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克辛

韓克辛(1915.9——2008.12) ,1949年7月,韓克辛作為中國人民解放軍上海市軍管會的領導成員,任上海航政局接管專員、華東航務管理局副局長, 負責接管了中國最大的港口上海港。

個人簡介

韓克辛(1915.9——2008.12) ,1915年9月生於山東壽光縣西景明村,1937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38年4月任中共壽光縣委委員,6月被派往山東抗日幹部學校學習。1938年10月任中共淄川縣委組織部長,1940年10月任中共清東地委書記,1941年兼中共壽光縣委書記,1944年任渤海第三地委副書記,1945年任渤海軍區第三軍分區政治委員。1948年7月任華東支前司令部民管處、船管部政委等職,為淮海戰役取得勝利立下了功勳。

個人經歷

1949年7月,韓克辛作為中國人民解放軍上海市軍管會的領導成員,任上海航政局接管專員、華東航務管理局副局長。負責接管了中國最大的港口上海港。1949年10月韓克辛任中共華東區航務管理局書記,1950年4月任中共上海區航務管理局、港務局書記。 1951年5月25日,中共華東局通知,“為加強淞滬海港管制,防止海匪侵入,保護海上交通安全,特決定成立淞滬海港委員會”,由袁也烈、王范、韓克辛、賈振之等9人組成,以袁也烈為書記,王范、韓克辛為副書記。至1964年4月韓克辛先後任上海港務局、海運局黨委書記等職。1964年4月至1966年12月任上海市人委交通辦副主任。

1966年12月下放勞動,1970年後歷任上海市安徽後方基地黨委書記等職。

1976年10月至1979年9月任郵電局顧問、交運局黨委書記。 1979年 9 月至1982年1月任市經委副主任、黨組成員。1982年1月至1983年5月任市交通辦主任、黨組書記。1983年5月至1985年12月任市交通辦顧問,1985年12月離休。

1962年4月,任上海市政協第四屆委員會常委。上海市第六屆政協常委,建設研究委員會副主任。1984年和蘇步青等25位上海市知名人士一起,擔任上海市老齡委顧問。

向毛主席匯報接收改造上海港

1955年11月初,毛澤東來到了中國第一大工業城市——上海,進行實地視察。上海港務局黨委書記韓克辛早早來到了“港申號”輪船,懷著興奮的心情,等候著毛澤東等人的到來。

10時42分,毛澤東在上海市委第一書記柯慶施、第二書記陳丕顯等人陪同下,來視察上海港了。韓克辛開始向他介紹上海港的歷史,告訴說遠在宋代,上海青龍鎮就有“江南第一貿易港”之稱,但從鴉片戰爭開始便淪為洋人的海港,被外國勢力控制一百多年,沒主權,連關稅收支權都被奪去。國民黨幾個官僚在港內控制一點碼頭、倉庫和堆場,規模極小。整個港口的吞吐量不大。

毛澤東聽著,語重心長地說:“上海是我國第一大港,又是一個國際港口,解放前由於帝國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控制、操縱,發展不快,現在變成了我們自己的港口,是一個大有發展前途的港口。”

柯慶施對韓克辛說:“你給毛主席講講解放後的情況。”

韓克辛說:“解放後,港口沒收了官僚資本,趕走了外國資本,收回了港口主權,固定了碼頭工人的工作,建立了港務局領導機構,統一港口的行政管理和生產,並且對私營航運業和私營碼頭倉庫業有步驟地進行了社會主義改造,還對裝卸工作進行了技術改革,逐步使用機械代替人力裝卸。由於生產關係的改變,生產力水平大大提高,港口年完成吞吐量增至1100多萬噸,全港85個碼頭泊位,年均每天完成吞吐量3.5萬噸。如今通過上海港進出口的商品不斷增加,與68個國家和地區貿易往來。”

毛澤東很高興,露出欣慰的神色說:“68個了啊!”韓克辛頗為驕傲地說“是的,吞吐量為94.3萬噸。工人們說新舊港口對比,真是兩個世界,兩重天,海港面貌日日新。”

毛澤東叮囑他說:“你們一定要把這個大港口管理好,使它有個比較快發展,適應社會主義建設的需要。”

駛到高陽路碼頭時,韓克辛告訴毛澤東說:“這裡原來是英商的公和祥碼頭。”

“解放前上海港外商的碼頭倉庫,有英商的太古洋行、公和祥碼頭公司和美商的總統輪船公司,一共經營9個碼頭和倉庫,占了全港的大多半。”韓克辛指著對面原公和祥碼頭說,“它是屬於英商怡和洋行的,當年靠走私販運、堆存、轉運鴉片起家,以後又靠經營軍火裝卸、儲存發財。他們仗著洋商在華特權,勾結地方官僚,搶奪民產,侵占公地,霸占碼頭和倉庫,操縱港口碼頭倉庫業務,橫行霸道。他們還占據港內深水地段,又以資本雄厚的外商輪船公司做後盾,隨意制定費率,壟斷港口碼頭倉庫業務,比黑社會還壞。1949年初,他們看我們就要渡江,特權就要沒了,趕緊抽逃資金逃跑,上海解放時他們碼頭倉庫業剩下一些搬不走的老建築和舊設備。”

