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大象

非洲大象

非洲大象生活在從海平面至海拔5000米的熱帶森林、叢林和草原地帶,它是現存最大的陸生哺乳動物。群居,要由一隻雄象率領,日行性,無定居。以野草、樹葉、樹皮、嫩枝等為食。

基本信息

簡介

非洲大象非洲大象

世界的大象分兩種,一種叫亞洲大象,一種叫非洲大象。亞洲大象也很大,一頭足足有一台“解放牌”汽車重呢但是,它在世界陸地上還不是最大的動物。那么.世界陸地上最大的動物是誰呢?是非洲大象。非洲大象體軀龐大而笨重,是陸地上最大的哺乳動物,雄性和雌性非洲象呈二態性(雌雄兩性在體形或身體特徵上都有所不同)。被美國瀕危物種法案和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瀕危物種,被CITES列入附錄I,但是在辛巴威、波札那和納米比亞三國,非洲象被重新劃定到附錄II。

一頭非洲雄性大象,長到十五歲左右的時候,它的身長就達到了八米以上;身高達到四米上下體重達到七至八噸,即一萬四千斤至一萬六千斤。非洲大象,同亞洲大象相比.共特點:不僅寸大、體重,而且不論雄象、雌象都生長象牙;耳朵既大也圓;睡覺的姿勢,不象亞洲象站著睡,而是臥下睡。不然,它不能安然地進入夢鄉。

非洲大象出生以後,哺乳期大約為兩年的時間;長到十二歲至十五歲時,才是“婚配”的年齡;二十四歲至二十六歲時才停止長個。

在陸地上的哺乳動物中,大象的懷孕期是比較長的,一年半至兩年才能生下小象。這小象一落地,就有一米高,二百斤重。在自然界裡,象的繁殖率比較低,大約要相隔五、六年的時間才生育一次。它們能活多長時間呢?在正常的情況下,其壽命可達六十歲,有的可活到一百歲的高齡。

形態特徵

非洲大象非洲大象

體長為5—7.5米,尾長1—1.3米,肩高2.6—4米,體重2700—6000千克,最大的重達10000千克,雌性比雄性小。據記錄,最大的一隻非洲雄象是1974年11月7日在安哥拉南部被射殺,它肩高約3.96米,體全身10.67米,前足周長1.8米,體重11.75噸。最大的象牙(非洲雄象)長350厘米,重約107公斤;雌象牙重約18公斤;而一般母象牙平均只重約7公斤。

體色為灰棕色,象鼻很長,為上唇和鼻子合併,向前伸長形成,重約145千克,表皮很粗糙,上面有許多環列的皺紋,鼻端有兩個指狀突和許多感覺靈敏的纖毛。它就像是一件奇妙的工具,吊在腦袋上搖來擺去,不僅有嗅覺功能,還能做許多複雜的動作,如吸水、拔樹根、掀塵土、抓東西吃等,甚至還能把濺進眼睛裡的泥土擦出來。有趣的是,它還能像人類握手一樣,用互相纏繞鼻子的方式來表達友好的情感或者雄雌間的調情。
雄獸和雌獸均有由上頜門齒形成的象牙,一般長1.5—3米,重20—30千克,最長的可達3.45米,重198千克,雌獸的牙較短而細。頭頂扁平,兩隻耳朵特別大,直徑約為2米左右。脊背向下塌陷,肩部和臀部較高。四肢粗壯如柱,腿的直徑約為50厘米,周長超過1.7米。前肢具4趾,後肢具3趾,腳底下有橡皮一般的肌肉,粗厚而平坦,所以在走路時幾乎毫無聲音。

生活習性

非洲大象非洲大象

非洲大象,喜歡群居。一般是二十至三十頭為一群,多者可達百頭。這些大象生活在一起,活動有一定的範圍,有一定的路線,不亂跑亂走;出去找食,一般是在早、晚時間。它們活動的時候,為了保護幼象,排成長長的大隊:成年的雄象走在前頭,任領隊;幼象走在中間;成年的母象走在隊
伍的後頭。

