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江中學

臨海市靈江中學,門牌號為臨海市區江南大道42號,位於靈江大橋南端往黃岩方向100多米處,緊靠原104國道。學校創辦於1980年4月,已有30多年的辦學歷史,文化底蘊深厚。

基本信息

靈江中學歷史沿革
學校始稱城郊中學,當年教職工31人,8月份按縣招生計畫招收高一初一新生各三個班總共327人。
1987年4月撤區並鄉後,學校更名為靈江中學。1996年8月接納了就在旁邊的城南中學,辦學規模隨之擴大,教工人數增至99名,學生人數增加到1138個,學校占地面積增至27635平米,建築面積增至7290平米。校內的功能區塊重新設定,更顯合理,促進了教育事業的發展。
1999年得到城關鎮和市教育局的支持,建起兩幢共3640平米的教學樓,2000年9月投入使用。隨著行政區域的又一次變更,2000年8月學校又接納了西郊中學,教工人數增至146,學生人數增至2024,辦學規模再次擴大。
學校為了提升辦學檔次,進一步提高辦學效益,在2002年向下岙余村徵得學校南邊土地51畝,其中一部分用於運動場的構建。並在江南辦事處和市教育局的財力支持下,於2003年投資302萬元,建造3388平米的實驗樓一幢,2004年9月投入使用。2007年8月,為了整合最佳化教學資源,學校又接納了處於同一街道的江南中學,形成了有教工186人,學生2136個的教學規模。為解決學生住宿緊張的問題,學校籌資230萬興建2318平米的宿舍樓一幢,2008學年交付使用。為改善師生的用膳條件,學校在原運動場上投資370萬元,興建3595平米的新食堂一座, 2009學年交付使用。至此,學校各項軟硬體設施齊全,教學儀器設備按省I類標準配備,有計算機275台,設有計算機教室4個,多功能教室1個,圖書館藏書63812冊,固定資產總值1911.4萬元。
學校自創辦以來,發揚“團結拼搏,奮力爭先,務實開拓,自求發展”的靈江精神,堅持“全面育人,從嚴治校”八字方針,在教育教學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一直來聯考上線人數位列同類學校第一,為社會培養了15000多名有用人才。學校為省民主管理先進單位,省督導評估合格學校,省民眾體育先進單位,省體育特色學校,台州市會考先進單位,台州市綠色學校,台州市業餘體育訓練先進單位,臨海市群體師德創優先進單位,臨海市日常行為規範達標學校,臨海市平安學校。學校先後取得了省運會女子足球比賽第二名,省中學生運動會女子足球比賽國中組和高中組均為第二名,省青少年射箭比賽團體總分第三名的好成績。
靈江中學校徽解釋說明:
靈江中學校標靈江中學校標
靈江拼音縮寫共同組成一張“帆”的藝術圖,寓意著團結一心、揚帆啟程、銳意進取的靈江精神;圖示抽象為“4”和“1”字,右下角四條水流合流向前,暗含著四校匯合。圖示顏色為藍色,代表理想。整個校標取自唐人王灣《次北固山下》的詩句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為了領略這壯麗開闊的學校發展未來圖景,我們要樹精神、正校風、做事業。
揚帆啟程的靈江中學

奇峻無比的化骨岩下,溫潤翠色的靈江岸畔,閃耀著一顆璀璨的教育明珠。這裡——書香滿園,這裡——綠蔭遍地,這裡,坐瞰靈江水,旁瞻蒼翠滴,在景致天成的意境中獨善其身。這是一片培菁育英的沃土,新生中孕育著無限的希望,憧憬著美好的未來; 這是一座凝重厚實的學苑,成長時傳承著人類的文明,撒播著科學的精神;這是一處產生思想的殿堂,希望里綻放著生命的光芒,高揚著人文的旗幟;這是一艘啟錨揚帆的航船,滿載莘莘學子,駛向浩瀚的知識海洋。這裡,就是浙江省臨海市靈江中學。站在知識的臂膀上,我們看得更高更遠。歷經人文的積澱與醞釀,今天的靈江中學正揚帆啟程……
