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傳統舞蹈

非洲傳統舞蹈

非洲的傳統舞蹈源於生活,又滲透在生活中。每逢結婚、舉喪、添丁、成年、迎賓、戰鬥、勞動、祀神、祭祖、節慶、休閒,非洲人都會穿上極具民族特點的服飾並通過不同於其他大洲民族的特色舞蹈來表達悲歡愛恨和各種懷古欲望。可以說,沒有舞蹈,就沒有非洲人的生活。沒有舞蹈,非洲文化就會黯然失色。

非洲的傳統舞蹈源於生活,又滲透在生活中。每逢結婚、舉喪、添丁、成年、迎賓、戰鬥、勞動、祀神、祭祖、節慶、休閒,非洲人都會穿上極具民族特點的服飾並通過不同於其他大洲民族的特色舞蹈來表達悲歡愛恨和各種懷古欲望。可以說,沒有舞蹈,就沒有非洲人的生活。沒有舞蹈,非洲文化就會黯然失色。

每個非洲部族都有自己獨特的傳統舞蹈,但它們又具有共同的特點:風格質樸粗獷,節奏明快強烈,感情熾熱奔放。非洲舞蹈的動作多為腰、腹、臀部的扭動搖擺等速度快、幅度大的肢體動作,如屈伸、旋轉騰躍等,較少以眉眼、指腕、足尖表達細膩的感情。

非洲舞蹈的題材廣泛,凡生活中較大的事情均可入舞。

表現生產勞動的舞蹈。常見的有狩獵舞、耕地舞、播種舞、收穫舞、祈雨舞等。這類舞蹈的表演形式和部族的生產方式相關聯。如經常集體狩獵的剛果俾格米人,表演狩獵舞時,主角身披獸皮,作困獸猶鬥狀,其他人扮獵手持標槍圍攻。坦尚尼亞東北部的獵手,多單獨出獵,其狩獵舞表演的是村民為獵手送行,獵手行獵時的威武,獵歸時的歡樂等場面。

反映部族爭鬥和反侵略的戰爭舞,幾乎遍及各部族。戰爭舞粗獷雄武,舞者常身著獸皮披肩或圍腰,頭插羽毛,肚子系鈴鐺,手持刀劍、長矛、戰棒、盾等武器,在激昂的鼓聲中模擬戰鬥動作,大型的戰爭舞常有數百人參加,場面極為壯觀。

表達男女愛情的舞蹈是非洲最常見的舞蹈。它多出現在婚事活動和日常舞會上。在非洲,舉行婚禮不能沒有舞會。參加婚禮舞會的,有新婚夫婦和來賓,這種舞會為未婚青年提供互結情緣的機遇。尼日的頗爾博羅羅人的集體婚禮舞會,就是特為姑娘們挑選丈夫而舉行的,獅子山的“蘇蘇?杜姑娘舞”既是成年儀式的舞蹈,也是婚配的舞蹈。蘇丹人舉行婚禮時,新娘、新郎要率先跳舞,然後賓客跳“頸子舞”表示祝賀,第二天新娘還要表演“新娘舞”答謝。非洲姑娘為能在舞會上過舞蹈關,婚前就得苦練舞蹈。表達愛情的舞蹈歡快、抒情,燃燒著情愛之火。

非洲人舉喪時也常伴以舞蹈,這和信仰有關。如喀麥隆的巴米累克人認為,死亡不意味著生命的終結,死者的生命已在繼承人的身上延續,所以不必悲傷。馬達加斯加人相信,死亡是生命在彼岸的開始,應予慶賀。

舉辦重大慶典時,非洲人歌舞歡慶。非洲很多部族有為年屆青春期的男女舉行成年禮習俗,如多哥卡必耶族姑娘成年時,要幽居學習,期滿後要參加“阿奔杜”舞蹈遊行。烏干達人在為男孩舉行割禮的前後,村民要列隊歌舞迎送。各部族舉行酋長加冕時,也舉辦慶祝舞會,以歌頌酋長的功績,並表述部族的歷史。

非洲人還愛跳模擬動物的舞蹈。他們或戴動物面具,或頭戴牛角、插上羽毛,身上飾以獸皮、乾草等,模擬禽獸的動作。如馬里的鳥舞,象牙海岸的蛇舞、豹舞及多哥的某些動物舞蹈。

在非洲,人們每舞必鼓。鼓是非洲舞蹈之魂,正是那激越的鼓點,使非洲舞蹈顯得生氣勃勃、熱情奔放。有的舞蹈還直接以鼓點為道具,如蒲隆地的鼓點手舞,邊擊鼓、邊揮動鼓槌做各種舞蹈動作。蘇丹希盧克人的“布爾鼓舞”,赤道幾內亞的集體舞蹈“木鼓舞”也頗有名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