在陸地上的哺乳動物中,大象的嗅覺也是最靈敏的,可以與犬相比。但是,它比犬聰明,能幫助人類做很多很多的事,比如,運輸物資,看小孩啦,守門,陪同主人出獵;還能在馬戲團、雜技團里當敲鼓、吹號、雜耍“演員”。

喜歡群居,每群都由雌獸統帥,成員中大多是它的雌性後代,雄獸在群體中沒有位置,長到15歲時就必須離開群體,只有在交配期間才偶而回到群體中。群體中有嚴格的等級制度,行動時要按照地位高低排序,無論吃喝、交配和走路都秩序井然,群體中的成員之間通常都十分和平、友好。它的步子邁得很大,每一步都儘量高高地彎起腿,跨得遠一點,很適於膛過泥地。為了採食,一年要走16000公里,遷徙的路線往往還要穿過溪流、湖泊、沼澤等,使它的一生就像一次極有耐性的漫長的尋食旅行。茂密的森林也不會使象群失散、迷路,因為每個群體都有自己聯絡的聲音和氣味,無論走出多遠,都可以找到家族的去向。它依靠額上的一個能震顫的部位發出聲音信號,頻率大多在低頻的14—24赫茲之間,人耳不能聽到,但也包含一些人耳可聞的諧波。
非洲象總是一副泰然自若,神聖不可侵犯的樣子,在草原上所向無敵,但大多用溫和的方式與其他動物競爭。只有在憤怒或恐懼的時候,才有可能傷害其他動物,此時就是身強力壯的犀牛也要退避三舍。雖然非洲象的成體不懼怕任何動物的進攻威脅,但幼仔卻無力抵擋獅、鬣狗、野狗以及禿鷲之類的襲擊,所以在休息時群體常常站成一圈,保持警惕,以便進行防禦和自衛,而雌獸即使感覺到一點危險,也會用長鼻子來提醒幼仔。在群體進行長距離、大規模的遷移時,幼仔必須緊緊地跟上,不過雌獸也會不離左右地進行保護,隨時擊退企圖進犯的食肉動物。
極少有人能找到野生非洲象自然死亡後的殘骸,尤其是堆放象牙的地方。因為一隻非洲象死亡後,家族的成員們會感到非常悲哀,在環繞著它們同類的骨架靜默一段時間之後,便把殘骸分解,一一取走,將象牙和每塊骨頭在密林中不同的方向、不同的地方分散藏好。

非洲象的腿非常粗壯有力,所以大多站著睡覺,睡眠的時候新陳代謝水平大約會降低5%左右。一天中大約有16個小時用來吃青草、樹葉、嫩枝、野果等植物性食物,主要種類有阿拉伯橡膠樹、棕櫚樹等,每隻每天進食約180—270千克。它的嘴裡有4顆結實的牙齒用來咀嚼,對付樹枝上的刺兒也有自己特殊的辦法。它毀壞了不少草場和樹木,但同時卻建起了更多的草場和森林,吃掉生長茂盛的野草有利於新草的長出,不消化的樹籽則被帶到其他地方,使森林又在別處生長起來,因此非洲象可以稱得上平原的農夫。