第一樂章 萬象更新,繼往開來 
靈江中學,原名城郊中學, 1980年4月,始創於江南街道小山頭,8月按縣招生計畫招收初一、高一各三班學生,占地面積僅有15畝。1987年4月撤區並鄉後,學校更名為靈江中學。1996年8月與城南中學合併,發展成為30個班級,2000年8月合併了西郊中學,2006年8月又合併了江南中學,發展成現在占地面積119畝,具有45個教學班、2315個學生,教職工176人的完全中學。三十年來,學子滿懷理想在這裡沐浴著春風雨露,教師滿懷熱望在這裡耕耘著希望沃土,將自己的青春韶華無怨無悔地拋灑在這裡,用他們的才情和抱負譜寫高亢激昂的奉獻之歌。
學校地處靈江大橋和臨海大橋中間位置,緊靠104國道,離崇和門5分鐘車程,既沒有鬧市的喧囂,又盡得老城的便利。江南街道業已併入臨海市省級經濟開發區,發展前景廣闊,由此帶來的經濟提升和充足生源也將會給學校帶來新的發展契機。
一放眼,這裡全是沁人心脾的醉綠;一抬頭,這裡盡顯教育神奇的天意。學校占地面積從不足15畝,擴大到119畝,校舍建築面積達2.14萬平方米,各類建築設施布局合理,共有教學樓、行政樓、實驗樓、餐廳樓等10棟,校門寬敞大氣,所有教室都安裝上了多媒體教學設備,教學裝備先進齊全。現擁有計算機教室3個,計算機290台,化學、物理、生物實驗室各有2個,通用技術和勞技教室1個,有圖書館和閱覽室,藏書6.4萬冊,有計算機控制的校園音響系統,建立了便捷快速的校園網,正著力打造先進的數字校園,有220座的報告廳,學校還建有4個籃球場、6個羽毛球場,設有4架鋼琴的音樂室和4個專業畫室。學校建立省級學生體質健康監測與公告制度,並定期對學生體質健康進行測試。學校按照校園文化建設規劃方案的整體要求,目前著力打造人文校園,最佳化育人環境。徜徉校園,但見樓宇各異、錯落有致,艷色玉蘭與古樟翠桂相映生輝,啾啾鳥語與琅琅書聲琴瑟和鳴。綠草如茵,花繁葉茂,人文與自然景觀相融,使校園平添了幽美雅韻,透溢出濃郁的文化氣息。
學校現有教師176名,其中市級名師1人、高級教師26人、一級教師66人、醫師1人、二級教師72人、高級技工8人。本科學歷147人,專科學歷18人,學歷合格率94%。
近年來,學校先後獲得了省民主管理先進單位、省民眾先進體育單位、台州市會考先進單位、台州市業餘體育訓練先進單位、市級先進基層黨組織、市安全文明校園等榮譽稱號,並被評為浙江省體育特色學校、浙江省督導評估合格學校、台州市教育基本現代化學校、台州市綠色學校。
第二樂章 以人為本,和諧發展
培菁英才育,弘毅樂學道。蒼梧之樹,根深葉茂。春天吸收雨露的潤澤,生機蓬勃;夏天承受陽光的照耀,神采奕奕;秋天汲取大地的精華,果實豐碩。
靈江中學在發展過程中始終圍繞“內強管理,外塑形象”這一主線,力求實現“形象與內涵、規模與質量、國中與高中”三個同步發展,追求發展持續力。始終樹立“以人為本,和諧發展”這一辦學理念,在“團結一心、揚帆啟程、銳意進取”的靈江精神的指引下,以讓學生“學會做人,學有所成”為育人目標,讓學生快樂學習、健康成長、特色發展,為全體學生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以“目標激勵人、情感凝聚人、制度管理人”為用人觀念,積極採取措施,樹立典型、表彰先進、弘揚正氣,打造一支敬業、大氣、務實的教師隊伍;以“從經驗管理走向制度人文管理結合”為管理理念,逐步建立和諧、高效、活力的機制。以“愛國、孝親、尊師、重友”為學生誓言,以“愛崗、苦教、善教、樂教”為教師誓言,以“樹精神、正校風、做事業”為學校誓言,帶領靈江中學一帆高懸,駛向壯麗開闊的發展遠景。
