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纏枝牡丹紋梅瓶

青花纏枝牡丹紋梅瓶

青花纏枝牡丹紋梅瓶,元代大器,高42.5厘米,口徑5.4厘米,梅瓶花色共分為五層,肩上部在復蓮內畫八寶紋,腹部周身繪滿纏枝牡丹青花圖案,緊接著是一條較窄的卷草邊飾,下腹是仰蓮如意紋。

青花纏枝牡丹紋梅瓶青花纏枝牡丹紋梅瓶

青花纏枝牡丹紋梅瓶

它約高42.5厘米,口徑5.4厘米, 梅瓶花色共分為五層,也就是說器身自上而下有五層圈帶紋飾,肩上部在復蓮內畫八寶紋,腹部周身繪滿纏枝牡丹青花圖案,緊接著是一條較窄的卷草邊飾,下腹是仰蓮如意紋。青花構圖嚴謹,層次分明,筆意深沉有力,青色艷麗之中又帶古樸,風格生動豪放。
青花纏枝牡丹紋梅瓶是元代大器,首先,在造型上,元青花瓷會給人一種高大、莊重、渾厚、質樸的感覺,而這隻牡丹梅瓶瓷身碩大,具有明顯的元朝時期的青花風格。 其次,元青花瓷是以鈷作為色彩原料在胚體上進行繪製,罩於青花之上的面釉多為白中閃青。細看這隻梅瓶,不難發現瓶身青花花紋上帶有明顯的褐色斑點,這正是鐵的沉澱。

元朝時

大量生產以鈷為原料的白釉藍花瓷器,其中一種瓷器口徑小得堪與梅骨相稱,故稱梅瓶。
這種元代的青花梅瓶和景德鎮還有著很深的淵源,它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元朝元世祖忽必烈定都大都北京的頭一年,也就是公元1278年。
-----------------------------------------------------------------------------

元世祖忽必烈於1279年建大元國到現在業已720多年了。
英國人霍布遜於1929年向世界公布他發現的元青花雲龍象耳瓶到現在快80年了。
美國人波普發現土耳其、伊朗元青花業已50年了。

我手上的元青花纏枝牡丹紋大梅瓶(下圖)

元青花的畫工、花卉、人物、動物的技巧在歷史上達到了頂峰。元以後的明無法與跟他媲美。大寫意、隨心所欲、一筆畫,時代感極強,非常有震撼力。歷史上曾達到極高水平的元代水墨畫在瓷器上的套用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高仿元青花能夠照葫蘆畫瓢,但元青花固有的神韻,他是永遠畫不出來的。

(圖)元青花纏枝牡丹紋美人肩大梅瓶(卵白釉孤品梅瓶)元青花纏枝牡丹紋美人肩大梅瓶(卵白釉孤品梅瓶)

本人家藏的元青花卵白釉纏枝牡丹紋美人肩大梅瓶,高45 cm,口徑6內2.5 cm,足底直徑14.3cm。此瓶獨特的是它屬於名貴的卵白釉燒造的元青花,世間非常稀有,元青花梅瓶屬於孤品。根據史料筆者推測為卵白釉第一次創燒於元青花,但發色效果不理想,後世便再也無卵白釉的元青花了。 元代文獻中尚未見到有關卵白釉瓷的稱謂,明初曹昭在《格古要論》中提到“元朝燒小足印花者,內有樞府字者高。

(圖)元青花纏枝牡丹紋美人肩大梅瓶元青花卵白釉纏枝牡丹紋梅瓶

元代燒瓷用的是麻倉土,而不是高嶺土。麻倉土的特點是白而不細,有很多氣孔。陶瓷界經過測試發現,南宋之前陶瓷還沒有用過高嶺土。瓷石加高嶺土的二元配方製造瓷胎的方法始於元代。元。孔齊《靜齋至正直記》卷二上說: 饒洲御土其色白粉堊,每歲差官監造器皿 以貢,謂之 御土窯 。燒罷即封,土不敢私也。 這裡說的御土就是麻倉土。研究景德鎮陶瓷發展史的人都知道,高嶺開採在後,麻倉開採在前。這一點文獻記載有據可查。明嘉靖至萬曆初年的文獻中出現了一種與高嶺土的形態和功能相近的黏土,即 麻倉土 。明。王宗沐《江西省大志》卷七《陶書。砂土》條謂: 陶土出新正都麻倉山,曰千戶坑、龍坑塢、高路坡、低路坡,為官土。土埴壚勻,有青黑縫、糖點、白玉、金星 色。麻倉官土一百斤值銀七分,淘淨泥五十斤,爆得四十斤。 王宗沐說的麻倉官土就是類似今天的高嶺土。新正都即今東阜地區以東,高嶺山東北,麻倉尚保留明代的名稱。從元代開始開採,至明萬曆初,麻倉老土開始枯竭了。清乾隆七年(1742年)《浮梁縣誌》卷十《陶政。陶土》記載: 明萬曆十一年(1583年)管廠同知張化美見麻坑老土膏已竭,掘挖其難,每斛加銀三分。 到萬曆中期以後,文獻已不再見麻倉土開採的記載,代之而起的是高嶺土。明《陶 。白瓷》記述景德鎮瓷胎原料及其配製方法時說:土出婺 、祁門兩山。一名高粱山,土梗米土,其性堅硬;一名開花山,出糯米土,其性茨軟。兩土和合,瓷器方成。 文獻記載中我們發現,景德鎮境內各高嶺土礦在歷史上進行過調整,除麻倉外,古高嶺土礦僅高嶺山、李黃、大洲三地區。高嶺始開於明萬曆,大洲始開於清嘉慶,李黃始開於清乾隆後期。
從以上記載中我們可以悟出,景德鎮燒制青花瓷從元代開始到明萬曆中期為止,都用的是麻倉土。
明萬曆中期後用的是高嶺山的高嶺土。
高嶺山的高嶺土用到1969年完全枯竭。元青花的高仿是從1985年開始的,高仿用的高嶺土是景德鎮周圍新發現的高嶺土。
麻倉土與高嶺土成分含量不同,用麻倉土燒制的瓷器底部火石紅自然而明顯,有黑痣,燒出來的瓷器有鼓包現象,或對釉面有炸裂成豁口,或出現棕眼。用高嶺土燒制的瓷器幾乎沒有以上現象。這些自然現象,高仿瓷器是除採取人為作假外根本做不到。

