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統泰

韋統泰

韋統泰,山東曹縣人。曾獲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兼主任技師,重慶市江北區工業局副局長、副區長,重慶市副市長、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市科技諮詢中心總顧問,農工黨中央常委、四川省委副主任委員,四川省第七屆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韋統泰,山東省單縣高韋莊鎮人,1918年出生於書香門第大家庭。祖父是光緒年間進士。
韋統泰6歲讀私塾,1936年考入省立菏澤第6中學,1936年考入濟南高中。
1938年長途跋涉1000多里,從山東跑到延安投奔革命。在被編入抗大6大隊。193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韋統泰少將
抗大畢業後,韋統泰被分配到晉察冀軍區,當過班長、排長,以後從事偵察工作,任晉察冀軍區第一軍分區二十五團司令部偵察參謀,第一軍分區司令部偵察參謀,偵察股股長,後任第二十五團參謀長。
解放戰爭時期,任冀察熱遼軍區特務一團副團長兼參謀長,第二十七旅七十二團副團長兼參謀長,熱東獨立團副團長,東北野戰軍第八縱隊二十四師七十二團團長,第四野戰軍四十五軍一三五師(師長丁盛、政委韋祖珍)四〇五團團長。
韋統泰在梨樹溝門戰鬥中,發現情況變化,不待命令,迅速搶占制高點,為保證殲敵起到重要作用,受到上級表揚。
攻打天津時,韋統泰團經過一個小時激戰,攻下民權門外的范家堡,全殲守敵一個營。
在衡寶戰役中,135師遠離軍的主力,穿插到敵人重兵的後方,由野司直接越級指揮135師作戰。師長丁盛命令405團在黃土鋪以北牛形山一帶選擇陣地,截擊敵人。團長韋統泰發現黃土鋪有敵人行軍,他一面向師部報告,一面調動部隊跑步行進 4公里,將敵人攔住,未等上級命令,將全團9個連一字排開,全線發起衝鋒,主動攻擊敵人。這股敵人正好是白崇禧“鋼7軍”軍部和直屬隊,韋統泰指揮部隊猛衝猛打,殲滅敵軍部和軍部直屬4個特種營,生俘敵軍參謀長,是為衡寶戰役中著名的“腰斬七軍”。全團記戰功一次。
建國後,韋統泰擔任135師參謀長、副師長。1953年54軍入朝,韋統泰任志願軍54軍135師副師長、師長、1954年任54軍130師師長,1956年任54軍副軍長,參加了朝鮮西海岸反登入作戰準備、1953年夏季進攻戰役、金城戰役,獲朝鮮二級自由獨立勳章。
1958年,54軍回國。1959年54軍兩個師進入西藏,韋統泰奉命進藏。
韋統泰1960年入高等軍事學院基本系,1962年畢業。任54軍軍長、昆明軍區副司令員、1970年4月,由昆明軍區副司令調任國防科委副主任兼七機部軍管會主任、黨的核心小組組長(相當於部長),後受四人幫迫害,被軟禁在北京地質學院兩年零八個月,在此期間,他光明磊落,信念不移。1982年離職休養。
1955年授予大校軍銜,獲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一九六四年晉升為少將軍銜。
其子韋亞南,現任職解放軍總裝備部 ,大校軍銜。

