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癤癰

癤是指單一毛囊及其附屬檔案發生的急性化膿性炎症。癰是指相應多個毛囊及其附屬檔案發生的急性化膿性炎症。其病原菌主要是金黃色葡萄球菌。癤和癰在臨床上表現為以局部紅、腫、熱、痛的硬結,在全身皮膚均可發生,面部皮膚多見。癤和癰的治療應局部與全身治療相結合,早期以局部治療為主,但嚴禁擠壓、挑刺、熱敷等刺激,以防感染擴散。

疾病簡介

面部皮膚是人體毛囊及皮脂腺、汗腺最豐富的部位之一,又是人體暴露部分,接觸外界塵土、污物、細菌機會多,易招致損傷。引起單一毛囊及其附屬檔案發生的急性化膿性炎症稱為癤。
面部皮膚是人體毛囊及皮脂腺、汗腺最豐富的部位之一,又是人體暴露部分,接觸外界塵土、污物、細菌機會多,易招致損傷。相應多個毛囊及其附屬檔案發生的急性化膿性炎症稱為癰。

發病原因

顏面部癤的病原菌主要是金黃色葡萄球菌。正常的毛囊及其附屬檔案內常有細菌存在,但只有在局部因素影響或全身抵抗力下降時,細菌才開始活躍引起炎症。皮膚不潔或剃鬚等原因引起皮膚的損傷均可成為局部誘因;全身衰竭、患消耗性疾病或糖尿病的患者,也易發生癤。
癰:當多數毛囊、皮脂腺及其周圍組織發生急性炎症與壞死時,可形成迅速增大的紫紅色炎性浸潤塊;其後皮膚上出現多數黃白色膿頭,破潰後溢出膿血樣分泌物;繼而膿頭周圍組織有壞死,壞死組織溶解排除後,可形成多數蜂窩狀腔洞。感染可波及皮下筋膜層和肌組織,引起皮下組織壞死,使整個癰的病變區組織呈醬紫色浸潤塊;癰周圍和深部的組織成彌散性水腫。

臨床表現

好發群體

全身衰竭、消耗性疾病、糖尿病、免疫低下等人群

疾病症狀

一、癤
癤初期為皮膚上出現紅腫熱痛的小硬結,呈錐形隆起,有觸痛;2-3天內硬結頂部出現黃白色膿頭,周圍為紅色硬碟,患者自覺局部瘙癢、燒灼感及跳痛;以後膿頭破潰,排除少許膿液後疼痛減輕;或其頂端形成一個膿栓,與周圍組織分離而脫落,炎症逐漸消退,創口自行癒合。病程中除引流區淋巴結可伴有輕度腫痛外,一般無明顯全身症狀。反覆發生的慢性癤腫稱為癤病,全身皮膚均可累及,遷延不愈,多因糖尿病、腎病、腫瘤等消耗性疾病造成免疫功能下降引起。
二、癰
面部癰好發於唇部,上唇多於下唇,男性多於女性。感染的範圍和組織壞死的深度均較癤嚴重並伴有劇烈的疼痛。唇癰病人因唇部極度腫脹、疼痛、張口受限而導致進食、言語困難。局部區域淋巴結腫大、壓痛。全身中毒症狀明顯,如畏寒、高熱、頭痛、食慾減退。除面部外,頸部、背部、腰部、臀部及大腿等處皮膚也多見。

疾病危害

一、癤
癤如處理不當,如隨意搔抓或擠壓排膿、熱敷、藥物燒灼腐蝕以及不恰當的切開等,都可使炎症擴散,位於上下唇、鼻部的癤,可因此導致局部紅腫痛範圍增大,伴發蜂窩織炎或演變成癰;甚至並發海綿竇血栓性靜脈炎、敗血症或膿毒血症。
二、癰
唇癰較癤更易發生顱內海綿竇靜脈炎、菌血症、膿毒症以及中毒性休克和水電解質紊亂, 從而導致較高的死亡率。