毛澤東關切地問道:“對這些外國人的碼頭倉庫,你們是怎樣解決的?” 韓克辛說:“是通過轉讓的辦法接收過來的。”毛澤東進一步問道:“怎樣轉讓的?”韓克辛便詳細地匯報轉讓過程,告訴說:“解放後,美國等西方國家敵視我們,支持老蔣,轟炸上海,封鎖上海出海口。1950年底,美國凍結我在美財產,我們相應宣布徵用美國在華財產,上海港徵用了美商上海碼頭堆疊公司,對其餘的外商碼頭、倉庫則繼續由外國資本家或代理人經營,業務由我們港務管理局統一管理,統一調度,這樣取消了他們牟取暴利的特權,統一費率收費。這些外商沒了特權,就搞不下去了,主動要求把資產轉讓給我們,條件是他們的欠債由我們還,設備無償轉讓給我們。我們同意了。到1954年,外商大部分碼頭倉庫移給港務局統一經營管理,變成了我們中國人自己的財產。”

“這么轉讓,對我們來說,是吃虧還是有利?”毛澤東又問道。韓克辛回答說:“當然是有利啦。”毛澤東高興了,說:“轉讓這個辦法好。”

此時正是社會主義改造高潮,毛澤東很關心上海的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情況,問起了上海港私營碼頭倉庫和輪船公司改造的情況和做法。上海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水上單獨分為一個口,恰好是由韓克辛主持。他告訴毛澤東說:“水上口分為三個部分:私營海船、私營長江船、私營碼頭倉庫和駁船。上海私營航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開始較早。1953年4月,北洋航線的中興輪船公司、海鷹輪船公司就成立了公私聯營中興海運公司。第二年,大陸、華勝等5家小的私營輪船公司合營。與此同時,上海地區的長江私營航業也實行了合營。”

毛澤東問道:“對私方人員怎樣安排的?”

“根據量才錄用,適當照顧的原則,對私方人員作了適當安排,例如北洋航線27名私方人員,安排擔任籌委會副主任委員2人,副總經理2人,正副科長8人,其餘14人分別按專長在科室擔負業務工作。”

接著,他向毛澤東匯報了私營碼頭倉庫業和私營駁船的社會主義改造情況。毛澤東特別詢問了尚還有名的實業家劉鴻生的家庭和企業情況。韓克辛說:“劉先生是位了不起的愛國企業家。他除創辦了中華碼頭公司,還開辦了中華煤氣公司、上海章華毛麻紡織公司、大中華火柴公司、上海水泥公司等不少的企業。建國後,他歷任上海市政府、華東軍政委員會委員,還在民建和工商聯任職。現在他年事已高,不大過問碼頭公司的具體業務。他的兒子劉念智先生擔任中華碼頭公司經理,也是最早向市政府和港務局提出要求合營申請的,現在是公私合營上海港碼頭倉庫公司籌備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毛澤東神情嚴肅地囑咐說:“這些問題很重要,有一定的複雜性,處理時一定要講政策,要注意掌握好政策。”

毛澤東在休息室里問韓辛克道:“你過去在哪裡工作?”韓克辛說:“在山東渤海,搞地方工作。在場的柯慶施對韓辛克說:“你寫給主席看吆。”於是,韓辛克用筆寫下“我叫韓克辛,進上海前在渤海三地委,擔任過書記”的字樣,毛澤東看了,關心地問道:“你從農村轉到城市,工作有困難嗎?”韓辛克坦誠地回答說:“困難不少,港口工作面廣,也比較複雜,而且還涉外,有好些問題不懂。”

“不懂就學嘛,學會了就不困難了。”毛澤東親切地勉勵他,“我們就是從不懂到懂,從戰爭學習戰爭的。從農村轉到城市。是一個大的轉變,要努力學習。”

參與躍進號沉沒事件調查

“躍進號”貨輪郵票 “躍進號”貨輪郵票

1963年5月1日,我國第一艘萬噸級遠洋貨輪“躍進號”在前往日本的途中沉沒。躍進”號因何故沉沒?是一個首要需搞清的問題。而被救起的 船員發回的信息十分肯定:“躍進”號因敵對潛艇發射兩枚魚雷受襲擊沉沒,那潛艇有極大可能是美國潛艇。

中央要求,在查明確實原因之前,不能貿 然宣布沉船原因,這牽涉到激化國際關係,牽涉到戰爭。北京發出指令,要國內最有經驗、最有權威的人士作出調查、判斷,以便制定對策。

調查、打撈“躍進”號的準備工作——軍事準備和作業準備在上 海緊張、秘密地進行。根據上級命令,海上編隊指揮員為陶勇、政委為劉浩天,副指揮員是海司副參謀長傅繼澤、上海海運局局長韓克辛,聶奎聚任參謀長。海軍航空兵由東海艦隊航空兵司令員王學清、北海艦隊航空兵副司令員劉世雄統一指揮。為了加強編隊海上統一指揮和領導,經華東局和海軍黨委批准組成了編隊臨時黨委。陶勇任書記,劉浩天任副書記,其成員有:張學思、傅繼澤、韓克辛、上海打撈局局長張志魁等8人。肩負副指揮員重任的韓克辛同志,夜以繼日地投入到工作中,為躍進號沉沒事件真相大白,做出了貢獻。

在周總理的親自指揮下,在海上編隊的全體人員的共同努力下,經過科學縝密的調查,證實躍進號是觸礁沉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