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牡丹紋塔式蓋瓶

青花牡丹紋塔式蓋瓶

青花牡丹紋塔式蓋瓶塔式蓋瓶為青白瓷,與施透明釉的至正型青花白瓷有明顯區別,早期特徵顯著。塔式蓋瓶是一種魂瓶,專用於陪葬之物,唐宋時就相當流行,元至正型青花中未有此種造型。該器造型優美穩重、靈秀典雅,分為瓶身和瓶蓋兩部分,蓋頂上塑七級寶塔,塔頂塑有葫蘆形寶剎,蓋面繪有十二根荷葉脈紋,器身以六道弦紋分成三組紋飾,分別位於肩、腹、脛部。器肩堆塑有獅、象首各一對,繪有如意紋和雲頭紋,器腹紋飾為纏枝牡丹紋,為此件青花器的主題紋飾,下部繪仰辦蓮紋,內飾蕉葉和蔓草。青花發色遠沒有至正型青花鮮亮奪目,色澤暗淡、藍中閃灰,從發色上判斷,可能還沒有使用中東進口的蘇麻離青料,或者是已經使用,但尚未掌握顏料特性。器身所繪各種紋飾均為至正型青花中常見紋飾,只是顯得較為粗糙單調,至正型青花層次更多、紋飾更豐富。

(圖)青花牡丹紋塔式蓋瓶青花牡丹紋塔式蓋瓶

上世紀50年代,美國學者波普率先將藏於英國達維特基金會的帶有至正十一年(1351年)題記的青花雲龍紋象耳瓶與伊朗阿特別爾寺和土耳其托普卡比宮元青花瓷進行對比研究,揭示出景德鎮元代曾生產一批“至正型”青花瓷,從而使元青花瓷正式進入人們的視野。國內外專家學者對高度成熟的“至正型”元青花的由來煞費苦心,一時難以破解其中奧秘,然而,1975年,一件元早期青花瓷的被發現,使人們終於發現了成熟元青花的源頭,正是這件青花瓷的發現,使人們相信,景德鎮元至正型青花是在工匠們不斷探索研究的基礎上發明的,而非突現。
1975年,在湖北黃梅縣西池窯廠元代墓葬中有了驚人發現,一件青花牡丹紋塔式蓋瓶出土,隨之出土一張“延佑六年”的地券,上面記載:“墓主安百四,生於南宋理宗景定二年,歿於延佑戊午四月十七日,葬於延佑六年已末歲十一月初四。”證實這件青花瓷為延佑六年(1 319年)生產,這樣,就比元至正十一年要早幾十年。這件驚世之作後被收藏於江西九江博物館,成為其鎮館之寶,由於其幾乎是元延佑型青花瓷唯一的紀年標準器,因其極其罕見和具有極高的科研學術價值而成為無價之寶。
這件塔式蓋瓶為青白瓷,與施透明釉的至正型青花白瓷有明顯區別,早期特徵顯著。塔式蓋瓶是一種魂瓶,專用於陪葬之物,唐宋時就相當流行,元至正型青花中未有此種造型。該器造型優美穩重、靈秀典雅,分為瓶身和瓶蓋兩部分,蓋頂上塑七級寶塔,塔頂塑有葫蘆形寶剎,蓋面繪有十二根荷葉脈紋,器身以六道弦紋分成三組紋飾,分別位於肩、腹、脛部。器肩堆塑有獅、象首各一對,繪有如意紋和雲頭紋,器腹紋飾為纏枝牡丹紋,為此件青花器的主題紋飾,下部繪仰辦蓮紋,內飾蕉葉和蔓草。青花發色遠沒有至正型青花鮮亮奪目,色澤暗淡、藍中閃灰,從發色上判斷,可能還沒有使用中東進口的蘇麻離青料,或者是已經使用,但尚未掌握顏料特性。器身所繪各種紋飾均為至正型青花中常見紋飾,只是顯得較為粗糙單調,至正型青花層次更多、紋飾更豐富。
除此件器物外,被認為是延佑型青花的還有杭州出士的元代至元年青花觀音座像和江西博物館收藏的元後互元四年銘青花釉里紅四神蓋罐、青花釉里紅樓閣式穀倉,但都與這件塔式蓋瓶的典型性相距甚遠。隨著專家學者對元青花瓷研究的深入發展,以此件青花瓷為代表的元延佑型青花瓷集中地反映了元代早期青花瓷的生產工藝水平和裝飾風格,必將受到越來越多的學者重視,必將成為中國陶瓷史中濃墨重彩的一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