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青鋒

霍青鋒(霍殿閣之長子),1926年出生於河北南皮縣小集鎮,在這之前,霍殿閣已年近40,膝下無子,僅有二女,因喜愛其侄子霍慶雲忠厚樸實,又肯下功夫,過繼為子。霍青鋒的出生,自然喜出望外,對霍青鋒視若掌上明珠,疼愛備至。當年霍殿閣夫婦都是39周歲,又趕上九月初九,故為兒子取乳名“久成”,取其吉祥之意。霍青鋒4歲時霍殿閣接其母子到天津居住,那時霍殿閣已經被溥儀聘為武術教師,生活暫時得到了安定。
霍青鋒自幼生活在武術家盈門的環境裡,從耳濡目染再到父親新授,加之天賦很高,年紀很小的時候就跟著老師兄們一起練習八極門武功。那時神槍李書文常到家中居住,經常哄著“小久成”玩,看到他練得虎虎有生氣,對這個小徒孫更是喜愛有加,俯下身子“甘當孺子牛”的遊戲也經常上演,甚至連霍殿閣對兒子的管教也要阻攔。在那個年代,李書文、霍殿閣在武術界名望極高,很多武林高手到家中做客或慕名拜師,對活潑可愛的霍青鋒指點特別多。另外,前來交流武技和比武切磋的人也是絡繹不絕,霍青鋒的見識也隨之增長,武功進步很快。霍殿閣是貧苦農民家庭出身,自己沒有文化,現在條件好了,就送霍青鋒到學校讀書。只要父親有時間,就親自指導霍青鋒練武,一直到後來遷至長春。這樣,白天習文、早晚練武就成了霍青鋒的必修課,因此,他在十五六歲時就已經掌握了八極拳的系統功夫。
霍青鋒17歲時,父母相繼去世,他不願拖累兩個姐姐,只好自己謀生,先是到郵電局工作,這一階段時間是找大哥霍慶雲習練武功,重點是對接摽功夫和實戰套用。幾年的時間裡,工作並不穩定,後來因生活所迫參加了國民黨部隊任文化教員和武術教官,解放戰爭時部隊在開到瀋陽郊區時奉命起義,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韓戰時隨部隊開赴鴨綠江駐防。戰爭結束後因家庭出身和個人經歷問題,返回家鄉河北南皮縣小集參加勞動,文革結束後到鄉中學任教,多年來教授了許多弟子。
霍青鋒先生秉承家學、功夫純正,文武兼修,學識淵博,頗具學者風範。先生晚年全心致力於對八極拳的傳播,又在山西、瀋陽、四平等地傳授了一批弟子。對諸多慕名到家中求教的八極拳愛好者,他都耐心給予精心指點,反覆示範動作。老人家常說:“孩子們來一趟不容易,要讓他們多得點。”
霍青鋒對八極拳及六合大槍的研究極為深刻,每當談及武技皆切中竅要,總是使受教者有頓然而悟的感覺。晚年,老人家多次親手撰寫許多《李書文軼事片斷》和《對父親的回憶筆錄片斷》,交由師侄李樹棟先生歸納整理。向後人更真實、具體地反映了李書文和霍殿閣的完整形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