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濕效應

物理現象,即通過外加電壓,可以改變導電液體的浸潤性。此時液體的張力,將遠遠大於液體自身的重力,所以液體表面的形狀也將發生改變。


電濕效應,是一種物理化學現象,即通過外加電壓,可以改變導電液體的浸潤性。此時液體的張力,將遠遠大於液體自身的重力,所以液體表面的形狀也將發生改變。
1875 年, Lippmann 研究了電毛細現象(electrocapilary),解釋了通電後電解質溶液中水銀液滴表面形狀的變化。
1936 年, Froumkin 對電潤濕現象進行了研究。放置在金屬基板上的水滴在未加電時呈球狀, 加電後電場改變了水滴的形狀, 把水滴拉向金屬板, 使水滴與金屬板的接觸面積增加。
1995 年, Gorman 等人利用電潤濕現象, 將液體置於透明電極之上, 通過外加電壓改變了液滴表面形狀,第1 次實現了基於電潤濕效應的變焦液體透鏡。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