非洲象十分耐熱、耐曬,但水是必需的,每隻平均一天大約要喝上100公升。在乾旱的季節,它能以其敏銳的嗅覺測知地下水所在的位置,或者匯集成數百頭的大群一起遷移到水草豐富的地區生活。它甚至能夠發現猴麵包樹里的樹汁可以飲用,每到乾旱季節就從猴麵包樹里取水喝,並且還在猴麵包樹的木頭裡找到了所需要的礦物質。
在水塘邊,它每次將大約9公升水吸入到長鼻子中,然後澆到嘴裡,喝完了之後就進行洗澡和玩耍,然後再將身上塗抹上一層泥蓋住灰色的皮膚,或在泥地里打滾,這樣不僅有益於健康,還形成一層保護層,可以防止扁虱、跳蚤或其他寄生蟲的侵襲。此外,它的背上還時常棲息著一些喜歡食蟲的小鳥,專門為其捉拿寄生蟲。
非洲象沒有固定的發情季節,常年均可交配繁殖,雌獸的懷孕期為21—23個月,略長於亞洲象,是哺乳動物中孕期最長的動物。每胎產1仔,兩次產仔的間隔期約4年,每隻雌獸一生可以產4—5胎。在幼仔出生的頭5年裡,它要一直守在幼象身邊。
剛剛出生的幼仔的體重約為109千克,雌獸每次需要餵1千克左右的奶,而它所要做的只是尋找到雌獸的奶頭在什麼地方,然後本能地去吸奶。幼仔呆在雌獸身邊倍感安全,隨著身體漸漸長大,眼睛和耳朵也越來越靈敏,自信心也增強了,但偶而也還會走失,不過當它們需要幫忙的時候,家族的其他的成員總是應聲而來。
 

瀕危

非洲象長得很慢,成熟得也很慢,需要13—14年才能達到性成熟。體重和牙齒的出現是其成長的標誌,幼仔沒有牙齒,以後逐漸開始長牙,兩個巨大的門齒會隨著身體的成長越長越長,以後也會由於使用過度而磨損,甚至斷裂,而一旦門齒斷裂就會成為殘廢。非洲象的壽命約為60—70年。
非洲象的數目近四十年來大起大落。非洲象的數目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達到高峰,約有130萬頭。其中,薩伊最多,約40萬頭,坦尚尼亞次之,約30萬頭。從七十年代開始,非洲象的數目以驚人的速度減少,最多的一年竟減少10萬頭。以肯亞和烏干達為例,從七十年代中期到八十年代中期的十年中,大象的數目分別從16萬7千頭和1萬5千頭銳減到4萬3千頭和1千5百頭。到八十年末,整個非洲的大象數目減少一多半,只剩下62萬4千頭。
在《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中,非洲象和亞洲象均被列入附錄I。
非洲象數目的銳減,主要由兩個因素造成的:

一是非洲人口的高速增長和對森林、草原的開發與破壞,促使野生動物生存的地盤縮小,環境惡化。結果,大象的自然死亡率猛漲。
二是濫加捕殺。過去,非洲人捕獵大象主要是為得到象肉和象皮。但是,七十年代之後,象牙成為人們捕殺大象的主要獲取物。這不但是因為國際手工藝品市場上對象牙需求量的急速增加,還因為國際金融市場動盪,象牙同黃金和鑽石一樣,被視為一種價值穩定的硬通貨,西方一些大銀行競相爭購和儲存。八十年代初,國際市場上象牙的成交額每年在130萬公斤左右,其中百分之九十以上來自非洲。同時,象牙的價格不斷上漲。從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批發價從每公斤13美元上漲到156美元,上漲12倍。獲取一根象牙,就可得到一筆可觀的收入。因此,一些人把大象看成是“活動的金匣子”,把象牙看成是“令人垂涎的白金”,把偷獵象牙看成是“發財致富的捷徑”。他們總是不惜冒著生命的危險,千方百計去捕殺大象。

地理分布

非洲象分布於非洲東部、中部、西部、西南部和東南部等廣大地區,北起蘇丹草原,南至南非腹地,東從東非沿岸,西達西非赤道一帶,主要棲息於熱帶草原和稀樹草原地區。

分布國家

安哥拉,博茨瓦那,布吉納法索,喀麥隆,中非共和國,查德,剛果,象牙海岸,剛果民主共和國,衣索比亞,赤道幾內亞,加彭,加納,幾內亞,幾內亞比索共和國,肯亞,賴比瑞亞,馬拉威,馬里,莫三比克,納米比亞,尼日,奈及利亞,盧安達,塞內加爾,獅子山,索馬里,南非,蘇丹,史瓦濟蘭,坦尚尼亞,多哥,烏干達,尚比亞,辛巴威。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