在先進的辦學理念引領下,全校師生重於行、實於做、立於思,追求真知,探索真理,學做真人,形成以“目標引領、常規落實、過程精細”為總體要求,構建和諧、高效、活力的管理機制。靈江中學堅持把育人為本作為學校發展的第一要務,為教師成長鋪路,讓每個教師成為陽光教師,成功教師,幸福教師;為學生髮展奠基,致力鑄就學生的健全人格,努力培養自主發展型學生。堅持制度化規範和人性化關懷相融。正如帕克·帕爾默在《教學勇氣》中所說“好的教學不能降低到技術層面,真正好的教學來自於教師的自身認同與自身完整。”靈江中學就需要這樣一種教師,需要這樣一種教學勇氣,來突破課堂的限度,來把靈江中學辦成臨海人民滿意的特色學校。
第三樂章 培菁育英,特色發展 
撫花香滿衣,靈江中學,數著江南岸畔的葉黃花紅,經歷無數風霜雨雪的洗禮,迎來一季綠意盎然的春天;教師兩鬢的霜雪,學子一臉的青春,都融化在白雪覆蓋下綠草涌動的激情里。來吧,春天作伴,創建省優秀示範性學校的步伐,穿行跋涉在春光氤氳中,已然看見一川芳草,滿園桃花。 
靈江中學在歷年的辦學實踐中,主動適應社會進步的潮流,把握時代發展的脈搏,堅持“以質量求生存,以改革促發展,以特色上水平”的工作方針,在秉承和發展傳統優勢的基礎上,探索並形成了靈江中學鮮明的辦學特色。 
特色的工作思路:
一、以聯考美術為特色辦學目標,打造臨海美術特色學校名片。靈江中學美術班創辦於2001年,是全市有名的美術聯考特色班。現擁有4名專業教師,4個專業畫室,8個美術教學班,設施齊全,辦學經驗豐富。高一年級注重基礎,以文化課為主,美術課比例小,使學生把大量學習時間用於打好文化基礎上,高二年級增加美術課時間,文化學習主抓會考合格率,高三安排美術集訓,為專業考準備,專業考後全部精力衝刺聯考。霧餘水畔,紅杏在林。一分耕耘一分收穫,2001年至今,考入中國美術學院8人,09年76人參加省美術聯考,74人合格,合格率97%,10年86人參加省美術聯考,85人合格,合格率99%。
二、以女足、射箭為體育特色,豐富省體育特色學校內涵。靈江中學女足成立於1999年,現有93至94年齡段隊員18人,97至98年齡段隊員18名,C級職稱教練員兩名,隊伍建隊以來成績顯著,02年曾獲十二屆省運會第二名,09年分獲浙江省第十一屆中學生運動會女足初、高中組第二名。靈江中學射箭隊成立於2007年10月,由台州市委託臨海市承辦,臨海市體育局指定由靈江中學主辦。同年11月選派5名隊員去省隊學習。07、08年獲省錦標賽第三名,09年省錦標賽分別取得3個冠軍、2個亞軍的好成績,10年省運會分別取得2個亞軍、3個第三名的優異成績。
三、以“明精實”為總體要求,創設特色的課堂教學,構建愛崗、苦教、善教、樂教的新教學文化。木秀於林是景觀,秀木成林才壯觀,全校一線教師勇於探索,積極參與,課堂教學不斷追求方法的科學性、設計的多元性、手段的靈活性、情感的豐富性、思維的活躍性,主題的創新性,打磨高效特色的課堂教學,“明精實”(明—明理念,明學生,明目標,明教材;精—教學設計精細,教學語言精煉,教學藝術精湛;實——追尋真實課堂,學生紮實訓練,善於求實創新。)的最最佳化高效課堂。最最佳化高效課堂教學的改革實踐,讓學生抬起了頭,掌握了學習的主動權,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悅,品嘗到了主動學習的甜頭,學生深有感觸地說:“在這樣的課堂學習過程中,我們在不斷地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我們的思維能力在無形中得到了提高”。靈江中學初、高中成績連年創新高,08學年聯考上線率79%,09學年為82%,國中各年級各學科質量指數在全市的排名有質的飛躍,10學年初一語文、科學已進入全市十名內,當下正朝著穩步提升高中質量,努力建成省級重點普通高中,做大、做強國中教育,成為市內名校不斷前行。
