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弧菌

青海弧菌
創新性
發光細菌在正常環境中,能持續穩定地發射藍綠光(最大發射波長485nm),一旦遭遇有毒有害物質,很快會被抑制發光,其發光抑制程度與所受的有毒有害物質的毒性及濃度有對應關係。國際上20世紀八十年代初,開始使用發光菌檢測環境水質污染狀況。我國於1995年開始推薦使用海洋發光菌,作為環境水質污染監測的生物學方法之一。 使用海洋發光菌檢測必須將淡水樣品添加NaCl(氯化鈉)至3%的濃度才可檢測。經過幾年的使用,發現海洋發光菌有局限性,有些淡水樣品因添加NaCl之後會改變生物毒性,致使檢測結果不正確。"青海弧菌"是科研人員於1985年從青海湖採樣獲得,在1990年確定為一種新的淡水型發光菌,即不需要NaCl就可以正常發光,並且該菌是全世界唯一由中國學者命名的發光細菌新種。用"青海弧菌"檢測環境水質,對淡水樣品無需加NaCl至3%的濃度就可以檢測,而且該菌對外界有毒物質反應很靈敏。
先進性
"青海弧菌凍乾粉"不需要將淡水樣品添加NaCl至3%的濃度就可以檢測,這就避免了海洋發光菌的缺點。經過多年的研究,研製出"青海弧菌凍乾粉"並於1999年獲得發明專利,具備從菌種的發現、培養、直到凍乾粉的製備一整套成熟技術,而且該技術完全不同於國外的製備技術,擁有完全的自主智慧財產權,該項目於2003年獲得上海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目前青海弧菌凍乾粉專利技術已經轉讓至北京濱松光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配套使用的儀器也已經成型並走向市場。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