(圖)青花纏枝牡丹紋梅瓶元青花卵白釉纏枝牡丹紋梅瓶局部

景德鎮元青花青花料用的是蘇馬離青為主,也有時候蘇麻離青與國產料混合使用。蘇麻離青用到明成化就沒有了。明成化之後用的浙江產的浙料,現在高仿元青花用的青花料完全是國產料。典型元青花有凹凸感,有明顯自然的鐵鏽斑。高仿元青花為了出現鐵鏽斑,加重青花料,反覆描繪,搞得弄巧成拙。典型元青花的凹凸感是,麻倉土與蘇麻離青 在高溫條件下出現化學反映並出窯使用幾百年過程中出現。元青花使用蘇麻離青後出現的凹凸不平現象和鐵鏽斑,現在的高仿幾乎天天做白日夢,就是望塵莫及。若有專家感興趣也可提供看實物以供學術研究[email protected]

元代青花瓷器使用的釉主要有三種:影青釉、青白釉和卵白釉。三種釉的化學成份不同,決定著青花透明程度不同,對青花的發色效果影響也不相同。卵白釉是元代創新的釉種,含鈣量低,鉀鈉成分較高,粘度較大,釉面細膩而光潔。早期器物釉中含鐵量稍多,顏色閃青,晚期含鐵量減少,色澤趨於純正。施卵白釉燒制的白瓷非常名貴,但燒成的青花瓷卻不理想:發色淺淡,青花瓷原有的風采盡失,原因是卵白釉厚而凝重,濁而失透,青花在釉下就象被罩在磨光玻璃下,色彩根本就發不出來,偏離了青花本色。

卵白釉(樞俯)瓷為元代創燒,因其釉呈失透狀,色白微青,頗似鵝蛋色澤,故名。元代創燒的卵白釉瓷也是朝廷定燒的一種高檔瓷器,在當時極富盛名。卵白釉是在宋代景德鎮青白釉的基礎上發展而成,其色白微青,呈失透狀,頗似鴨蛋殼色,故稱之為“卵白釉”,卵白釉深受元代朝廷的喜愛,常命景德鎮窯燒制供官府使用,“有命則供,否則止”,傳世品以元代最高軍事機構“樞密院”定燒的卵白釉瓷為多見,樞密院定燒瓷在盤、碗器的紋飾中印有“樞”、“府”二字,故卵白釉又稱之為“樞府”釉。------自:《藝術市場》2004年第04期 文/朱光來。

(圖)青花纏枝牡丹紋梅瓶元青花卵白釉纏枝牡丹紋梅瓶足底

元青花底部一般都有乳突,也叫雞心。胎質不如明清的細緻,胎土顆粒大,雜質多。明永樂朝開始,改進粉碎瓷石、陶洗麻倉土的工藝之後,景德鎮瓷器的胎土一朝比一朝細緻。明中期又採用磁器吸雜質的辦法,雜質就更少了。高仿元青花胎土就更不用說了,已經很細了,沒有氣孔。火石紅。火石紅與麻倉土的關係密不可分。元青花器物施釉不到底,底部不施釉,胎土中鐵的成分在高溫燒制過程中集中往沒有施釉的方向揮發,所以元青花的火石紅是從裡邊往外涔漏出來的,決不是後來人為塗抹而成的。有的元青花底部肉眼不見火石紅,或者火石紅很不明顯。但肯定有一些黑痣。不是沒有火石紅,用高倍放大鏡觀察,還是能看到一些很自然的火石紅(作者[email protected])。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