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文隆

青文隆(1880~1960),康縣岸門口青家山人。他自幼私學讀書,雖家境貧寒,但能刻苦攻讀。20歲後,他為了解除鄉鄰民眾病痛,立志從醫,拜老中醫李治興為師,精學醫道,師父故後,獨自行醫開方,每方每驗,聲名大振,稱康縣三大名醫之一。其醫德之高尚,眾口皆碑,感人事跡,至今流傳。

從醫

青文隆在醫學上有一定的造詣,通曉“傷寒論”397法,113方和外科、眼科、兒科等常見病。他醫術全面,但臨床經驗最豐富、辯證施治最精通的還數傷寒、外科和各種疑難雜證。他的推拉、按摩和針灸之法,其效神速,里人以“神醫”相稱。因青文隆不設藥鋪,以開方為主,隨身只帶銀針一包,一般病一針一灸即愈。對貧窮的農民,治了病分文不收。生活上他不食葷腥,只用粗茶淡飯;出診徒步行走,每到一地,求治者列隊等候。
1929年,紀常鎮何家山農民唐正金之妻腹疼難忍,涎水流淌,他診斷為“蛇積症”,遂用華佗的“蛇積法”醫治。用大蒜半斤,取皮搗爛後勻攪於5斤陳醋之中,氣味酸辣刺鼻,難以入腹。青監其咽下,約半小時後,口吐鉤蟲1條,約尺余長,解救了病人。
是年,雞山壩有一壯年男子,伸舌多日,久不回縮,請來遠近中醫多人會診,均無良方。青被請去後,吩咐稱取黃連半斤,煎熬成湯。將舌盛入適溫的湯內,浸泡半小時後,從後腦項某一穴猛扎一針,舌頭頓時縮回口腔。主人欣喜,感其再生之德。
1930年,青文隆看病途經郭鎮西溝埡時,天色將暮,人困腹空,投宿一富戶家中,主人看他衣衫簡樸,視為等閒之輩,讓與長工夜宿一炕。次日清早,青發現主人之子雙手腫大,皮膚裂縫如樹紋,漱洗、進食均由父母代勞。青一看便知是患鵝掌風,他不計夜宿之冷待,以治病救人至上,即用谷糠煎湯,加藥塗洗兩掌,不日痊癒。
1933年,青在陝西略陽遇一病人,食之即吐,不得良方。青一見便說:“易也”。遂用“滴血化骨法”,將鵝血抽出一管,讓病人喝下以後,不日驅逐了病魔。
1939年,國民黨政府在紀常鎮關帝廟內召開全縣中醫座談會,邀請青文隆講論醫道。年已59歲的青文隆,銀須美髯,端坐講壇,手搖羽扇給300多名中老醫生講論了“十二經路,一代源流”。還為他們傳授了濟世妙方73例。省政府授予其“掌中之醫”證書,以資褒揚。不久還由縣內一知名人士為他懸掛“道妙方靈”金匾一副,引為殊榮。
青文隆一生只重修德習道,不貪財不重家業。對所收80多名醫徒,從不同專業的角度,精心施教,常以“藥味平常,奇功神速,如教場拉弓跑馬射箭,雖不中不遠矣”之言諄諄教誨。寓意對窮苦百姓治病,要用低廉的藥物。1948年後,青文隆先生已家貧如洗,房屋破爛不堪,生活朝不保夕,岸門口民眾樊建都、張再樞二人知情後,號召街坊鄉親給青文隆募捐錢鈔,接濟家中生活。
康縣解放後,青文隆翻身過上了幸福的日子,雖然年已古稀,但有一顆為人民服務的誠心和熱愛黨、熱愛祖國的滿腔熱忱。只要有人來叫他,不怕山高路遠,不論天陰下雨,手拄拐杖翻山越嶺,為民眾治病,給人民留下了深刻印象。
青文隆,因病卒於1960年農曆5月8日,終年80歲。臨終前對徒孫何德根筆述:“吾姓青名文隆,年紀高邁,色如枯骨,目昏多淚,百忙之中,舉意留心,著下了一冊,抽其師傅之骨髓,不可忘其師傅之苦心,你要代代相傳,口口相授,百發百中,萬叫萬靈,此藝得而非易,不可輕視”。

著作

並給何德根留下遺著《症) 13本,2萬餘方,和親筆抄本《針灸》10集,《驗方新編》10集,《醫宗金鑒》90卷,《皇帝內經)18卷,《八十一難經》81卷,《外科正宗》10卷,《石室密錄》6卷等醫藥書籍。徒弟沈成倉為感師傅苦心教導之恩,書贈“道德清高通玄妙,醫理精明方效奇”輓聯泣悼,永刻永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