併發症

口腔頜面部感染中面部癤癰最易發生全身併發症。這是因為:癤癰的病原菌毒力較強;上唇與鼻部“危險三角區”內的靜脈常無瓣膜;以及顏面表情肌和唇部的生理性活動易使感染擴散等因素所致。
當感染侵入面靜脈發生靜脈炎及血栓形成時,靜脈回流受阻,可出現顏面廣泛水腫、疼痛。感染沿靜脈逆行引起海綿竇血栓性靜脈炎。表現為患側眼瞼水腫、眼球突出、眼壓增高、運動受限、視力減退、畏光流淚,全身高熱。甚至可引起腦膜炎、膿毒血症、中毒性休克,未及時正確治療可導致死亡。

診斷鑑別

輔助檢查

主要依靠臨床表現進行診斷,血細胞化驗有白細胞升高,中性粒細胞升高。可從膿頭取膿做細菌培養及藥敏實驗以指導抗生素的使用。

疾病鑑別

一、頜面部間隙感染
頜面部解剖及功能複雜,骨、肌肉、血管等重要結構之間由疏鬆結締組織和脂肪填充,感染常沿這些阻力薄弱的結構擴散,成為感染髮生和擴散的潛在間隙,這些部位的感染稱為頜面部間隙感染。可由未良好控制的癤、癰發展而來,也可由於其他口腔頜面部牙源性、腺源性、損傷性、血源性、醫源性感染導致。感染表現為蜂窩織炎或膿腫,部位深,根據所累及間隙的不同,發病部位具有解剖特點。與癤癰發生於皮膚淺層組織不同。
二、皮脂腺囊腫
中醫稱為“粉瘤”。主要為皮脂腺排泄管阻塞,皮脂腺囊狀上皮被逐漸增多的內容物膨脹而形成的瀦留性囊腫。囊內為白色凝乳狀皮脂腺分泌物。常可發生繼發感染,周圍皮膚紅腫,膿腫形成,與癤表現相似。但內容物不同。治療也不同,癤以局部護理及切開引流為主,感染消除後痊癒,不需要手術切除。而皮脂腺囊腫不能完全消除,需要在感染控制之後手術切除。

疾病治療

局部處理

一、癤
早期以局部治療為主,可用2%碘酊塗擦局部,並保持周圍清潔,其它如紅黴素軟膏、10%魚石脂軟膏也可使用,嚴禁擠壓、損傷、挑刺、熱敷、燒灼等,防止感染擴散。
晚期形成明顯皮下膿腫時,才可考慮在膿腫表面中心皮膚變薄的區域保守切開引出膿液,切忌擠壓膿腔。
二、癰
早期用高滲鹽水或汗抗生素的鹽水紗布局部持續濕敷,並限制唇部活動,如言語和咀嚼,進食可用鼻飼或管飼流質。晚期形成明顯皮下膿腫時,才可考慮在膿腫表面中心皮膚變薄的區域保守切開引出膿液,切忌擠壓膿腔。已破潰的膿腫仍以高滲鹽水持續濕敷,持續至膿液消失、創面平復為止。

藥物治療

結合全身抗菌藥物治療,應行膿液細菌培養與藥敏實驗確定敏感藥物,一時未能確定,可選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敏感藥物,如青黴素類、頭孢菌素類等。重症患者應加強全身支持,加強營養,補充電解質溶液糾正酸中毒,出現全身併發症時採取針對性措施。

疾病預後

輕症患者可自愈,或經有效治療後疾病好轉,愈後局部可留有瘢痕。唇癰等重症患者需經有效治療方可癒合。少數患者甚至可發生全身併發症。發生海綿竇血栓性靜脈炎患者在無抗生素等有效治療時病死率高達80-100%,在已有抗生素控制的情況下病死率已降至20%,早期發現、有效治療後預後良好。

疾病預防

保持皮膚清潔,尤其是面部等易受污染、易受摩擦等區域;提高免疫力,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全身免疫低下、消耗性疾病患者加強營養。

疾病護理

癤早期可用2%碘酊塗擦局部,並保持周圍清潔,嚴禁擠壓、損傷、挑刺、熱敷、燒灼等,防止感染擴散。
癰早期用高滲鹽水或汗抗生素的鹽水紗布局部持續濕敷,並限制唇部活動,如言語和咀嚼,進食可用鼻飼或管飼流質。加強營養和支持治療。對於免疫低下、惡病質、長期臥床等患者,在護理過程中也要注意皮膚清潔,預防癤癰等感染髮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