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磁兼容原理

電磁兼容原理

《電磁兼容原理》適合電子工程、電氣工程、信息和計算機技術、生物醫學工程、自動控制與機電一體化、儀器和測試技術等專業研究生和高年級學生作教材或參考書使用。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電磁兼容原理》適合電子工程、電氣工程、信息和計算機技術、生物醫學工程、自動控制與機電一體化、儀器和測試技術等專業研究生和高年級學生作教材或參考書使用,還可供從事電氣和電子產品研發、設計、製造、質量管理、檢測與維修的工程技術人員使用。電磁兼容作為一門新興的綜合性交叉學科正在迅速發展,它涉及電子、計算機、通信、航空航天、鐵路交通、電力、軍事以及人民生活的各個方面。《電磁兼容原理》重點圍繞電子系統中形成電磁干擾的三大要素,從電磁兼容的基本概念入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介紹了電磁兼容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其研究內容。

圖書目錄

電磁兼容原理 電磁兼容原理

第1章 電磁兼容概述

1.1 電磁兼容的基本概念

1.2 電磁兼容標準和規範

1.3 頻譜工程

1.4 電磁兼容的實施

1.5 電磁兼容研究的內容

1.6 電磁兼容系統常用的單位——分貝

1.7 電磁兼容中的常用元件

1.8 電磁兼容的發展趨勢

習題1

第2章 電磁干擾源

2.1 自然干擾源

2.2 人為干擾源

2.3 電磁環境與電磁污染

習題2

第3章 電磁干擾的傳輸途徑

3.1 傳導干擾

3.2 輻射干擾

習題3

第4章 電磁敏感性

4.1 電磁敏感性的有關標準和規範

4.2 系統和設備的敏感性現象

4.3 接收機的敏感性

4.4 電磁敏感性評定標準

習題4

第5章 電磁干擾的抑制

5.1 接地與搭接

5.2 禁止

5.3 濾波

習題5

第6章 傳輸線理論與信號完整性

6.1 傳輸線概述

6.2 傳輸線方程及其解

6.3 均勻長線上行波的傳輸特性

6.4 均勻無耗長線的傳輸特性

6.5 均勻無耗長線的三種工作狀態

6.6 信號完整性和高速PCB電路設計

習題6

第7章 電磁兼容性分析與設計

7.1 干擾預測方程

7.2 數學模型

7.3 電磁干擾預測的基本方法與範圍

7.4 干擾預測程式

7.5 系統電磁兼容性分析程式

7.6 系統內電磁兼容性分析程式

7.7 系統問電磁干擾預測分析程式

7.8 電磁環境/干擾預測模型

7.9 天線系統配置的預測分析

7.1 0系統電磁干擾預測的實例

7.1 1電磁兼容性設計

習題7

附錄EMC專用名詞大全

參考文獻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