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山[小說]

馬悅然是瑞典文學院中唯一懂得漢語的院士,因此,他在擔任院士後便更加努力翻譯中國現代、當代的作品,更加關注中國當代文學。 馬悅然接到列印稿後立即譯成瑞典文,因此,《靈山》的中文本尚未出版,瑞典語《靈山》譯本已經出版了。 而馬悅然,一個非中國人,卻能如此欣賞《靈山》,譯得非常漂亮,翻譯者如果沒有一種感情,沒有一種精神,是難以完成如此艱巨的工程的。

馬悅然是瑞典文學院中唯一懂得漢語的院士,因此,他在擔任院士後便更加努力翻譯中國現代、當代的作品,更加關注中國當代文學。
馬悅然認為,高行健的每一部劇作都是好作品。高行健剛剛完成的長達40萬字的長篇小說《靈山》都是手寫的,他讀得很費力,不知道怎么辦?由中國作家劉再復把《靈山》初稿帶回了北京,列印校對好了之後,劉再復請瑞典駐華使館的文化參贊交給馬悅然。馬悅然接到列印稿後立即譯成瑞典文,因此,《靈山》的中文本尚未出版,瑞典語《靈山》譯本已經出版了。《靈山》長達六七百頁,小說是根據作者在中國南方和西南部偏僻地區漫遊留下的印象,那裡至今還留存著巫術,那裡民謠和關於綠林好漢的傳說還被當作真事流傳,那裡還能遇見代表古老的道家智慧的人物……
《靈山》與中國小說的傳統寫作很不相同,它沒有連貫性的人物與故事,結構十分複雜,第一人稱“我”同第二人稱“你”實為一體,後者乃是前者的投射或精神的異化。第三人稱“他”則又是對第一人稱“我”的靜觀與思考。全書81章,便由這三者分為三個層次。除了結構心理複雜之外,文化內涵也相當複雜,它揭示了中國文化鮮為人知的另一面,即他所定義的中國長江文化或南方文化,換句話說,也就是被歷代政權提倡的中原正統教化所壓抑的文人的隱逸精神和民間文化。這部小說,上溯中國文化的起源,從對遠古神話傳說的詮釋、考察,到漢、苗、彝、羌等少數民族現今民間的文化遺存,乃至當今中國的現實社會,通過一個在困境中的作家沿長江流域進行奧德賽式的流浪和神遊,把現時代人的處境同人類普遍的生存狀態聯繫在一起,加以觀察。
對許多讀者來說,《靈山》可不是那么好進入的,閱讀起來非常費勁。而馬悅然,一個非中國人,卻能如此欣賞《靈山》,譯得非常漂亮,翻譯者如果沒有一種感情,沒有一種精神,是難以完成如此艱巨的工程的。《靈山》的法譯本在1996年於巴黎出版。出版時法國左、中、右各報均給予很高的評價。作者也因此於2000年10月12日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是歷史上首位華裔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