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炮

霧炮

早期燈塔多設有霧炮,屬於海上助航設備的一種,用以警告船隻、辨別方位、標示位置,起霧時燈塔人員若聽聞有船隻行進附近,即發射霧炮,提醒其注意安全。、烏丘嶼、牛山島、北渙山、北楦、東犬島、大戢山和黃、渤海的成山頭、崆峒島、猴磯島等15座燈塔,以及大沽燈船。隨著科技進展,公元1920年代時,海關開始裝設低音霧笛、高音霧笛及氣霧笛,聽程更加延伸,1930年代起,裝設無線電樁,更提高定位與指向的精確性。今日的助航設備,包括雷達標桿或雷達反射器,可協助船隻測定方向與距離,加上航海衛星、全球定位系統的快速發展,更提升了航海安全。

基本介紹

早期燈塔多設有霧炮,屬於海上助航設備的一種,用以警告船隻、辨別方位、標示位置,起霧時燈塔人員若聽聞有船隻行進附近,即發射霧炮,提醒其注意安全。

霧炮的設定

台北海關博物館陳展的霧炮台北海關博物館陳展的霧炮

霧炮曾經廣泛設定於南海的臨高、橫瀾洲、石碑山、表角、南澎島,東海的東碇

、烏丘嶼、牛山島、北渙山、北楦、東犬島、大戢山和黃、渤海的成山頭、崆峒島、猴磯島等15座燈塔,以及大沽燈船。

隨著科技進展,公元1920年代時,海關開始裝設低音霧笛、高音霧笛及氣霧笛,聽程更加延伸,1930年代起,裝設無線電樁,更提高定位與指向的精確性。今日的助航設備,包括雷達標桿或雷達反射器,可協助船隻測定方向與距離,加上航海衛星、全球定位系統的快速發展,更提升了航海安全。

鳴炮方式

起霧時,每隔10或15分鐘鳴霧炮1響,聽聞船近發出汽哨或其他聲響時,燈塔以霧炮應答,每3到5分鐘,鳴炮2響,直到船隻離去,不聞船聲為止,霧炮的聽程比霧鍾稍遠,約在3至4海里。現台北海關博物館陳展的霧炮上,炮身刻記有「大坂炮兵工廠明治十九年制」,按明治19年即公元1886年。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