反分裂鬥爭
第三節 制憲憲法的制定與大韓民國憲政的開始
一、美軍政時期南部地區的立法制度
二、第一屆國會與大韓民國制憲憲法的誕生
三、大韓民國制憲憲法的內容及其特點
第三章 李承晚統治體制的確立與修憲
——第一共和國時期的憲政史
第一節 第一共和國的保守性和對美依附性
一、首屆政府內閣的組成與對內對外方針
二、國會各勢力的鬥爭與在野黨的修憲
第二節 李承晚修憲案的通過與總統連任
一、國會與政府的對立及政府提交修憲案
二、“拔萃憲法”的通過及其主要內容與影響
第三節 李承晚的二次修憲與獨裁政府的垮台
一、第三屆國會選舉與執政黨的二次修憲
二、“四捨五入”憲法的通過及修改的內容
三、李承晚再次連任與第一共和國的終結
第四章 過渡政府的修憲與政黨政治的失敗
——第二共和國時期的憲政史
第一節 第二共和國的成立及其第一次修憲
一、過渡政府的組建與對內對外政策
二、民主黨內兩派鬥爭與修憲案的通過
第二節 民主黨內部的分裂與第二共和國的終結
一、第五屆國會的產生與民主黨內部的分裂
二、張勉政府的二次修憲及新憲法的貫徹
三、國民運動的高漲與第二共和國的解體
第五章 軍人獨裁政權的建立及其修憲
——第三共和國時期的憲政史
第一節 第三共和國的建立及獨裁政權的修憲
一、第二共和國的解體與軍人統治的建立
二、軍事政變當局的“民政移讓”與修憲
第二節 軍事政權的憲政與朴正熙的總統連任
一、軍事當局的憲政與朴正熙的總統競選
二、各政黨的大選競爭與朴正熙當選總統
三、第六屆國會選舉與第三共和國的誕生
第三節 朴正熙的強權政治與“三選改憲”
一、韓日會談的促進與對民主運動的壓制
二、朴正熙總統連任與第七屆國會選舉
三、“三選改憲”案的通過與朴正熙的再任
第六章 維新憲法的確立與反維新體制鬥爭
——第四共和國時期的憲政史
第一節 《非常事態宣言》與《南北聯合聲明》的發表
一、南北關係的變化與《國家保衛特別措施法案》的實施
二、朴正熙的統一主張與《南北聯合聲明》
三、獨裁統治下的經濟高速發展與社會危機
第二節 維新憲法的制定及對政局的影響
一、朴正熙的自我政變與維新憲法的制定
二、第八屆總統選舉與國民反對維新體制鬥爭
三、統一主體國民會議的立法及其影響
第三節 國民抗爭的升級與朴正熙政權的崩潰
一、總統緊急措施及對國民抗爭的鎮壓
二、朴正熙第五次連任與新國會的產生
三、民眾抗爭的高漲與維新體制的崩潰
第七章 獨裁統治的結束與向民主政治的轉型
——第五、第六共和國憲政及後續政府的民主化改革
第一節 維新體制的延長與民主化運動的失敗
一、第十屆總統選舉與多種修憲案的提出
二、軍部新勢力二次政變與對民主運動的鎮壓
三、光州起義的失敗與軍部新勢力統治的確立
第二節 第五共和國憲法與全斗煥的獨裁統治
一、全斗煥政權的修憲與新共和國的成立
二、圍繞修憲的政黨鬥爭與全斗煥的投降
三、民主憲法的確立及內容與評價
第三節 從權威主義憲政到民主化政治的轉型
一、政權的和平交替與政治民主化轉型的開始
二、“文民政府”的政治改革促進民主化制度建設
三、“國民的政府”推動從權威主義到民主化的轉變
四、“參與政府”與國民共同促進民主主義
結束語:九次修憲與民主政治轉型的啟示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