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鷲岩寺

靈鷲岩寺始建於隨末唐初。 始建名為“靈鷲岩”,至公元2000年僧寬淨(仙遊人)主持重建告峻,改為“靈鷲岩寺”。 明、清年間,該寺設有“九仙社學”,招收周邊學子在該寺深造,培育英才。

鷲岩寺始建於隨末唐初。至唐開元年間,鄭叔琚第四世孫鄭逢時聯絡傳豪蔣氏倡導籌資鳩工復建。石木結構,石柱石穿,以致不朽。至宋隆興二年,按石木結構,擴大規模重建。鄭蔣二姓又倡導眾信開復飲井荒田25畝,以供聖僧鄒應陽主持岩寺香火之資。當時檀樾樾主為桂格鄭、傳豪蔣、郭,桂林馬坪詹等氏,分為五保:桂格鄭長次兩房各一保,傳豪蔣、雲路鄭各一保,傳豪郭、馬坪詹二氏合為一保(詹氏沒有岩寺管理權)。
一九八八年初,曾在該寺卓錫、現美國美洲佛教會永遠顧問兼副會長寬淨法師倡議重修,美國洛杉磯若修德善堂及美籍華人宏仁、宏華、宏震、宏法等捐資一百多萬元,重修大雄寶殿、祖師殿、鐘樓、鼓樓及僧舍、客堂,又從海外運來三尊玉佛。
寺附近有彌勒洞,內有彌勒石佛,高二.七米,寬三米,周長八.九米。
始建名為“靈鷲岩”,至公元2000年僧寬淨(仙遊人)主持重建告峻,改為“靈鷲岩寺”。
德化縣縣長楊益民主編的《今日瓷都――德化》第58頁記載,靈鷲岩寺是閩南最早的古剎之一,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它始建於隋末唐初。開山祖師姓鄒法名無比,出生於公元620年,沙縣人,16,負到九仙山修行,從而開闢九仙山為佛教聖地,96歲坐化成佛(公元716年)。檀樾主:上涌鄉雲路(鄭)、桂格(鄭)、傳豪(蔣、郭)三村,俗稱“三村四保”。
該寺在上涌鎮境內,桂格、傳豪、雲路三村又是最靠近九仙山山麓,因此“三村”的鄭、蔣、郭的祖先自開基以來,代代相傳便擔負起對該項寺維修、翻建、重建和僧人供養的義務,故稱歷史以來的檀樾主。
該寺的珍貴文物:1、歷史文物:鄒公佛像、唐代石雕(石柱、石獅)等;2、現代文物:面甸玉佛三尊、泰國金銅佛二尊(其中四面佛一尊由縣文化局代管,現有寺里的四面佛屬複製品);趙朴初親筆題字寺匾二塊,原福建省長鬍平題詞“九仙文化,八閩添福”一幅。
明、清年間,該寺設有“九仙社學”,招收周邊學子在該寺深造,培育英才。如明代進士賴垓(瓊溪人,翰林院編修),清代進士林模(溪陽人,知縣)曾在該社學就讀而一舉成名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