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蕭何月下追韓信紋梅瓶

此瓶肩腹部圓渾,刻有“蕭何月下追韓信”的故事,下部則窄得多,底部較平。 之後,蕭何正式向劉邦舉薦韓信,並說,如果想奪取天下,非得用韓信不可。 在蕭何的力諫和勸說之下,最後劉邦終於採納了蕭何的建議封韓信為大將。

年代:元末明初
館藏地:南京市博物館

國寶價值

元末明初青花瓷中的罕見珍品,有著極為獨特的青花紋飾,體現了極高的燒制水平。
這件瓷器於1959年出土於南京江寧縣觀音山明朝開國功臣沐英墓。其高為44.1厘米,底部直徑為13厘米,而口徑僅為5.5厘米。此瓶肩腹部圓渾,刻有“蕭何月下追韓信”的故事,下部則窄得多,底部較平。瓷瓶上所繪的青花紋飾層次多樣,非常之獨特。

國寶鑑賞

此件梅瓶通體繪有各種青花紋飾,雖然紋飾層次多樣,但上下飾的西番蓮、雜寶、變形蓮瓣紋、垂珠紋等都很好地為蕭何月下追韓信這個主體紋飾服務了,從而使得整個器物渾然一體而主題鮮明突出。這件瓷器的畫面被放在了梅瓶的腹部,占據著主要的位置。畫面中的蕭何、韓信都非常的生動傳神,而空白處則襯以蒼松、梅竹、山石,顯得錯落有致。梅瓶不僅紋飾宜人漂亮,而且白釉潔淨潤澤,青花用料濃淡相宜,發色明麗,富有層次感,加之遒勁的拓抹繪瓷筆法,使畫面有丹青之妙,周身散發著美器的光澤。
蕭何月下追韓信青花瓷梅瓶是一件元青花瓷器的精品,它的重要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這件梅瓶的用料上乘,它採用了名貴的進口“蘇麻離青”鈷料,這種鈷料十分稀少,只產於中東地區,用它描繪的圖案會呈現出藍寶石般的鮮艷色澤;第二,主題圖案題材稀有,在流傳至今的青花瓷器中中描繪有植物、禽鳥和吉祥紋飾的占多數,帶有歷史人物和歷史典故圖案的比較罕見;第三,這件蕭何月下追韓信青花瓷梅瓶藝術價值很高,專家稱它上面的圖案是繪在瓷器上的中國水墨畫,工匠採用了中國畫中勾、皴、點、染等筆法,而且巧妙運用了青花瓷器特有的清冷意境來表現月光如水的夜晚,濃淡暈染相宜,紋飾主次分明。蕭何月下追韓信青花瓷梅瓶上的藍色深淺變化與中國水墨畫效果十分相似。可見元代瓷器工匠在制胎、繪畫和燒造等方面都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第四,青花大器難燒,由於受當時制瓷工藝的限制,大件的元青花瓷器不易燒制,很容易變形;而帶有歷史典故的大件梅瓶更是彌足珍貴。

國寶故事

韓信是秦末名將,他先投奔項羽,但不受重用,轉而投奔劉邦,也只做了個管管糧食的小官。後來丞相蕭何碰巧遇見了韓信,談話之間發現韓信有非常之才,於是便屢次向劉邦舉薦韓信,但均未被採納。韓信看到劉邦也不肯重用他,於是決定離開。得知韓信出走訊息後,蕭何非常焦急,也顧不上向劉邦報告,便親自騎上馬連夜率人追趕韓信。許多人以為蕭何想去投奔項羽,這使得劉邦也非常的生氣。蕭何終於追上韓信,並把他勸了回來。之後,蕭何正式向劉邦舉薦韓信,並說,如果想奪取天下,非得用韓信不可。在蕭何的力諫和勸說之下,最後劉邦終於採納了蕭何的建議封韓信為大將。韓信果然不負眾望,屢次替劉邦救險,後被封為淮陰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