毛主席的題字

1938年在延安抗大時,毛主席為韋統泰題寫了“光明”兩個字。他將之作為人生的目標和座右銘,歷盡千難萬險,經過千百次戰鬥,丟棄了好多東西,唯獨把這張紙片保存了下來;後來又將其作為禮物送給新婚的愛妻王志敏,直至撥亂反正以後作為珍貴文物上交給中央辦公廳;
韋統泰老將軍常指著鑲在鏡框裡的一頁小紙片兒對朋友們說:“戰爭年代,什麼都丟了,就它沒有丟。”細看這頁小紙片兒,僅手心大小,紙的四邊已卷損,表面還留有水浸漚過的痕跡,紙上的細橫線格也已模糊不清,惟有毛主席那豪放挺勁的題字“光明”仍色澤鮮明,甚至疾書時的一絲絲飛白都清晰可見!
這頁小紙片兒的來源是在抗日戰爭剛剛爆發時,他與十幾個一腔熱血的中學同學搭幫從山東曹縣出發,長途跋涉兩千多里,幾經險惡,終於在1938年8月來到延安。之後,他被分配到“抗大”總校第六大隊。要離開延安去洛川前,大家非常想見毛主席,便找隊領導提意見,他答應請示一下。第二天晚飯後,突然響起哨聲,大家忙到大院空場上集合。隊長隨即告訴大家,毛主席一會兒就到,聞之,大家都高興地跳了起來。少頃,便看到帶著一個警衛員的毛主席健步走來。主席面容瘦黃,頭戴八角帽,一身灰色軍裝,膝蓋上還有兩塊補丁。主席站到事先準備好的八仙前先反問大家來“抗大”考沒考試?緊接著他替大家回答道:“你們走了幾千里路來延安就是很好的考試嘛。”主席隨後還講了“抗大”宗旨,號召大家要努力學馬列主義,學抗日道理,學軍事技術,掌握好打日本鬼子的本領。那天,主席講了一個多小時。最後,不知是誰最先帶頭,大家一下圍上去,紛紛掏出筆記本請毛主席題字留念。這頁“光明”就是主席那天題寫的。
“抗大”畢業後,老將軍來到晉察冀抗日前線,那時環境很艱苦,尤其是1942年的“五一”大掃蕩和1943年的秋季大掃蕩,幾乎每天行軍打仗,無論是在滹沱河邊、狼牙山上,還是在地道里、青紗帳中,在同日寇浴血戰鬥的歲月里,他一直把這頁毛主席的題詞放在貼心口的衣袋裡,有時被水濕透了,他就用雙手夾著讓體溫將它慢慢烘乾。有一年,在敵後過新年,他還將毛主席給他的題詞用蠟版描下來分送給戰友們。在抗戰最艱苦的歲月里,毛主席的題詞更堅定了他和戰友們勝利的信念,正像當時一首歌中唱到的“同志們,向太陽,向自由,向著那光明的路……”在以後的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時期,他也一直將這頁小紙片兒帶在身邊。
老將軍的夫人王志敏同志也常講起一件趣事。1948年,她與時任團長的韋統泰在遼西昌圖縣訂婚,“當時不興送戒指,他一高興,便將自己珍藏了十年的小紙片兒送給我作紀念。我知道那可是他的寶貝呀!果然,我們剛一結婚,他就給要回去了。”
老將軍為此還專門寫了一書《戰鬥歲月》。該書是由其自費印刷的,除送老戰友外,主要是留給子女。老將軍還常向朋友們講:“我特意將主席當年給我的題詞印在書的首頁,就是想說,沒有毛主席,就沒有我們黨的成熟,沒有新中國的創立。我們這一輩子沒有什麼像樣的遺產,這頁毛主席題詞就算是我們留給子女的傳家寶吧。”

參加對印自衛反擊戰

1962年11月,印度軍隊向我國西藏山南地區的西山口、昌都地區的瓦弄等地全面反撲。中央軍委決定在中印邊界東、西兩段進行第二次自衛反擊戰。為加強東線作戰的指揮,決定組成昌都地區分前指,由54軍軍長丁盛少將、副軍長韋統泰大校、副政委鍾池少將、政治部主任藍亦農大校、昌都軍分區司令員郄晉武組成,指揮4個團的兵力向瓦弄地區反擊。11月14日,印軍向54軍正面部隊發動全線攻擊,丁盛、韋統泰指揮右翼1個團在察隅河西岸向瓦弄扎公突進,不到兩個小時時間,便奪占了扎公,將印軍在察隅河兩岸的兩個營分隔,左翼4個連在察隅河東岸攻下80高地。印軍11旅旅長深恐被“包餃子”,向所屬部隊發出全線後撤的命令,旅長本人隨印第4軍軍長乘飛機逃跑。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