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觸發水雷

非觸發水雷有很多種,比較出名的是磁性水雷,是德國在二戰時期發明的。大家知道,經常受到敲擊的螺絲刀會帶有磁性,能夠吸引小螺絲釘等零件。這是因為鋼鐵內部含有無數微小的磁區,而地球是個大磁體,地面空間充滿了磁場。這磁場對鋼鐵內的磁區有著磁力作用。當發生碰撞時,鋼鐵內的磁區就會受到震動,磁區與磁區之間就有機會稍微鬆開,摩擦力也因鬆開而減小,這樣磁區就受地球的磁力而被扭向同一方向,於是就產生了磁性。
艦船在船廠建造時要經過一個很長的時間。在這一段時間內,構成船體的鋼板和其他鐵塊會因經常的敲擊而被地球的磁場逐漸磁化,從而帶上磁性。艦船下水後,就會成為一個浮動的大磁體。當艦船駛入布設有磁性水雷的水域時,磁性水雷上的磁針受到艦船磁場的作用而發生轉動,接通起爆電路,水雷就會按事先的方式爆炸。由於磁性水雷不需要艦船直接觸碰到水雷的雷體,可以布設在適當水深的水底,不再需要用一條鐵索來牽住它。顯然,磁現象大大提高了水雷的威力和隱蔽性。陳舊的排雷方法不再適用了。
磁技術為水雷家族添異彩
但是,這種磁性水雷容易受到地磁場的影響而發生自爆現象,有時竟成了“ 不攻自爆”的水雷。於是,人們在磁性水雷的基礎上又研製出了磁感應水雷,即用繞有幾萬圈導線的鐵棒來代替磁性水雷上的磁針。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指出,當迴路中的磁通量改變時,就會產生感應電動勢,或者在閉合迴路中產生感應電流。因此,當艦船通過磁感應水雷上方時,移動的艦船磁場掃過水雷鐵棒上的感應線圈,感應線圈中就產生感應電流接通起爆電路,使水雷爆炸。
人們通過物理學的測量研究表明,當艦船通過時,磁場、電場、聲響、水壓等都會發生變化,因而人們又製成了音響水雷、水壓水雷或磁-聲-水壓聯合型水雷。這些水雷的引爆原理基本上都是相同的:根據電磁感應原理,使來自敵方艦船的不同信號通過壓電效應、磁效應等激起水雷線圈上電流的變化,從而引爆水雷。因此,電磁感應成了當代水雷的核心原理。
還有一種典型的非觸發雷是音響雷。它的引爆原理是:當音響雷探測到了艦船的馬達聲音後,艦船產生的聲音的音波被音響雷上的音波接收器接收,這就相當於音響雷的耳朵。音響雷的“耳朵”能把艦船發出的聲波變成電信號,電信號經過放大、整流後,輸送到線框,使指針擺動,中間機構開始工作,爆炸開關接通,電雷管通電,引起水雷爆炸。這就好像艦船給音響水雷打電話說:“我來了”,而回答它的卻是水雷爆炸的一聲轟隆巨響。還有一種音響水雷,是用聲、磁聯合引信起爆的,稱為音響感應水雷。聲場、磁場按先後順序,共同作用到水雷時,才引起水雷爆炸。因為音響引信比磁感應引信接收信號距離遠,所以通常把音響引信作為搜尋目標的值班引信;而磁感應引信只能接收艦船附近的磁場,使水雷在艦船底部爆炸,所以稱為戰鬥引信。平時音響機構電路暢通,隨時可以接受音響信號。當艦船開來時,聲波接受器先接通電流開始工作,當艦船接近水雷上方時,磁感應器使爆炸開關接通,電雷管起爆,引起水雷爆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