四、以季羨林先生的人生四要“愛國、孝親、尊師、愛友”為德育教育切入點,探索特色的“生活化”德育。為增強德育的針對性和成效性,靈江中學以爭做“五好”學生為抓手,認真做好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教育,做到學生像學生。完善生活區管理制度和寢室星級管理機制,營造良好的班級文化環境,形成正確的輿論導向,創設和諧的學生關係,形成良好班風,以“文明班級”、“優秀團支部”的創建為引導,積極探索班集體建設的內在規律,使學校優秀班集體的面不斷擴大。進一步建設和完善校園的環境,通過靜態軟硬環境建設,使學校一草一木,一石一樓,均賦予文化內涵,提高學生的審美修養和文明素質;建設和完善《靈江中學班級考核細則》、《靈江中學學生手冊》、《學生思想品德考核規範》等制度,充分發揮制度引領作用;建設和完善學校的各種儀式、禮儀行為、傳統節慶活動,發揮其潛移默化、陶冶情操的育人功能,提升學生文化品位。同時,完善《靈江中學班主任崗位考核細則》,重視量化考核。健全優秀班主任評比制度,獎勵長期擔任班主任工作的優秀教師。 
雨霽雲開,遼闊晴空更璀璨。當你走進校園,你會聽見書聲與歌聲奏出的交響樂,會看見學生用考試成績與歡歌笑語繪製的人生藍圖。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生活化”德育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每一朵鮮花都綻開了希望, 
每一片綠葉都搖曳出生機, 
每一扇門窗都打開了歷史的追憶。
“用心尋找春天與快樂,用愛編織秋天和自由。”靈江人有追求,有豪情,更有思考:高瞻遠矚,勇立潮頭,和諧共進,力創名校,譜寫一曲靈江岸畔的青春之歌!今天的靈江中學科學地提出建設靈江、發展靈江的工作思路:圍繞“一個中心”(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深化“二項改革”(教育教學管理改革;學校內部人事制度改革);營造“三個環境”(營造能夠使人才脫穎而出,發揮每個教師聰明才智的工作環境;營造能夠使學生抬頭求知、刻苦努力的學習環境;營造功能分明、和諧雅韻的校園人文環境)。按照這一工作思路,學校正走上內涵發展的辦學軌道。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在理想教育的感召下,我們將繼續發揚傳統,開拓創新,以德育為本,以學生為先,和諧共進,翱翔未來。我們揮灑汗水,我們神采飛揚,我們播種理想,我們收穫希望。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充滿無窮活力和魅力的靈江中學,必將承載著深厚文化與歷代靈江人的宏偉夢想,乘風破浪, 揚帆遠航,駛向更加燦爛輝煌的明天!為臨海的教育事業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孔子萬世風骨在,一腔熱血寫春秋。三十年厚重的校史,是一份喜悅,一種榮耀,更是一份期待,一種責任。當歲月的斑駁已成印痕,歷史將繼續見證,今天的靈江,將高揚起科學發展的新航帆,努力探索現代中學的成長道路和先進理念,繼往開來,乘風破浪,朝著更加輝煌的明天昂然奮進!這是夢的超越,這是夢的飛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